《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何数易其稿

2018-12-19 03:26谢武申
新传奇 2018年41期
关键词:唯一标准修改稿光明日报

1978年5月11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践》),曾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实践》发表40年了,而《实践》约稿、写作、修改和发表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1977年9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的胡福明给《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寄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稿件。图为胡福明

《光明日报》社对《实践》一稿的多次修改

应《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组长王强华约稿,1977年9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的胡福明给《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寄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稿件。

稿件寄到报社时,恰巧王强华在外地出差。直到1977年12月,王强华才回到报社,王强华和“哲学专刊”组的同事们商量后,同意了编发《实践》一稿的意见。

于是,王强华亲自动手,删去一些重复的文字,按报社正常发稿程序,于1978年1月14日,在《实践》最初的修改稿上,签字发排了。

王强华发排《实践》稿以后,送一份请马沛文审阅;1月19日把小样寄给在南京的胡福明两份。

马沛文是《光明日报》社领导小组成员,分管理论部,是理论部的党支部书记。他很重视这篇文章,和王强华等反复研究,进行了修改。

这样,《实践》一稿经过5次修改,马沛文和王强华认为可以在“哲学专刊”(第77期)发表,并排好了大样。

按照《光明日报》社的规定,上专版的文章,都要报经报社总编辑审定。他们没想到,大样送到刚刚上任的总编辑杨西光手中之后,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杨西光看了《实践》的大样后,特别兴奋,便让秘书陶凯把王强华叫到办公室,说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并对文章的处理,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像这样重大主题的文章应放在第一版刊登,在专刊上发表影响小,太可惜了。文章从“哲学专刊”上撤下来,要放在头版上重要位置发;

二、这篇文章还要作大的改动。要针对理论和实践关系问题上的一些混乱思想,作比较充分的论证,进一步触及影响冲破禁区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到思想路线上来评析和阐述。

王强华马上落实了第一条,从“哲学专刊”第77期上把《实践》撤下,换上了另外一篇文章。

但对第二条,王强华却感到为难。因为按杨西光的意见,文章要作很多修改,而作者胡福明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如果通过书信交换意见,肯定是来不及的。而如果在修改时不征求作者的同意,又担心他会有意见。

正当王强华为难之际,胡福明“从天而降”。他是从南京到北京来参加国家教委召开的哲学教材座谈会的。

杨西光很高兴,嘱咐王强华赶快把胡福明接到报社来。他还说,我听说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和孙长江也准备撰写一篇主题与胡福明的文章差不多的文章。你把孙长江请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文章的修改。

4月13日,王强华吃罢晚饭,就到朝阳门的一个招待所,把胡福明接到报社。然后,又到阜成门外去接孙长江。

当晚7点多,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胡福明和孙长江,就在杨西光的办公室,对胡福明的文章进行了讨论。

“唯一标准”提法出现的经过

4月13日会后,胡福明在朝阳门外的招待所,用两天时间,对《实践》稿又修改了一次(即第6次修改稿)。此改稿由王强华取回。

胡福明因学校有事急于处理,提前返回南京,没来得及把4月13日讨论的观点在修改稿中全部反映出来。

于是,马沛文、王强华接手修改,这就是《实践》的4月20日改稿(即第7次修改稿)。之后,杨西光和马沛文、王强华又一次进行讨论,再次修改,形成了4月23、24日修改稿(即第8次修改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胡福明的原稿和《光明日报》历次改稿虽然均无“唯一标准”的提法,但原稿的基本意思,与“唯一”是一致的。

王强华和马沛文以及哲学组的几位同志,都觉得需要更明确地强调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性”。因为,如果不强调“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就会把本来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说成检验的标准。

他们还议论到,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张成”的一篇约千字短评,标题就是《标准只有一个》。短评说,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如果把理论也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那就有两个标准了,这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了。

马沛文和哲学组的几位同志讨论再三,觉得《人民日报》只发了“千字文”的短评,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收到那么多反对的读者来信;如果在《光明日报》的头版发表一篇五六千字的大稿子,强调实践的“唯一性”,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读者来信反对,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风险,被扣上“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帽子。

但是,他们又反过来想: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不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理论工作者和党报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的真理再颠倒过来,正本清源。

他们以共产党员的党性,以理论家的良知,终于下了决心:不管会有多大的风险,也一定要强调“唯一性”!

为了避免在文章的词句上“授人以柄”,不让别人抓住“辫子”,他们又对文字反复推敲了几次。

就这样,“唯一标准”的提法,便第一次出现在4月20日的修改稿中了。

经过上述修改后,印成了《实践》的“4月20日小样”。王强华于21日把此稿送到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交给吴江和孙长江各一份。

之后,杨西光和马沛文、王强华、张义德等又继续对这个改稿进行推敲,不仅将文内“唯一标准”的部分基本保留了,而且把文章的标题由原来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王强华又一次去中央党校,把4月23、24日修改稿的清样送到吴江和孙长江手中。

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修改《实践》的经过

吴江收到《实践》的4月20日修改稿和4月23、24日修改稿后,交由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执笔修改。

孙长江是位高手和快手,从收到“光稿”的4月21日算起,只用了五六天时间,就于4月27日完成了修改稿。

吴江也作了添加和删改,虽然不多,但却不乏“点睛”之处,从而使文章更为准确,更为精炼。吴江曾说:我估计,这篇文章在《理论动态》发表后,肯定又要遭到非议。为了堵一些人的嘴,我提出,将华国锋文章中的一句话加到文章中,大家都同意了。这就是《实践》第三部分第二段开头的那句:“正如华主席所指出的:‘毛主席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题采取极其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要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定他的选集。’”

对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参与修改《实践》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作出的贡献,在《光明日报》社编辑出版的《光明日报与真理标准讨论》一书中,作了高度评价:

“保持了基本观点,质量上有了提高”。具体贡献是:对原稿作了不少删削;包括内容的增删、段落的调整,加了毛主席修改个别提法的例子,使文章论据增加了分量;加了4个小标题,使主题更加鲜明,最后一段写得更加有力;加强了针对性等。

猜你喜欢
唯一标准修改稿光明日报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深情寄语殷殷祝福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光明日报》和@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对比分析
百姓感受是评价改革唯一标准
科学家的提问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