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018-12-18 19:10张洋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张洋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尊重多元文化。此外,艺术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而科学是一项创新性活动,因此艺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是创新能力较强的群体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发展形象思维,激发自身潜力,提高创新能力。本研究分析了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公共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艺术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包括的内容较多: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共艺术教育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动态,既能够启发大学生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又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

公共艺术教育除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以外,还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紧密关系。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强调: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也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不仅取得了卓越的科学成就,而且对音乐和画画也有浓厚兴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学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说明了艺术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与其他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提出艺术与科学一样,不仅具备审美功能,还是一種创造与增长知识的手段。国家和社会都开始意识到艺术与创新的关系,并适时引导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因此,研究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已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将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相融合,探讨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教学体系和教学设置等还不是很合理,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材使用不合理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比较低下,艺术知识贫乏,对艺术的理解较肤浅,因此在教材选择上要结合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一些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学校就采用专业的教材进行讲授,这样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不能启发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未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设公共艺术课程,而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和硬件等来开设相应课程,未能达到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未能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创意课程,造成大学生思维单一,感受能力匮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某些教师还是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与学生互换角色,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地想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想象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四)教学评估中未加入创新能力评价

创新能力意味着学生大胆怀疑、挑战权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能力。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估中,经常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还是沿用传统的学分制,只要学生上够了课时修够了学分就万事大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允许一切不合常规的想法存在,尊重学生不同的声音,不可在评价中对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学生心怀芥蒂。

二、公共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素质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其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精神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引领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每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精心打造出来的。公共艺术课程不仅教给大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更从精神上激励着大学生。艺术精神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打破常规、与众不同,长期坚持对艺术的激情与追求,具备坚持不懈的能力和优秀的表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打造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大学生不妨把创新的过程也看做是打磨艺术品的过程,这就需要大学生有无限创意,具备全心投入,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

钱学森说过:“大学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对各学科乃至人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艺术教育属于发散的形象思维,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息息相关。艺术教育倡导个性化、差异化,任何非主流的意识或作品都能被包容,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都能被理解。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是时代的弄潮儿。在潜移默化的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就会改变原有的传统认知,激发自身的创新潜力,随时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而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可能推动知识的进化或社会的进步。例如某物联网专业的大学生经过公共艺术教育后构想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居民区的公共艺术联结,可以掌握儿童或老人的休闲情况,并发送至家人手机相应APP,有利于家人时时监测儿童或老人的情况,避免了儿童或老人走失的情况。

(三)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审美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促使大学生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产品。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而这些都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所必不可少的能力。此外,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通常针对的是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课程,师生在多学科知识背景下共同探讨艺术课程,可以大大拓展研究的视野和创新实践的范围。如某些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了公共艺术课程之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构公共艺术模型,设计出更多的创意产品。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近几年各地政府大力倡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很多是有艺术素养的人士创办的,其中不乏一些大学生。上海市对2015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有艺术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最高。

(四)公共艺术课程利用教学改革的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

艺术教育要“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表达了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每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能紧密结合,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创新能力上是欠缺的,其创新思维是线条似的,无法在学术上形成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在教学改革的契机下,公共艺术教育要通过调查研究合理选择教材,合理设置课程,对教学师资进行培训,把创新能力评价加入教学评价中,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意,使其发挥自身的潜力,运用多学科知识引领创新潮流,提升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丹.公共艺术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2014 (11):46-47.

[2]周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积极回应“钱学森之问”[J].戏剧之家,2014 (18):293-294.

[3]李璟瑶.公共艺术教育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 (8):19-21.

[4]柏志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 (13):224.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