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灵 刘 璐
摘 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IT时代,在线学习也已经成为更多人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互联网+”引发的在线教育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热门。在线教育产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不同的功能。本文不仅介绍了JSP的发展历程,也对JSP等软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剖。针对在线教育系统进行分析,从前端到后台对主要功能进行详细的设计与研究,对相关软件框架进行介绍。为在线教育产品的设计及软件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使用户得到了有效的体验。
关键词 教育 JSP 慕课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1 JSP技术的发展
近十年来,Internet有着阳光的发展前景;随着Web应用的不断发展,在线购物、在线办公、在线视频、企业系统管理等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无论人们身处何地都可以进行信息共享、电子商务交易、在线办公等,这些都促进了Web应用的发展。Web应用是一种软件应用程序,它通过前后端多种语言编写。用户只需一个客户端浏览器便可访问多种Web应用。此应用的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在最初阶段,Web仅仅是一个用来展示固定的页面信息的静态网页。需要通过更改HTML代码来变更其中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实现与用户进行交互以及内容的实时更新。所以静态网站的这种局限性必然不会被大众型企业所采纳。然而为了顺应现今大多企业的需求,动态网站的应用也悄然而生。
Sun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布了Servlet的Web服务器,并创建了相应的编码标准,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服务器仍遵循这种编码标准,Servlet有很好的移植性且执行的效率也很高。Sun公司花费大量的精力编写完整的类库去处理HTTP协议的请求。但Servlet也有不足之处,首先,Servlet在界面设计的开发比较困难,实现此功能需要嵌入大量的HTML,并且每次细微的改动都需要重新编译,对于网站的设計与维护十分不利,因此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JSP是基于Java语言的服务器脚本语言,是一种实现HTML代码和Java代码的混合编码技术。JSP将业务处理模块和页面显示模块进行分离,能够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方便设计人员或开发部门人员的操作,JSP中嵌套的是Java语言,Java语言在所有语言中的优势占很大比例,而它所具有的优势也都表现在了JSP上。
本系统采用B/S结构,在B/S结构下客户端不需要开发、安装其他客服端软件,只需安装一款浏览器,所有的业务实现全部交由服务器。后期维护和升级是B/S结构中一个最为突出的优点之一。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端,当服务器端接受到请求过后,对用户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业务处理,并且大多数伴随着对数据库的存取。当过程结束时,服务器将会把处理后的结果在网页上进行显示,使客户获得信息。
2在线教育系统总体设计
2.1概述
在线教育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习的课程,并对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巨大的教学资源库,让学习者有更加广泛的选择。其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或文字及声音为学者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强的趣味性。
2.2软件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数据库平台:MySQL、应用平台:tomcat、开发平台JDK1.6;eclipse、客户端软件: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
2.3系统业务层次
2.4模块简介
2.4.1学生用户模块
学生用户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有注册登录,自主学习,论坛讨论、查看课程、教师一对一、个人信息的管理。
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站注册自己的账号,填写想关的基础信息。在首页位置查看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可以在课程下方查看学过课程的同学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同时也可以参与讨论发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一门课程反复学习,对于重难点内容,通过反复学习不断思考来帮助和理解知识。此外,还可以适当添加其他功能,比如直播录播、在线课堂练习、在线考试。
2.4.2教师用户模块
线上教学更为教师们搭起了市场招新的平台,通过制作优质的教育产品,吸引大量的学生。
教师注册并通过认证后,便可上传录制的课程资源,课程通过审核后即可展现给学生。教师可通过查看学生对老师课程的评分了解课程质量,继而不断对教学资源进行整改,积累良好口碑。线下之余教师可回复学生对课程的评论也可对学生进行管理、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等。
2.4.3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在本系统的模块中也占领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师身份注册的审核,对教师上传教学资源的审核,严把教学质量关卡。同时有对教师学生账户的管理包括信息修改、密码重置等。也可以查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若系统出现异常该模块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动处理。
2.5 JSP系统架构简介
系统采用MVC(模型-视图-控制)设计思想,JSP主要生成动态的网页,只需负责页面的展示;Servlet主要用于流程的控制,用来处理GET、POST等各种请求;JavaBean是模型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系统对数据库的处理和业务上的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向Web应用中的Servlet发送各类请求,Servlet接受到请求后便可以实例化JavaBean对象,并调用相应的方法。JavaBean模型层的代码可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把读取的数据返回。Servlet将会选择合适的JSP,并且将数据在前台页面上进行展示。基于MVC的思维模式开发大型的软件系统虽然增加了开发的复杂度,但是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项目中,各司其职互不干涉。JSP中的Java代码通过使用Servlet得到了分离,使得JSP文件可读性得到了提高,结构也变得相对简单。
此开发的模式有一定的优点,但需要开发人员有完整的开发思路,遵循相关开发规范。软件产品的后期维护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J2EE的分层框架,对一层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层的功能。从一开始,客户的需求并不是固定,随着产品不断地发展,功能也将进行不断的升级,因此采用优秀的软件框架技术将会很大程度上的解决这些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构技术,这是一种较为复杂但层次却非常清晰的一种开发模式。这三种框架技术对开发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MVC的设计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它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可维护性,即使新的开发者接触代码也能很轻易的上手。非常方便的开发出新的需求,大大的降低了开发的成本。随着技术不断地更新,在开发大型Web应用时,选择优秀的软件框架技术将变得尤为重要。当下流行框架很多,如SpringMVC、Mybatis、微服务等,对大型Web系统的开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教育形式在不断地发展,在线教育系统也可能会有新的功能不断上线,所以采用SSH等优秀的软件框架技术。大大减少了开发的难度,对部分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帮助,更加方便后期的维护。
3对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提出建议
目前,做在线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教育,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目标。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和传统的教科书式教育有一定的碰撞。而这些碰撞带来的问题需要我們不断地去解决。(1)保障教学效果,提供优质服务;(2)增加信任感;(3)提升学习体验。
在实现碎片化学习之前,应该要把内容设计成碎片化,效仿新闻类产品,通过把知识内容切碎,让每一段视频讲一个知识点,让每一次测试题复习一个知识点,然后反复的巩固学习的最小单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在产品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端互动的方式比如PC端、移动端。PC端是主要的学习端,移动端是PC端的辅助,解决碎片化学习的痛点。
在产品的设计中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在线教育系统目前缺乏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中教师通过录播课程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每份教材或者教案对每个学生的影响也都不同。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中可以添加师生一对一的方式,单独辅导。
(2)互动:通过论坛、微信群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信心非常重要的途径。师生之间有了互动一定会学起来会很快,学生之间有了互动学起来就会很好玩,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相互激励,不失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3)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便是练习,为了巩固知识或达到一定的高度,多次有效的练习尤为重要,这种练习会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答疑:答疑绝对是在线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它可以及时的为学生解答疑惑,能让学习者保持学习的动力。在答疑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有更适合的方式教授学生,让学生也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
当你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们真切通过你的平台获得性价比高的教育,那么口碑和信任感自然而然的被表达出来。但是合理的服务加上极致的体验,在在线教育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但是作为服务行业,在优秀教师稀缺的大环境下,通过正向刺激让老师发挥潜力,让学生学到知识,让平台得到口碑及传播,就基本达到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了。在线教育系统以自学为主,教学为辅,好的教育产品必定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无论技术、工具如何加载,只要教育从业者有好的服务和质量,也必定会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JSP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项目编号:201813639046)。
作者简介:韦灵(1979.08-),男,汉族,硕士,讲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刘璐(1998.02-),男,土家族,大学本科,学生,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研究方向:软件系统研发、网页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金龙,张静.基于JSP+Mysql的高校慕课(MOOC)教学系统设计[J].通讯世界,2017(20):276-277.
[2] 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2):85-8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