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2008年,由于中学撤并,我教了小学数学,对教小学数学满怀信心,可是偏偏事与愿违,连续两期成绩都名列片区榜尾。我内心真是五味杂存——彷徨、郁闷、不解、不服。怎么我就不能教好一个小学数学呢?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在哪里?
我内心明白,答案肯定就在校本教研里。
通过观察对比,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性等方面与中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异,教学过程中明明比中学生更落实了,但小学生却掌握得差、忘得快。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兴趣——落实——提高”个人校本教研方案。
兴趣
近几年,每接一个新班,总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不如首先对数学老师有兴趣。从第一节课起,就做一个魅力型教师,用心底的微笑点燃学生的希望,用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一个个传神的目光和手势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最可爱的人、最依赖、最信赖的人。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把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课堂设计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从新颖有趣入手,用启发与鼓励的方式行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给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上几届学生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利用表扬、奖励、批评相结合的方式鞭策学生。奖励常分三类:进步奖、优生奖、高分奖。特别注重进步奖的特殊效应,设奖门槛低,获奖机会大,获奖人数多,比上次考试每上升一分都可获得进步奖。如09年有个学生半期由19分考到了20分,上升了一分,获得了进步奖,心里的高兴和幸福早就写在了脸上,好不容易获得的一次认可,好不容易获得的一次成就感,他的震撼一定是强大的,他受到的鼓舞一定是比批评大十倍百倍的,果然这位学生期末考到了45分,第二期半期就考了61分,学年结束考了69分。成功地对一位学困生进行了转化。这是从一次小小的进步中补信心、再在学习中补知识,通过主观因素的改变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成功案例。这正如一位管理学家说的,你想得到什么就奖励什么,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仅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对课堂有兴趣,还要对知识点有兴趣。如: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含有“和”、“差”数学术语的问题,如:38与42的和乘以13,积是多少?学生常常列式为:38+42×13=80×13=1040 学生虽然列式错了,但结果完全正确,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不明白括号的作用,二是不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这种类似的错误,直到六年级都会出现。怎么办呢?首先讲清括号的作用、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然后给学生概括出一个提示性很强的儿歌:遇到和或差,先加括号不忘它。即:(38+42)×13=80×13=1040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会迅速养成添加括号的习惯。这就是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儿歌的特点提高他们对某个知识点的兴趣。
落实
兴趣只是成功的一半,虽有兴趣和激情但没有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没有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也是不行的。
1、课堂落实
教学从课堂开始,落实从课堂先行。课前针对学生实际精心备好课,备课力求有新颖性、针对性、实用性。如:以前对学情分析认识得很片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需求等,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反思,明确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死搬教参中的内容。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如:我在教学解决百分数问题时,有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对应分率。我听后深感震惊,这个教材教了多年了,多是依据教参在教学,虽然知道找对应分率是个难点,但都没有给学生概括出具体的方法。通过深思,觉得应该给学生找一个寻找对应分率的好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办法还真的找到了。原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线段图,线段图上,同一部分线段上的数量和分率相对应;二是利用相同的文字表述形式寻找对应分率,即:有相同文字表述形式的数量和分率相对应。如,一本书已读30页,对应分率就一定是“一本书已读几分之几”,或一本书已读3/5,还剩60页,求这本书共多少页? 还剩60页的对应分率一定是“还剩几分之几”(1-3/5)。我找到这个方法后,对学生进行了一节课的专题训练,效果出奇的好,整节课师生都很兴奋,很幸福。“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认知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准确的分析成因,从而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目的明确,最终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近年来,对近百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了这样的归纳概括,儿歌撰写,教学时随口可出,随时可用。只有这样通过扎实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做到了课堂落实。
2、练习落实
老师的教只是解决懂的问题,而练习是解决会的问题。
3、学习方法指导的落实
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学习方法,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学习数学的精髓是一个“懂”字,糊里糊涂地练十遍,不如认认真真地弄懂一遍。以及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相互探讨的方法、一日一问(每人每天向老师或同学询问一个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落实了,学生学习起来就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
前面的“兴趣---落实”是方法、提高才是目的。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校本研究,興趣提高了,过程落实了,学生的能力、成绩自然提高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罗场镇陈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