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经》教学的境遇与对策

2018-12-18 11:21吴晓璞
牡丹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诗经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精髓之作。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诗经》具有净化人心灵、教化育人的作用。《诗经》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当下的大学语文课堂中,《诗经》的教学被严重轻视,甚至被遗忘。本文通过对《诗经》教学境遇和改进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诗经》的教学有些许帮助。

一、《诗经》教学的境遇

近年来,《诗经》的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境遇。

(一)学校对《诗经》的教学重视不够

《诗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语文课是公共基础课,在一般的教学计划中占比较低,导致《诗经》教学不被重视。笔者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各高校《诗经》教学分段、课时安排不一致,《诗经》教学安排基本在2~4个课时。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讲《诗经》的基本概况,又要赏析诗歌,实在捉襟见肘。学时太少必然导致教师讲解蜻蜓点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教师对《诗经》的认知不足

大学语文课一般由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上。这些教师中,许多人对《诗经》研究不够全面深入,且缺乏教学经验,无法良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模式陈旧,课上只讲解学生比较熟悉的经典篇目,加上传统的解词析句教学太过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味同嚼蜡。

(三)学生学习《诗经》热情不高

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认知不足,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另外,《诗经》生僻字词多、晦涩难懂、单篇篇幅长,也是致使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学生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并没有达到精神上的审美感受。

二、《诗经》教学的改进对策

《诗经》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诗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目的。为了更好达到以上目的,扭转当面临的尴尬境遇,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学校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

国家教委高教司在1996年4月对大学语文课做过明确定位:“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作为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调整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经》中优秀的作品形象所展示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训练都能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本科高校在学生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这样就能够为《诗经》讲授提供更多时间。

(二)教师应改变对《诗经》的认知

《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应认识到《诗经》的教学是先文献、后文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对《诗经》的概况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然后从文学角度赏析《诗经》佳作。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当中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在教授过程中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掌握赏析诗经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使其在今后的自学中有所作为。另外,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深入地研究《诗经》,提升自己对《诗经》的熟悉度,以此来充满自身的“电量”。

(三)教师要编制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表现形式。当前,《大学语文》教材中《诗经》部分的编写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甚至没有将《诗经》编入。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所以,教材编写时,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编写体例、课文配图等方面的知识性、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特别像《诗经》这样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内容,更应注意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另外,在编写时应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更有针对性,毕竟教材的受众是广大的学生群体。

(四)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改变学生对《诗经》不“感冒”的核心。如何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引人入胜,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和尝试。

1.说文解字,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通过对《诗经》篇目中汉字的讲解,学生既了解了文字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诗经·周南·关雎》开篇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雎鸠,即王雎,是一种水鸟,居水中。“洲”的本字是“州”,甲骨文中“州”的字形是,指事字,在“川”的中间加一个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河流中央的冲积沙洲。本义是位于河中心的冲积沙洲。这就很明显看出雎鸠鸟的生活环境,也为讲解“兴”的手法做好铺垫。

淑女,甲骨文中就有形象描绘。女,甲骨文字形为“”,象形字,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交叠着双手,优雅而娴静,怪不得是君子的好伴侣呢。

“逑”,在金文中,求:(九,用手抓、揪)+(尾),表示揪住动物尾巴,本义是追逮动物;“辶”的本字为“辵”,甲骨文(行,四通八达的大道)+(止,即“趾”,脚板),表示走在大道上。由此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结婚的形式可能是抢婚,男子要结婚,必须抓住女子抢回家,手段十分粗鲁。

通过讲解三个汉字,学生既学习了文字学和传统文化知识,又理解了诗句,还产生了学习兴趣,真可谓“一箭三雕”。

2.教学内容故事化,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诗性

诗歌的故事化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与诗歌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契合感,从而产生某种共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赏析,使得学生更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讲解《王風·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

《王风·大车》是一首爱情诗,主人公为争取婚姻自由,欲与心上人私奔,但又担心对方有所顾忌,就发誓: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这首诗编成一个爱情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坐在青色毛毡篷的大车上,身着精巧的皮衣,看着对面面有难色的男子。伴随着槛槛的大车行进声,女子语带埋怨地说:“难道我不想你吗?就怕你不敢吧?”男子不语,垂头丧气。大车还在前行,女子身上的红玉让她的皮肤显得更加温润,而男子的脸色越来越红,女子继续说“难道我真的不爱你吗?就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我私奔了?”男子依然不答。劲风掠过,女子情绪激动:“虽然生不能在一起,死一定要死在一起,你要是不信,我们指日为誓!”这样讲故事的同时,将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加以解释。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的是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3.其他方法

诵读是学习任何诗歌的有效手段,这既有利于理解诗歌内容,又有利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配乐吟诵诗歌,体会诗歌中情与景的相互交融,并将诵读时在脑海中产生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另外,可以用歌曲、影视作品、小品和相声等现代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诗经》的效率。例如,教学时可以播放影视剧当中引用《诗经》的片段,与直接讲授诗歌内容比,这样学生的兴趣要大得多。

三、结语

如果想突破《诗经》教学的困境,就应多方并举,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诗经》的重视,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编写优秀的教材、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略《诗经》的美妙和真谛。

(江西服装学院)

作者简介:吴晓璞(1987-),男,山西天镇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诗经诗歌
诗歌不除外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诗经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现代诗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现代诗经
诗歌岛·八面来风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