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团体辅导模式互动丰富、形式多样、领悟深刻,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比较适合运用。本文采用实验的方式考察团体辅导模式在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中运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上课模式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更有效。
关键词 团体辅导 高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传统教学更多的强调教师的教,更多的是教师的知识、理论的传授,学生是被动的学,更多的是枯燥理论的囫囵吞枣。这样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于现在的高职学生群体,很多的学生在座谈会上对心理课程的建议中提到:“老师,可以跟我们互动多一点。”、“老师,可以带领我去体验知识、触摸知识,而不是一味的看PPT。”、“老师,我们90后更希望的是多元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从学生的呐喊声中,我们看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期望,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相关研究也表明,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教学改革的实际, 总结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经验, 提出把“团体辅导”模式应用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中的设想,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做出新的尝试。
在“团体辅导”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强调凸显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双方主动的参与。在互动情景中,学生从单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老师与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二是强调体验式教学。教师以知识点为引导,设置体验式练习带领学生去体验,即从学生个人经历到的经验中感悟和理解,它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通过身体的感官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然后再上升为理性知识。三是强调学生的领悟、分享与内化,关注每个个体学生在课堂上的体会和反思,引领学生把在课堂上体验到、领悟到、学校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生活中来。
因此,笔者试图将团体辅导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实证的方式来考查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2研究方法
2.1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本校大一新生班级中抽取2个自然班,分成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35人,普通班36人。每个班男女人数比例大致均等。
2.2程序
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集体测试。之后实验班的学生接受为期8次的以团体辅导模式的课程授课;普通班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讲授。学期末分别再用SCL-90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后侧,并结合自编的教学评价表进行效果测评。
2.3活动实施
围绕本校《高职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内容的七个专题(心理健康与适应、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恋爱与性心理、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进行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实验班采取精心设计的团体辅导内容的模式开展授课,每个专题按系列主题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从热身活动、切身体验、分享感受、提升总结四个环节展开, 对话与沟通贯穿整个过程,使学生在互动、体验、分享、践行的活动中领会知识、掌握概念、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普通班则是按照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进行上课。
2.4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SPSS16.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见表1)。
3研究结果
3.1实验班前后SCL-90测评结果比较
从表1可见,团体辅导实施前后实验班的SCL-90各因子中有5个因子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它们分别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其他的4个因子强迫、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3.2实验班与普通班教学效果测评结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在教学效果、课程获益、课程范围三个方面的百分比满意度都高于普通班。
4结果讨论
4.1团体辅导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体现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在实验班前后对照上来看,学生SCL-90总分与5个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SCL-90量表中,这五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的前后差异显著,可能是因为团体辅导的模式更多的采用团体活动、行为训练、角色扮演、分享领悟、分组讨论等方式,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更多的打破传统模式的僵化和局限,让学生更多的体现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趣的活动、适当的行为训练都可以带动学生躯体的锻炼和情绪的调节,更多的放松心情,调整心态。而且通过活动等更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了解,更多的可以消除因为交往带来的一些误解或是矛盾,也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的水平。
其二,在教学效果测评比较中,也发现实验班在教学效果、课程获益、课程氛围三个方面都比普通班有优越之处。许多学生在课程评价中提到“上心理课很轻松、很有趣”;“在活动中就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很惬意;”以及“与同学交流多了,了解也多了,关系变融洽了”等。因此在课堂的氛围上也是比较轻松和活跃的,获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满意度也较高。
4.2团体辅导实验班前后有四个因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模式在实验班前后对照上来看,4个因子强迫、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表明雖然团体辅导有着很大的效应,但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存在学生个体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爱互动,也有些学生比较害羞,在课堂上放不开。当然也可能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上的问题。人际关系这个因子的差异不显著确实有点意外,对于学生给出的反馈一般都是更多的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学关系增添了理解和包容,但是在数据上却没有反应出来,这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所在。
4.3团体辅导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模式通过实验班和普通班在教学效果、课程获益、课程范围三个方面的比较,也发现实验班在教学效果满意度上达到90%以上,在课程获益度上也达到90%以上,在课程氛围上也是达到90%以上,可见学生对于团体辅导模式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还是很大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效果。
作者简介:许金杏(1982.9-),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等。
参考文献
[1] 陈婧,陆春红.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哲学研究,2009(13):17.
[2]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62-69.
[3] 刘百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4] 黄牡丹.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课堂中的运用[J].人才培育:职业时空,2010(12).
[5] 涂冬侠.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07).
[6] 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