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兴起的历史渊源探析

2018-12-18 11:21杨树林曾军宏
牡丹 2018年29期
关键词:吉州窑茶盏天目

杨树林 曾军宏

木叶天目茶盏具有鲜明的吉州窑产品特征,体现了窑工们把握釉面材质语言的高超技艺。木叶天目盏是在宋代社会经济、政治、艺术、民俗文化和烧制技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下独立发展而来的文化范本,从美学的深层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格调和审美趋势,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吉州窑是一座典型的综合性民间窑场,以生产日用瓷为主,产品组合非常丰富,在江南地区很有影响力。吉州古窑始创烧于晚唐,盛于两宋,延续至元末,历经了1200年的形成、兴盛和衰微的过程。其窑业规模在宋代是比较庞大的,汇集了众多的工匠。北宋时开始烧制黑釉瓷,南宋时达到鼎盛,在吉州窑众多产品系列中,它是品种最多、产量最高、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类别。

黑釉的烧制起源于东汉,与青釉的创烧是一脉相承的,早在商代,青瓷就已经烧制成功。在焙烧青釉的过程中,色釉中的成色剂氧化铁被还原成为氧化亚铁,烧成青瓷。如果成色剂中的铁元素含量超高,则生成黑釉。发展到宋代,黑釉瓷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窑场遍布南北各地,在质量与数量上均创历史新高峰。

吉州窑黑釉瓷器皿以浑然天成、朴素清新的意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其釉面装饰工艺别具匠心,面貌独特。采用当地的天然黑色釉料,使原本沉闷单调的黑色釉焙烧出变化多端的釉色。吉州窑黑釉茶盏造型优美,胎体稍低,高度、口径比较协调,为“芒口、小浅圈足、唇微外卷”的斗笠碗造型,适合单手拿握,这种造型被公认为宜于试茶、点茶、斗茶和品茶。

吉州窑黑釉茶盏早期为单色釉,随着黑釉茶盏装饰工艺的不断创新,南宋时已经出现多种窑变黑釉,吉州窑茶盏中的鹧鸪斑盏、剪纸贴花盏、玳瑁斑盏、兔毫斑盏、木叶天目盏都是传世珍品,反映了吉州窑釉面装饰技术上的极高造诣。其中,木叶天目盏和玳瑁盏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均有收藏,被日本列为国宝级文物。

木叶贴花茶盏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吉州窑产品特征,始烧于北宋,南宋时品质最佳,生产量也最多。木叶天目盏与吉州窑其他黑釉茶盏胎质类似,也没有采用不同的胎体,胎体偏厚利于保温。木叶纹装饰以天然桑叶贴于茶盏壁,再施釉焙烧。桑叶的叶脉纹样清晰而又生动地浮现在盏壁黑釉之上,釉色纯黑如漆,朴实中蕴藏着鬼斧神工,体现了窑工们把握釉面材质语言的独特技艺,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作为吉州窑最具时代特征的独特品种,“木叶天目盏”这种最有特色的独创是基于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呢?哪些有利条件最终催生了木叶纹天目茶盏的产生与发展?

一、两宋时期的时代变迁

宋代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北宋的建立结束了政权割据的社会状况,这一时代变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宋代土地私有制继续推行,地主经济逐渐取代了庄园经济,商业性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为两宋时期手工业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北宋官办手工业是由多个路级机构监管,结果反而使得官营手工业日渐衰落。与此同时,废除了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禁令,日中而市的坊市分离制度逐渐解体,市场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消失,城市格局也突破了闭塞的市井局限,市坊合一的格局形成,一种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产生,为民间手工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民间手工业与商贸快速繁荣起来。娱乐性行业也进一步发展,市井文化随之应运而生,茶肆文化兴盛,城市中各类茶坊排列得都很密集。除府治外,还有很多设在茶叶集中运销的村镇,由此刺激了茶叶的相关产业诸如制瓷业的繁荣,陶瓷业的平民化与市场化特点日益凸显。陶瓷窑厂亦工亦商,既有设计生产的任务,又兼有销售性质。

受北宋后期与辽、西夏和金的战争影响,到南宋时,经济文化的重心完成了南迁。南宋政权以手工艺品的对外贸易作为经济来源,民间私营作坊有了更大的发展。陶瓷的生产和对外出口是宋朝和国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在这一背景下,江西制瓷业迅速发展,窑场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宋代吉州窑产品成为海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品之一,黑釉产品远销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宋代,吉州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黑釉瓷的发展非常有利,当地人口加速增长,社会经济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农业与商贸兴盛,墟市与草市大量设立。吉州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很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瓷土与燃料资源也很充裕,为吉州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北方的战乱也使中原许多陶瓷工匠南迁,北方制瓷技术由此流入吉州窑。作为民间窑场的吉州窑,没有过多的金科玉律,窑工们创作思想比较自由,这也为陶瓷艺术提供了宽广的创作空间。

二、宋代的审美趣味與民间习俗

作为大众时尚取向与文人风范的体现,宋代茶器承载着宋人文化生活样式。程朱理学思潮在宋代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琴棋书画、品茗饮茶成为文人儒士托付性灵的雅事,面壁参禅式的斗茶需要涤除一切杂念而静心冥想,这正好与宋人注重内省功夫的美学观念相契合。文人雅士推崇非理性化的形式,自然含蓄、简约质朴的风格为世人所推崇,对质地纹理抽象美的尊崇也臻于精微乃至极致。

宋人对单色釉情有独钟,黑釉茶盏釉层蕴润,静谧的色泽中折射出悠远的意境,反映了宋代美学对朴素简洁、自然淡雅内在韵味的追求。我国审美标准以及朴实的民俗风格在宋代这个儒雅的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宋代茶具的典型代表,吉州窑黑釉茶盏即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釉色静谧、含蓄、淡泊又不失自然之美,又体现了宋代新兴的文人温厚平和的品格。

百姓是陶瓷最终的消费者,吉州窑作为一座民窑,也是当时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的反映。宋代吉州的庐陵文化对黑釉器的装饰审美自然会产生深厚的熏陶。自唐代以来,古庐陵地区人文气息活跃,教育发达,人才辈出,在宋代还孕育出一批有影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丰厚的文化底蕴必然融入到作品中。

宋仁宗时期,禅宗迅速发展,禅僧与广大民众浑然一体,使用黑釉器成为禅宗美学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吉州窑所在地吉州处在禅宗文化最活跃的核心地带,农禅制的产生使得吉州寺院林立,黑釉器釉色、器型深受其影响,也就在这一时期,吉州窑开始出现黑釉器。当时,寺院里禅僧社会民俗活动频繁,茶盏、茶叶可以说是禅宗文化的衍生品与媒介,以黑釉器作为寺院供器符合禅宗追求贫苦之德的观念。

吉州窑窑工会理自然天机,以桑叶为茶盏的装饰,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整体,毫无斧凿的痕迹。作为宋代黑釉器物中最名贵的工艺珍品之一,与宋人“追求自然的质朴野趣”这一美学追求相契合,以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时代的审美趋势。同时,这也是古庐陵人文化思辨方式的传达,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情感和当地的民俗文化。

三、宋代茶文化的繁荣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看法,发展到宋代,茶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啜英咀华,较筐筐之精,争鉴裁之别。”王安石《议茶疏》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宋代经由皇亲国戚、僧人、道教及文人雅士的推动,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尚茶之习日趋流行,斗茶活动风靡全国。不论是宫廷、达官贵人、寺院僧人,还是文人墨客、黎民百姓都以茶为必需品,因而茶盏需求量庞大在情理之中。在文人墨客的推动下,宋代茶艺被推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儒学观念也融入茶艺中,新兴的斗茶文化升华到精神层面上,迅速兴盛起来,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不断改进。宋代文人士大夫引领茶文化潮流,将茶与艺术、茶与人生结融合。在品茗的同时,品瓷也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品瓷是对茶盏的造型及装饰的鉴赏,更是对人文精神和内在品格的评判。

“斗茶”双方互相衡量水的优劣、茶叶的等次、茶具的档次。宋代“斗茶”采用加工后半发酵的白茶,首先蒸压成茶饼,再研磨成细粉末。“斗茶”时在茶盏中加入茶末,以初沸的水冲茶,茶汤调匀后汤面上会泛起一层白沫。攀比名次胜负,一是茶色的亮度与色泽,茶色白为品级高;二是观察茶盏内沿的水痕,与茶面汤花相接处水的痕迹,衡量盏中白沫保持时间的长短,水痕先出的一方为负。宋人祝穆在《万舆胜览》中指出“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对茶具提出了一些新的讲究,黑釉盏呈现较深的底色,利于衬托白色汤花,观察茶汤之优劣,胎体稍厚重,利于保温,适应“斗茶”的需要,因而备受推崇,成为斗茶专用的瓷器。

茶盏应适应茶事,吉州窑的高产与两宋民间盛行的茶俗“斗茶”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座综合性民窑,吉州窑生产的产品要面向的目标消费群是广大的百姓,社会需求量极大。吉州窑黑釉瓷器,尤其是“黑釉盏”是历史遗留的智慧,正是顺应两宋时期这一尚茶时尚而繁荣发展起来的。“斗茶”对审美的需求,刺激了黑釉茶盏装饰工艺与制作技术的改进,最终促成“木叶纹”的工

艺创新。

四、先进的窑炉和烧成技术

宋代瓷具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很快,制瓷技术日趋成熟,具备了生产高品质陶瓷的技术条件。各地窑场的烧成工艺不断改进,装饰手法也有较大创新,形成了吐故纳新、百家争鸣的局面。

吉州窑主要生产民间日用瓷,以盏、碗为主要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吉州窑作为一座以生产生活用日用瓷为主的综合性民窑,经济利益是很重要的,这一点与官窑的精细制作截然不同。吉州窑的窑业属性决定了制作技术以及烧制方法的选择。吉州窑在仿造中不断进步,釉色非常丰富,生产的绿釉、褐釉、乳白釉器皿显然受到北方窑系的影响,烧制的青白釉、黑釉、黄釉又具有南方窑系的特点,生产技艺方面在北宋时借鉴和推广了定窑装饰工艺及先进的覆烧技术。发展到南宋时期,其又受建窑、龙泉窑的影响,特别是建窑的釉斑技术对吉州窑结晶釉的烧成工艺也有明显的影响,丰富了产品生产方式。

吉州窑黑釉盏快速发展与窑场深厚的制瓷技术有关。有些黑釉品种对火候、温度要求很高,例如,兔毫釉的烧制工艺和机理形成就依赖先进的窑炉技术,而木叶天目盏烧制工艺难度更高,这种独创的技艺非常难掌握。古代吉州窑燃料用柴草。1982年,人们在吉州窑挖掘出一座龙窑遗迹,这种窑型升温快,耗费的柴草很多,需要有很大的火力,优势在于产量大。青原山松柴众多,松木多油脂,火焰长,能维持还原焰,在烧制结晶釉瓷器时,松柴的火力能使釉面形成出乎意料的色泽、斑点、纹理,每一件黑釉产品的釉色千姿百态,各领风骚。

生产黑釉瓷的胎料与天然釉料在古庐陵都非常富足。吉州窑的黑瓷釉釉层稍薄,釉面出现了细碎的小裂纹,其黑釉结晶斑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釉斑与釉面相映成趣。吉州窑窑变釉以硅酸化合物釉料作為底釉,通过独特的烧成技术,烧制出多种釉色,对温度、时间、火候等窑变工艺的控制很成功。釉中铁的含量较高,而铁在釉中的存在状态与烧成工艺的控制密切相关,由于烧成温度、冷却气氛与釉的化学成分的细微差别,人们创烧出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黑釉器。高档产品通常施釉两三次,采用喷、滴、洒、涂等技艺涂抹底釉作为呈色剂的色釉,通过增加间层以及控制工艺条件的波动,创烧出鳝皮黄、兔毫纹、鹧鸪斑、油滴斑、虎斑、玳瑁斑等诸多纹样,与同时期的窑场相比,吉州窑黑釉器品类是最多的。

吉州窑在积累我国制瓷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选取胎料釉料、成型工艺、烧成方法等方面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窑变结晶釉装饰工艺。木叶天目釉的装饰就是在这一不断创新的技术背景下独辟蹊径而产生的。

五、结语

吉州窑木叶天目瓷作为天目釉瓷中最富特色的代表作品,是在宋代社会经济、政治、艺术、民俗文化、烧制技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下独立发展而来的文化范本,从美学的深层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格调和审美趋势。木叶纹装饰简约单纯的艺术情趣,是窑工们心灵与自然造化的融合,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和含蓄内向的文化意蕴。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的禅宗渊源研究”(项目编号:17YS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树林(1978-),男,辽宁葫芦岛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

猜你喜欢
吉州窑茶盏天目
白鸟与茶盏
微雨茶馆
徐 乔艺术作品欣赏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陈磊作品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