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田
(安徽省寿县八公山国有林场,安徽 寿县 232200)
八公山隶属寿县八公山国有林场,为寿县县域内唯一的一处丘陵区,由于山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人畜活动较多,树木等生物资源比较稀缺。为提升八公山森林质量,八公山林场申请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封山育林项目。笔者参与了八公山林场实施的2010~2011年度封山育林等项目建设,对八公山封山育林各项工作及林地资源变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借此阐述本人对封山育林的一些粗浅看法及体会。
八公山曾经历了残酷的历史和人为的“洗礼”,森林资源被破坏殆尽,森林资源濒临枯竭,据1988年《寿县林业志》记载,民国时期八公山除涌泉庵附近有少量新造幼林外,其它基本上为荒山,20世纪70年代至今,八公山终于迎来了植树造林的春天,经过几代林业工作者的努力,林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各种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恢复,植物群落演替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混交地带。但由于寿县是林业资源匮乏县,多年来,人为采矿、放牧、狩猎、砍柴、烧窑、开垦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又面临管理粗放,经营经费紧缺等,经营水平和资源状况仅维持在全省较低水平徘徊。主要表现为:一是现有林分质量不高,残次林分多、高效林少;二是林业生产经营较为粗放,存在重造轻管现象;三是人工造林树种比较单一,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四是林业资源整体效益差,发展基础薄弱、森林蓄水保土能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
寿县八公山位于寿县城北1 km处,属寿县八公山国有林场,为寿县县域内的唯一一处丘陵区,地处东经116°45′~116°48′,北纬32°40′~32°45′,东临淮南市,西靠淮河,南临东淝河,北接风台县。南北跨度8.9 km,东西跨度4.5 km。总面积1168 hm2。按照林区区划经营,分为八公山、狮子山、四顶山、涌泉庵等工区。
寿县八公山属大别山延伸带北部平原丘陵地区,海拔高程在40~241 m之间,最高主峰白鹗山海拔241 m,为全县最高点。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白云岩和零星分布的紫色页岩风化物;土壤多为黄棕壤,局部为紫色土;土壤厚度一般在15~30 cm之间;pH值6.8~7.2之间。由于历史战乱、火烧等原因、植被种类稀缺,水土流失较严重,部分山场形成岩石裸露。位于华北气候区,华中气候区的中间地带,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表现为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9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0.7 ℃。年积温为9448 ℃;当日照平均气温>10 ℃时,年积温为4801 ℃,年均降水量为887.5 mm,一般多集中在6~9月份。无霜期为213 d。
按照封山育林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建设规模、建设地点要求等,上级批准八公山林场2010~2011年度实施封山育林5000亩。
3.3.1 封山育林的条件
八公山为寿县唯一一处丘陵山场,无论是林业资源还是土地资源都显得相当珍稀,为突出重点、集中连片,针对现状,在封山育林地类标准的制定上,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①郁闭度0.1~0.19之间的疏林地或郁闭度小于0.5以下尚未郁闭的幼林地(这是在造林条件恶劣,生态地位重要资源脆弱地段实施的);②每亩有天然下种能力的目的树种针叶树4株以上或阔叶树6株以上而又未达到成林标准的山场地块;③小班起始面积不小于50亩;④坡度较大、岩石裸露、人工造林不能达到成林标准或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通过封育可能恢复森林资源的地块;⑤每亩有针叶树幼苗幼树80株以上,阔叶树幼苗、幼树40株以上而又未达到成林标准的山场地块。
3.3.2 封山育林划分的小班及封育方式、起止时间、封育年限
八公山2010~2011年度封山育林按照因害设防,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思想进行布局,主要涉及11个小班,封育方式采取全封(即死封),封育起止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封育年限5年,具体见表1。
表1 封山育林基本情况
3.3.3 封山育林目的树种的确定
八公山封山育林项目区内珍稀树种较多,如黄连木等均属重点保护树种之一,但所占比列较小,为此,封育目的树种以针叶树侧柏为主;林分采取混交林;一般采用8针2阔,7针3阔等树种组;针叶树一般为侧柏,阔叶树一般为油桐、黄连木、麻栎等。
3.3.4 封山育林的主要措施
八公山封山育林主要措施:一是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封山育林的认可,不断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文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制定相关管护制度,确定专职护林人员统一管理;三是合理采取育林措施,在封禁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人工促进手段,对林地内的空隙地等及时进行补植补播,及时清除杂灌和病弱植株;四是完善配套措施,建立森防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设立封育标牌,明确四至界限,处理好与周边群众的利益关系,合理引导周边群众摒弃“靠山吃山”的陋习,自主创业。
从调查表2可以看出封育当年,种群数量在增加,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变化不大,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一般只调查树高1.5 m以上幼树,虽然单株幼树的高和胸径在增加,但是进入1.5 m高的幼树数量也在增加,这样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变化不大,所以表中涉及的数据带有片面性。
表2 目的树种数量及生长量变化调查
2010年10月初期设计调查,封山育林地实际郁闭在0.45左右,郁闭度确定为0.5;2011年10月份调查,实际郁闭在0.53左右,郁闭度也为0.5;虽然封育前后郁闭度都是0.5,但是,实际有一个很大的增量。
随着封山育林项目的实施,放牧、砍柴、采矿、烧窑等行为得到了有效制止,各种生物资源都有了明显变化,一是乔灌草有了自然生长空间,林地植被盖度有了一定提高;二是生态环境好转,野生动物总量如动物、鸟类、昆虫等数量都有了明显增加。
封山育林项目实施后,林地腐殖质地被物有了明显增加,地表径流得到了一定控制,空气湿度加大,土壤保湿保墒效果明显提高,特别是封育小班里涧山下的采石塘口,每年在伏旱季节都会干枯,但是2011年伏旱期仍然有一定深度的积水。
封山育林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森林增长措施,八公山2010~2011年度封山育林项目完全按照封山育林的技术规程操作实施,通过一年多的建设,成效显著,调查发现,封山育林对种群数量、林分郁闭度、生物样多样性、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