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增量策略研究

2018-12-19 12:53:18魏保江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机厂运输铁路

魏保江,康 龙,王 哲

(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综合部,北京 100055)

随着铁路商品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商品汽车铁路运输网络,商品汽车运输进入统一化、规模化和网络化阶段。截至目前,铁路商品汽车物流服务客户已经覆盖所有年产量超过50万台的汽车厂商,并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主机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路建成具备商品汽车装卸功能的铁路站点236个,配送网络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西南、西北地区4S店集中的区县;成功构建并运营“六纵三横”37条班列线,整列、大组运输时效达到甚至优于公路运输水平;拥有17 981辆JSQ系列小汽车专用车主型车;建设有55个商品汽车物流中心,面积达278万m2,具备年发送600万台,同时仓储10万台小汽车的物流仓储能力;年运量由2008年的53万台发展至2017年的460万台,2017年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占市场份额近20%,预计2018年发送量将达580万台,在市场中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1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实践分析

1.1 构建面向市场的营销管理机制

(1)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完整的“门到门”物流服务。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特货公司”)转变过去铁路只负责铁路段运输的产品模式,提供“两端公路+中间铁路”三段式的“门到门”一站式服务。一方面可以延续主机厂一次性下单、一次性考核、一次性结算的物流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整体运作内化了许多问题,实现整体最优。同时,综合铁路到站的位置、仓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利用闲置货场线路资源,积极延伸多元化服务内容,为主机厂提供场地租赁、仓储管理、城市配送等整套末端服务,实现盈利多元化。

(2)大力推广“库前移”物流模式。“库前移”模式是铁路商品汽车物流营销模式的重大创新,是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1]。商品汽车整批次生产下线后集中统一发送到某一销售区域进行仓储,再按照订单进行分拨,将生产下线库前移到销售区域。“库前移”模式充分发挥了铁路规模化运输的优势,特别是货物班列运输时效有保障的特点,彻底解决了铁路物流时效差的顽疾。而且,通过主机厂、中铁特货公司、经销商客户三方的共同探索努力,结合金融保险服务,创新解决了经销商资金占用时间长、保险重复累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关联方的双赢,成为推动铁路商品汽车后续快速上量的主要物流模式。目前,库前移运输模式站到总运量的70%。

(3)充分了解商品汽车物流市场的特点,建立“大客户”营销战略。商品汽车物流的客户多为大型汽车生产厂家,全国汽车生产厂家仅20家左右,年生产上百万台商品汽车的不足10家。为此,中铁特货公司突出把握营销重点,细化完善营销措施,坚定实施“大客户战略”。2017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紧紧围绕大客户需求,制定了高层互访、日常运营定期会谈等机制,帮助客户完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1.2 优化运输组织方式

(1)构建“六纵三横”班列运输通道。坚持规模化运输,主动掌握市场货源流向,精准定位运输线路,构建了“六纵三横”等37条班列运输线路,承载近80%的发运货源。积极组织整列、大组运输,减少在途货检、编组等作业,有效保证商品汽车物流的时效性。现阶段,“六纵三横”主干线运输时效及稳定性远优于公路运输[2]。

(2)实现调度组织集中统一管理。大力推进中铁特货公司运输调度融入全路运输组织体系,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下,中铁特货公司调度部门进驻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大楼,实现合署办公,在车辆调配、异常处理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确保重空车调度时效,并进一步优化了空车走行车本,综合效益显著。

(3)构建“两个一公里”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铁路运输两端接取送达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客户、提升服务体验的终端窗口,更是降低铁路全程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2016年,中铁特货公司整合两端配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选用业内主要的公路运输商和铁路商品汽车装卸单位作为核心供应商,实施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大力加强装卸配送的作业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两端配送能力素质和成本问题。“两个一公里”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两个一公里”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Fig.1 Integrated ope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 fi rst kilometer and last kilometer”

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装备创新开发保障体系。坚持“装备创新”,在JSQ5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JSQ6、JSQ7、JSQ8、JSQ5 (改),以及商用车专用车等新装备;进一步优化了装卸车爬梯、车轮紧固器以及装卸车平台。同时,综合利用机保段的检修能力,申请取得了J型车的厂段修资质,形成了集开发研制、运用保障于一体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装备保障体系[3]。

(2)拓展站点仓储服务能力。随着运量的增大,发到站点的仓储能力成为增量的瓶颈,结合2015年《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布局中长期规划》,中铁特货公司规划建立商品汽车物流基地,扩大在各汽车生产基地和各大中城市的覆盖范围。一是携手铁路局集团公司盘活改造闲置货场;二是创新合作模式,主动与当地政府、路外企业开展联营合作;三是根据市场淡旺季波动情况,制定灵活的土地短期租赁政策,确保物流基地商品汽车快速周转、短期仓储的有效保障。

1.4 提升智能管理水平

构建“双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建设是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前期的短板,近年来,中铁特货公司高度重视加快补足,成立了信息所,逐步建立了OTD、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等十余项商品汽车物流信息系统,搭建起铁路内网查询与英特网客户服务的沟通平台,实现了信息采集、流转、处理、反馈全流程作业的可视化管理[4]。成功与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汽车等品牌实现信息的实时对接,加快了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的运营效率,提升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2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增量策略研究

2.1 提高适运市场份额

(1)夯实产业联盟合作关系。应进一步拓展深化与主机厂的战略合作关系,快速推进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形成“汽车产业+铁路产业”融合发展[5]。

(2)引导主机厂营销物流改革。通过与多个主机厂的深度合作,中铁特货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深入主机厂营销、物流全过程,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的主机厂整车物流内控管理机制。在下一步与主机厂合作的过程中将主动推广,引导主机厂进行整车物流改革,着眼源头整合主机厂内部资源,进一步提高铁路市场份额。

(3)推进股份制改革以激活企业内生活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让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都能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享企业的发展红利,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2.2 优化物流产品供给质量

(1)优化两端作业模式,提升物流服务品质。强化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两端(装卸)配送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一体化经营管理。加强两端装卸配送作业的标准化建设,创新推动两端配送的“合规”工程、“提速”工程;稳步推进两端配送集约经营降本增效;创新实践符合规模运输的两端配送新模式;促进两端配送服务品质的进一步提升[6]。

(2)强化对流运输组织,提升车辆运用效率。优化网络通道建设,突出把握重去重回对流运输,以运输结构反哺营销布局,重点强化返空车货源营销;改善装卸组织工作,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压缩车辆装卸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有效提升车辆运用效率和业务经营效益[7]。

(3)整合物流延伸业务,拓宽物流服务范围。统筹整合商品汽车物流全程资源,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营来创造高附加值,由做物流服务链上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向为客户提供集铁路商品汽车物流、仓储、运输、供应链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转型[8]。并以此为基础,打造物流供应链一体化,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宽物流服务深度与广度,提升商品汽车物流运营效益。

(4)强化生产要素支撑,提升运营保障能力。进一步拓展强化运输线条、专用装备、信息科技、两端配送全要素生产力支撑保障能力,从源头出发,着眼全流程多式联运,探索构建一整套完善商品汽车物流的保障体系。

2.3 推动多式联运行业标准与制度建设

聚焦整车物流行业特性,以标准和制度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融合,强化多式联运“门到门”服务。一是载运工具的标准化、通用化建设,减少装卸次数,提高工具的装载率;二是加强公铁、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减少接驳频次和换装成本;三是从规划和制度入手,从源头做好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铁路与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真正推动推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树立铁路在商品汽车物流铁路干线运输的骨干和枢纽作用。适时成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协会团体,集思广益,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汽车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

2.4 坚持商品汽车物流创新驱动

(1)构建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生态圈”。聚焦铁路大规模干线运输形成的多品牌集中到站集结、仓储配送的新市场,统筹协调、主导整合特货产业资源、要素及配套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供应商(企业)参与特货业务,提供优质服务,开拓业外经营,构建围绕特货业务的物流服务生态系统,共促特货发展,共享发展红利。同时,进一步延伸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内容,推进特货生态圈与主机厂、经销商以及终端客服需求的互融发展;依托铁路干线建立商品汽车“贸易走廊”、依托物流基地打造商品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信息网络培育商品汽车“众创生态”,探索金融服务、车辆展示、网络直销,以及维修保养全产业链服务的增值供给,实现铁路商品汽车物流持续高速发展。

(2)提升铁路商品汽车咨询服务能力。一是主动参与主机厂、物流商、市政公铁水多式联运方案的研究制订,提供综合物流规划咨询服务。二是基于围绕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形成的“生态圈”,通过建立“特货”指标、发布“特货”公告,积极构建和参与行业大数据分析。三是针对商用汽车、工程设备、军事用车等大型装备运输难的特点,提前参与产品设计,输出铁路运输标准,解决行业困难。

(3)创新开发“泛商品汽车物流”新货源。勇于担当“铁路+汽车”产业间沟通协调的窗口桥梁作用。一是加大力度开展汽车零配件营销,快速推进集装箱零配件运输工作;二是继续推进商用车、军事运输、工程机械铁路运输的营销;三是探索“自驾游”“二手车”“租赁车辆”等新兴市场的调度运输。

3 结束语

铁路商品汽车物流是铁路运输迈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成功实践,为铁路深化货运组织改革,拓展白货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需求,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应更加强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实现社会物流的合理分工和降本增效。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优化物流产品供给质量,在已有智能化基础上加强创新并拓展业务,以实现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增量。同时,应高度重视铁路商品汽车物流规模发展引发整车物流行业内外的发展新趋势、新变革,强化与“互联网+”的结合,加强新零售业态的参与,从而引领商品汽车物流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主机厂运输铁路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专用汽车(2021年7期)2021-07-23 09:46:04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54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39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专用汽车(2016年1期)2016-03-01 04:13:08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创新与变革 2015各大主机厂发展新思路
专用汽车(2015年1期)2015-03-01 04:04:15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