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

2018-12-18 11:21刘阳杨天松
牡丹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小刀西藏意象

刘阳 杨天松

阅读金小刀诗集《苍天的眼泪》,一种流于文字间的热诚真切直抵人心。其诗歌创作,在浸润着一定文人趣味的同时,不乏对生活整体性的追求。阅读《苍天的眼泪》,读者似与作者共同体会了一场坎坷多舛又色彩纷呈的精神旅程。诚如作者所言:“喜欢诗歌,必须是热爱生活、饱含激情和有品位的人,他们了解或者希望了解诗歌创作的一些问题,并且欣赏诗歌审美……”《苍天的眼泪》中有困惑、有追寻、有救赎,也有与生活的和解。

一、存在—虚无

实际上,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的时候,人们对情怀如何安放普遍存在着共同的迷茫,对生命生存生活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共同的迷茫,而诗歌提供了面对这些迷茫的态度,为思考这些迷茫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出口,一个互相取暖的机会。

——金小刀

诗集《苍天的眼泪》中有近一半的内容在表达和承载着“人生的迷茫与存在的虚无”这个主题。诗集的第三辑,更是直接用了“悲欣交集:存在与虚无”作为合集的标题,让人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海德格尔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陷于烦恼痛苦。他认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而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金小刀在其许多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这种存在的虚无:

“存在也是虚妄/虚妄也是存在/不存在也存在/虚妄中的虚妄/化为情感/矫情的喜怒哀乐/永在梦中的梦想/春雨搅起多少涟漪/就有多少泡沫/声声破碎/在期待中灭亡。”(《春雨搅起多少涟漪》)

节奏匆忙的现代社会,人们心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这些欲望让生活不再平静,也带来了生存的痛苦:

“其实每个夜晚都很平静/每个人的表象和内息/因为熟睡而平静/不平静的/是心跳/或不是心跳/是梦魇/或者更不平静的/无边无际的欲望/甚至没入泥土/在不平静中腐朽/魂魄/依旧蠢蠢欲动。”(《平静》)

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任何存在物的产生都是毫无道理的,它们在脆弱中延续,在偶然中湮灭。”在其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纯粹偶然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限。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如同诗集《早晨醒来》中为读者描绘的那样:“早晨醒来/我把梦还给你了夜/和灰尘一样上路/和灰尘一样寂寞/不是灰尘/却和灰尘一样。”

存在与虚无的烦恼,物质与精神的对抗,构成了金小刀诗歌的一个基本主题,也即生命痛苦的主题。与此相对应的,是金小刀詩集出现的许多关于黑暗的意象,构成了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在《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中,黑暗取代了光:“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光被黑暗取代/白日一去不复返/已经拥有的/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对诗人来说,夜晚只是少数人的天堂/夜晚是少数人的天堂/更多人的地狱/一些人不再醒来/一些人醒来/如在梦里。”

《我在黑暗里看自己》则更多地是在寂静暗夜中对自己过往的审视:“我在黑暗里看自己/看得羞愧难当/不如已成灰烬的雪茄/暗香浮动,欲走还留。”

《夜半》中,生的苦恼,存在的困惑,与诗人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传达出对生命状态的质询,耐人寻味:“时间放慢脚步/丈量思维/延长生的苦恼/一切相对的时空/不限于相对/远方烟花绽放/灰烬落下的声音/最值得回味/最后一泡茶品过/眼看耳听心理想的/都是困惑。”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对黑暗意象情有独钟,如爱伦·坡、劳伦斯、北岛、顾城、海子……黑暗意象具有很强大的包容性,因为黑暗本身就包容一切,呈现一切,同时这一意象本身具备着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这也是它能够成为文学表达的理想范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金小刀的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篇不胜枚举,如《夜晚是少数人的天堂》《夜,是看不见的眼睛》《所有人都是夜空里的一闪》《黑夜六章》《西藏的夜》等。黑夜、梦境、尘土,构成了金小刀诗歌中内涵丰富的关于“黑暗”的意象群,给金小刀打上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标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让其拥有了多重阐释的可能。

二、存在—追寻

2014年的西藏采风之旅后,这种观察和体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终于发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国度甚至同一个工作系统,人和人的区别,环境和环境的区别,人们面对生命生存生活的态度,竟然有着如此之大的悬殊。

——金小刀

海德格尔指出,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现代社会,当个体面对生存与存在的双重压力时,其不可避免地会涌现出对自己存在现状的困惑,在这种困惑和思考中,诗人选择了重新出发,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在对自我的追寻和定义中,金小刀将目光投向了西藏,希望在这里寻找信仰、寻求救赎。当生命的体验与他所到的地域纠结在一起,人们对其中的碰撞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个人悬挂在知与未知之间/寄蜉蝣与天地/一个人来到西藏/寻找信仰和风景/在知与未知之间/把影子踩在脚下/与未来对赌/未来是触手可及的泡沫。”(《一个人来到西藏》)

金小刀所到的地方是西藏,对于很多现代人而言,既是经验性的,又是象征性的,西藏为金小刀的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象征语言。雄伟开阔的自然风貌,广袤的草原戈壁、独特的宗教与语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随性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彰显着这块土地的神奇和独特。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自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是圣美的,是令人惊叹而无所不在的。这个自然拥抱着诗人们。诗人们被吸摄入自然之怀抱中了。这种吸摄把诗人们置入其本质的基本特征中。”诗人在这里剖析自我、建构自我: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颗扣子/扣住自己的心事/扣住情感、名利以及一切有关的东西/有的人一辈子也解不开某一颗扣子/而我,只知道从那天开始/心中有颗扣子毫无预警地解开/本能中没有一丝拒绝地解开/那是我第一次来到雪域边关的日子。”(《雪域边关,我心中有颗扣子为你解开》)

玛尼堆、经幡、藏香……这些都构成了诗歌特有的异域场域,作为一个从西南土地到广袤苍穹下的城市人,这里的一切都对诗人极大的冲击,让他卸下厚厚的盔甲,重新定义自己:“丢掉行囊、身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何方/渗入高原的毛孔,等待抽出绿芽的牧草/吸一口青汁/让记忆永远消失/不再回来。”(《青藏之旅》)

在西藏,诗人同样延续了“黑暗”意象的描述,只是这种描述不再是与虚无和困惑相应,也不再是绝望的代称,而是增加了温暖的,澄明的内容:“西藏的夜是一部劲射/写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澄明清澈幽深邃密/你如果看远方如看眼前/你就抵达了西藏的夜。”(《西藏的夜》)

自然的伟大力量与西藏独特文化,给予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其成为合乎人的本真存在的诗意栖居之地。在西藏,诗人开启了一场独特的精神旅程,经历着情感的多重体验,对于“人的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作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三、存在—超越

在高原上的困惑不解,不断积累转化,成为一系列诗歌的意象符号,表现出来的、隐藏其中的实际上都是问题,而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答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答案。

——金小刀

金小刀的诗歌世界包含着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方面:一方面,他不断地表达人生的虚妄、存在的虚无;另一方面又在不断的追寻中定义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诗人在两者间表述着自己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印象的看法,对于生命的沉思。时而真诚热切,时而忧伤迷惘,时而直抒胸臆,时而隐晦婉曲,读罢,若有所悟,又似乎有很多未解之谜,正如他的《出走》:

“那年最后一次出走/怀揣三枚银币/走入黑雾弥漫的丛林/交出一枚银币/智者指指天指指地/交出两枚银币/树怪说出一个秘密/始终不相信那是个梦/因为/银币没了/秘密还在。”

这是一首很有寓意的小诗,让人不禁联想到在《神曲》中误入黑暗丛林的但丁,被象征着贪欲、野心的猛兽拦住去路,最后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情景,也让人联想到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个终其一生希望解开“人”这个谜的灵魂审问者。对于诗人而言,在不断的追寻中,虽然也有各种不同的“猛兽”拦住去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欲望,但最终找寻到了内心的宁静:

“你是地球之巅的一滴泪/警醒躁动抚慰心灵/把平静传递给不平静者/把包容传递给不包容者/千秋万载不改变自己的颜色/你和所有造物的泪/一同祈祷善、兼爱和真纯/你是地球之巅的一滴泪。”(《你是地球之巅的一滴泪》)

在另一个层面,“佛教”的意象多次出现,使金小刀的诗歌蕴涵着宗教所具有的解脱意味和救赎意味,也彰显了其诗歌特有的命运感。纵观人类的生存状况,人类的苦难与彷徨总是伴随特有的命运感,人类的焦虑和恐惧也总是唤醒某种宗教的对应物。他在《佛珠》中写道:

“一颗一颗数着/直至手指发酸/举重若轻/心里渐渐平静/静得没有一丝声音/一颗一颗凝视着/费力观照自己/污垢橫生的角落/是否依旧污垢横生/却什么也看不见/观照即是修行/或者,一颗一颗抚摸/感知灵魂的温度/把欲望从指缝中清除/即便根本无法做到/至少坚持至/那最后一颗。”

再如他的《经幡》:“谁如果忽然失去方向/急于寻找生命的向导/急于揭开一切的谜底/想想经幡告诉你什么/登上高处能望得更远/永在高处的唯有经幡。”

极富哲理意蕴的结尾使得全诗超越了一般的励志话语,而显得意味深长。虽然在现实生活常常会与人们的期待背道而驰,让人暂时失去方向,但人们终需以纯真坚韧之心去应对。

而在《苍天的眼泪》中,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那眼泪是悲悯的/一滴一滴落下/悲悯人间无尽苦难/一滴一滴化成千年传说/化成一个个湛蓝色/泛着泪光/那悲悯是爱的延伸/那湖是一面魔镜/那湛蓝色泛着泪光/悲悯人间无尽困难/从千年传说直到今天/我看湖是湖/湖看我满眼泪光。”

饱含着哀与爱的悲悯,使诗歌的境界得到提升,也给诗歌带来了一种迷人的基调,在这种爱与悲悯中,诗人观照自我,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内心的喜悦无处不在/窗外有青苗抽动的声音。”(《截句五章》)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与日俱进、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其生存状态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异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中体现出诸多矛盾,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现代性危机。生存问题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中心问题,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社会层面,也存在于人类的精神层面。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中,金小刀的诗歌创作选择了“自我”“存在”这些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饱含着他对存在的意义、人性的异化和爱情友情等多方面的反思,反映着对现实、生命的多重体验。诗人没有一味地呻吟与抱怨,而是始终在寻找诗意生活的力量,在冲突困顿中寻找灵魂安放之处。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刘阳(1981-),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小刀西藏意象
都是西藏的“错”
轻便方便的小刀
间谍酷知识
抚远意象等
神奇瑰丽的西藏
过气的大侠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