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有感

2018-12-18 09:41杨宇林
美文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思考力哲人圣人

杨宇林

每当我们失意迷茫之时,总有一种精神,总有一些震撼,总有一份感动鼓励着我们前行。它来自于历史深处的强烈召唤,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真切思考,来自于对人性、对自身的深刻反思。一个有思考力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人,而曾国藩正是这样的人。

想要多了解曾国藩,可读些关于他的传记,若要真正认识曾国藩,则更需要回到对他本身的探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成功地运用别样的视角、别样的风格与别样的思考来审视曾国藩的一生。

正如大众视角下的传统观点,该书没有偏离构建圣人化鸿儒形象的基本方向,但不同于当代很多人关于曾国藩似的成功学范式文章,该书并没有将曾国藩从屡试不进到飞黄腾达,从失意谷底到重返人生巅峰,从兵挫湘北到克城天京的人生际遇作为主线展开,其求新之处才彰显出曾国藩为人的真正价值。

在细节中完成立体人物的构造

细节中的曾国藩远比高居庙堂上的曾国藩真实可爱。他会在家书中对亲友殷切教导,会在衡阳兵败后欲求自杀,会在辞官守孝期间性情古怪,他还不讲卫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实存在的有生命力与生命价值的人。就像哲学与史学的命题应当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正视一个有灵魂、有体温的人,这虽为小切口,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通过这个小切口,引出大世界。你要把他当作自己,却不可他我不分,要把自己当作他,更要超越他。当复杂的人与复杂的人隔空交互之时,重要的是感受与共鸣,其它的不过是凭空捏造的想象。

着重刻画其哲学化的一生

所谓的成功学与厚黑学只是后人赋予曾国藩的想象,而曾国藩是有自己的判断力与价值取向,他有独特的人生哲学,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如时人多喜博闻强识之辈,记忆超群之辈,以之为精明。曾有一轶事,尝贼夜半悬于梁,静待曾释书入睡,却未料曾之“笨拙”,数不能背而贼识之。这事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曾之‘拙,但背后隐藏着的是他的人生大哲学。他反复多读,不留死角,寻求文章的内在逻辑,建设书本的知识体系,求知与求实齐存,从而避免了中国式思维的跳跃与散乱。这种“扎实彻底”的思维哲学在日后则表现为“结硬寨”“打呆仗”,表面耗时耗力,收益甚微,实则用己之财富粮足耗敌之积累军心,看似不胜,一胜则全胜。如果这是他的正面哲学的话,那么他的迷信则为侧面了。他占《易经》,读风水,信天命。他在其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呢?这正是问题所在。中国式智慧真正的宝贵之处在于荒诞的体系架构下大量的与这个架构也许没什么关系的经验。曾以最广阔的胸怀和最勤劳的态度去对待古人留下的智慧,穷尽他所能接触到的一切精神资源,通过不断吸取,去得到经验。也许某一天,这些经验与他真实的人生经验发生共鸣,更能让他醍醐灌顶。他研究的神秘哲学,一方面告知他命由天定,另一方面又启示他宇宙的规律可以被解锁,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由自己把握。他相信命运,却不信运气,赌乾坤于俄顷,校殿最于锱铢,宁详勿略,宁近勿远,宁下勿高,宁拙勿巧,守拙方至巧,知天命而尽人事。

历史的天空

曾国藩是那个时代偶然的一朵浪花,更是历史天空中掠过的一片云彩。昏暗的时代将他的一半染成污色。圣人的背后,敛财行贿,建私人金库,搞厘金等何曾不是历史的选择?正是这个充满矛盾的时代造就了这个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的人,给了他几分色彩。但人们不会从俯察角度审视云彩的黑暗面,当人们抬头仰望时,还是会惊讶于漫天阴云中的一片圣洁,落日余晖里最后一丝光亮。当历史的接力棒交接到他手上,他沒能恢复社会秩序,也无法指引国家方向,重建世道人心,他甚至在岁月的冲刷下由愤青变成了滑头。但这仍然不能阻碍他坚守本心。他守住了一个文人的道德底线,保持着那些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虽曰悲情,岂可痛哭,士以全力,功过任人语。谁又能倾听帝国余烟中,

映照在夕阳里那最后一个圣人的诉说?

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是曾国藩毕生思索的问题,也是该书最本质的内容、最宏大的主题。答案何处寻?它飘荡在广阔的人生际途上,飘荡在历史的天空里,更飘荡在每一个有思考力的人的心中。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哲人一样探索,或许有一天,也能像哲人一样被铭记。

(指导老师:高星云)

猜你喜欢
思考力哲人圣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非暴力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空篓子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