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 许春翎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实践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网络媒介在为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心的挑战。因此,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将外语教学由课堂内部延伸至第二课堂,利用大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两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互相融合和促进,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程度,提升教师的知识权威感,进而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由多媒体化向大网络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知识认知与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6-0138-0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对网络强国战略计划的提出,更标志着我国网络技术与行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运而生正是两种领域嫁接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使互联网科技与外语教学行为密切融合,促进大学英语课内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无缝连接”,从而改变传统外语教学活动所存在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等现状,是摆在广大外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充分将第二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网络自媒体端口的开放性进行结合,将成为大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又一出路。
1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义
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主阵地仍然集中于课堂内的教师讲授与学生的现场演练,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技术发展与政策变革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在校学生逐渐成为网络使用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再将从课堂内(特别是公共英语课堂内)的教师讲授作为其在校期间语言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因而,以手机使用为代表的移动数据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教师的“知识依赖感”。另一方面,隨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公共外语教学课时进行压缩,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中外语类教学时长比例的降低,也为当前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了诸如缺少语言实践机会,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降低等实际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目标,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固定框架,将偏重于语言知识系统讲授的“第一课堂”与侧重于学生课外活动及语言交际应用的“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两个课堂互为促进,教学相长的发展模式。
在两个课堂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人们对“第二课堂”的认识问题,不可否认,目前大多数教师更加侧重课堂上“师讲生受”的语言学习模式,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语言演练,也更多地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而多数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活动”的表象,认为其重要性无法与集中进行知识传授的第一课堂同日而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前多数高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都缺乏教师的参与,从而停留在以学生社团为主导的课余活动层面,组织活动松散,无法形成对第一课堂知识学习的演练与拓展,导致自身重要性的进一步降低。事实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正是解决当前语言课堂教学时长不足,缺乏应用演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调配和组织,在保持现有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参与与学生互动程度,第二课堂必将成为第一课堂语言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可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功能要远远超过其课外娱乐作用。其次,传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活动往往以语言技能竞赛等形式的活动为主,无法做到学生全员参与,但如果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范畴延伸至公开化的网络环境,则必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动力,特别是在综合性院校学生外语水平不完全均等的情况下,网络参与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大网络”环境下,以新媒体作为介质的学习活动可以由教室内拓展到任何时间地点,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间地点限制,放松、民主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家畅所欲言,大大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1]因而,通过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构建,在保持其趣味性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拓展至网络环境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在教师充分参与指导的环境下将网络第二课堂与现实课堂讲授的有机结合,将是“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认识基础。
2 自媒体技术应用对大学英语教师身份的重新定位
“自媒体(We Media)”,技术诞生于美国,根据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曾于2003年7月发布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的定义来看,“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因此,“自媒体”的传播形式囊括了大网络化环境下个人通过基于私人终端向人群传递信息的所有电子新媒体形式,其主要载体包括网络环境中的各类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QQ,论坛/BBS网络社区等等。从广义上来讲,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由教师个人发起的各类讨论组,群聊以及由教师个人创立的公众号等形式的信息发布与讨论网络平台都可以视为“自媒体”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辅助性活动。
在移动互联网络大规模普及的环境下,自媒体的出现对于教学活动的作用可谓一把“双刃剑”。在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将产生极大的颠覆性效果。因而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身份的重新定位,以适应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从信息传递模式来看,网络自媒体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可以满足学生们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网络信息传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平台上所有的成员均具有同样的信息发布自由权限,每个学生都可以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他人共享,从而形成了网络知识系统“自给自足”的供给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英语课堂中知识的流动方向不再仅限于“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而是形成了“师—生”、“生—生”地位均等的立体化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知识获取的方便与快捷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课前备课所进行的知识储备,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识获取的自由度的提高,也间接地改变了课堂中教师的地位,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中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与学生同等地位的知识获取者,这种改变的最大特征便是造成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权威性的消解,进而导致网络化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然而,高度自由化的网络环境也造成了学生知识获取冗余的弊端,以外语学习为例,如果学生在完全放开的网络环境中查询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其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会大大超过实际需要,这种“碎片化”的冗余信息虽然在短时间内会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产生一种对所需求的语言知识信息掌握充分的错觉,但往往不具有长久性,离开网络环境后便会很快被忘记,特别是对相关信息难以取舍也会因一部使学生产生“焦虑感”。这也正是当前多数学生在网络化语言学习环境中“如鱼得水”,但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却遭遇到“文化失语”困境现象的成因。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从多媒体化到网络化的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转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利用自媒体形式操作简单,获取信息简便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利用自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形成了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学生的视野。[2]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英语教师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的身份既是同学生共同获取知识的“同伴”,也是第一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统领”。特别在由于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生知识转化率低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优势,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促进学生将从网络环境中所获取的语言知识进行整合和系统吸收,进而形成语言应用体系,将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改善,引导教学生态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难看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自媒体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也应不断调整。[3]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在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所起到的“引导者”与“整合者”的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才可以重新树立教师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权威身份。
3 “互联网+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自媒体教学模式的发展预期
首先,当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仍然是由教师主导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下的课堂教学,而在此基础上施行的网络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成为现有教学环境的有益补充。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认为,学习和发展的发生场所正是在人们的交往互动之中,因此更加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大网络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顺应了新时代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因此,通过传统第一课堂与网络化第二课堂教学的“合力”,对现有的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创新改革,使其突破传统模式,发挥其高效性、灵活性等时代特征,不仅会更加深入地为学生提供语言演练的机会,同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英语学习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演练不足等弊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教育学家马克·普伦斯基在2001年曾把当代的学生命名为“数字原住民”,他认为,移动设备的诞生,只会进一步强化这些“数字原住民”不同的需要与期望,移动学习使得学习具备了灵活性,可以使个性化的内容,而且教给他们将来适用的相关技能,这有可能催生下一代学习者,他们将整个世界当成他们的课堂。[4]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尽管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板书式讲授变成多媒体化的互动性教学形式,能够切实为学生创建贴近生活的浸入式语言学习环境,但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浸入式学习模式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需要充分将语言教学模式融入网络化的学习环境,适应当代大学生们的知识获取方式,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环境下形成对學习的心理契合。
第三,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网络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因追求轰动效应,加上个人感情的渗透,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往往会产生偏颇的趋向,从而导致知识传递缺乏权威性。因此,在网络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起着理性引导学习者求知方向,甚至净化不良信息的作用。通过“人文性”第二课堂的网络化构建所形成的课堂外的语言学习氛围,既可以引导学生的“互促式”语言学习,也可以在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导入和强化,一方面实现以英语作为媒体,触及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目的,引导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定,在实践中还可以切实创造学习环境,实现“双语文化互促”式语言学习。因此,自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严谨求证与客观公正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传授知识与网络化第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递与辨析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其教育的权威性。
在大网络环境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化教育资源的普及为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方法和氛围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顺应时代潮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化自媒体学习平台的优势,变传统课堂中的单向知识交流为网络环境中的双向与多向信息互动,将有限的课堂语言知识讲授拓展到没有时空限制的移动终端学习,并在充分实现学生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实现英语教师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碎片化知识整理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帅蓉,张景成.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比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24-26.
[2] 卢娥,穆萍.谈自媒体在基于项目学习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8):192-193.
[3] 魏颖.自媒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6):159-160.
[4] [美]麦奎根.移动学习:引爆互联网学习的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6.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