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锐
【技法指引】
写人物,同学们一般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即通过写人物的言论、行动等,反映所写人物的精神面貌。如能学会侧面描写,在必要时,适当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那么文章可更生动,人物的精神面貌可更突出。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指的是通过描写与所刻画人物相关的人、事或环境景物,来烘托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同学们能对人物进行恰当的侧面描写,就可以收到“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表达效果。
在平常的作文中,有些同学往往不重视侧面描写,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其实用好侧面描写,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有时候运用正面描写不能把描写对象很好地描画出来,这时候可以尝试用一下侧面描写,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寫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侧面描写的另一个独特之点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在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就非常善于运用侧面描写来写人,如有个同学参加三秋劳动后,写了一篇介绍农村老支书的作文,其中有这样一节:
……我走到水泥场,透过薄薄的晨雾,隐隐约约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手里拿着木叉,正在把一捆捆稻挑向高齐屋檐的稻垛上。看他的挑法,像永顺叔,永顺叔有板有眼;看劲头,像友浩哥,友浩哥有股韧劲;看速度,像小张,小张勇猛性子急。……走过场地一看,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呀,原来是老支书。
前半段是正面描写,后半段侧面描写。其中有三句说的是永顺叔、友浩哥和小张,但反映的是老支书,说明老支书无论挑法、干劲还是速度,都是村里第一流的。在这里,作者对老支书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要比直接正面描写活泼、生动得多。
《退休之前》是一篇反映老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作文。全文共写了三个场面,其中有两个场面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面目一新,别有风味。故事是说某校在礼堂里准备欢送钟老师退休。欢送的人已陆续来到,离开会时间已不长,但就是不见钟老师,这可把班长小李急坏了。接下去是两个侧面描写的场面:
小李急匆匆跑到办公室门前,正好和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同学撞了个满怀,便问道:“钟老师在里面吗?”
“钟老师不是在大礼堂吗?”
“嗨,正因为不在,我才跑来找她的。”
“哪,要么在美术组?”那个同学也很惊异地说,“先前,钟老师找我和其他两个同学谈了一会儿,嘱咐我们注意体育锻炼,学习要踏实,不要贪多求快,要把基础打好。谈完后,她又说,美术组在出黑板报,她要去看看。”
……
小李一阵急跑,来到美术组,可是哪里有钟老师的人影?小李刚想问,眼珠一转,黑板报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几个熟悉的大字,闯入眼帘。“这不是钟老师的笔迹吗?她一定在美术组的办公室里。”小李高兴地猜想着,一下推开美术组的房门。
“你找谁?”房间里空无一人,问话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找钟老师。”
“噢,早走了。”
……
在上述两个场面中,钟老师没有直接出场,作者当然没有正面描写钟老师,然而钟老师在退休前的几十分钟时间里,仍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课外活动生活,她的好思想好品质显而易见。作者所用的就是侧面描写的手法。第三个场面是“小李”找到语文组办公室,见钟老师在与接她班的老师进一步交待工作。这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交叉运用,文章生动,人物思想和精神面貌也更突出了。
由上可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往往起着正面描写所不及的作用。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可以借助其他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使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带来立体化的感觉,除对所描写的主要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外,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人物描写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次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以达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如《三国演义》中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袁术率兵面对前来应战的董卓部下华雄,连折两将,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关羽应声而战。作者在描写二人酣战的场面时并未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进行了烘托。他这样写道:“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虽然未从正面来描写二人战斗的场面,但我们却依然能从其他人的表现中体会到关羽武艺之高,战斗场面之激烈。
二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来间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通常情况下,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在具体环境中做事,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物的存在,也必然有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各种客观、主观条件的存在。因此,同学们在运用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人物形象时,务必要注意环境描写应与人物的思想行为一致,必须为塑造人物的性格而服务。如《驿路梨花》一文开头对于哀牢山的环境描写与中间部分对小屋周围环境的描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侧面体现了梨花姑娘与其妹妹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佳作展示】
奶奶的拐杖
李丽雪
岁月的使者纵马而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变大了,奶奶也慢慢变老了。变老的奶奶再也没有了之前那样硬朗的身体,而是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每走一段时间都要休息一会儿,腿脚似乎也无法支撑起她那瘦弱的身躯了。于是,妈妈便给她买来一副拐杖,从此,拐杖便成了奶奶的依靠。
有了拐杖之后的奶奶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呆在家里了,这时奶奶几乎每天都要到外面走走,家门口、老树下,几个老人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说的都是家常话,聊的都是岁月留下的陈年往事。一日,奶奶外出时,不小心摔倒在地。周围的人看到后,急忙将奶奶送到了医院,經检查,说是大腿骨折。为了更好地照顾奶奶,爸爸便将奶奶接回了我们家,还有那副陪伴了她多年的拐杖。于是,每天到奶奶床前与她聊天,便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工作。
奶奶刚从医院出来的这段时间里,来探望的人很多。一日,我放学回家,见大姑正在我家坐着。奶奶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属大姑的年龄最大,她几乎没怎么上学,便帮着奶奶一起支撑起这个家。只见她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两眼一片茫然,眼中还泛着些许血丝,有气无力地与我妈妈说着什么。见到这种情况,我与爸爸来到奶奶的床前,爸爸看着放在床前的拐杖叹息道:“还是把它扔掉吧,往后你奶奶再也用不着了。”看着这副陪伴了奶奶多年的拐杖,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我趴在奶奶怀中,听她讲起我爸爸小时候的事情。月光静静地洒在院子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那时,奶奶的身子是那么硬朗,走起路来是那么利落,可转眼间,就步入了风烛残年。
我看看大家,又看看躺在床上的奶奶,我对爸爸说道:“还是别拿走了,它陪伴了奶奶那么多年,奶奶可能还需要它。”我知道,虽然奶奶现在不能下床走路了,可立在她床边的这副拐杖却陪伴着她走过了漫漫人生路。既然奶奶现在用不着这拐杖了,那就让我来做她的“小拐杖”吧!
(安徽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泉河文学社)
【点 评】
这篇习作虽然不长,但是写得极富有感情。文章将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可见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其次,文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通过对姑姑表情的描写来反衬出奶奶伤情的加重;通过表现“我”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时的环境描写,从侧面体现出“我”对奶奶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联:安徽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