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昕
(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好发于未婚、未育女性,于行经前后或在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严重时可致昏厥。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占到痛经发生率90%以上,是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高达30%~50%[1],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灸法属于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本研究于2017年1月开始采用雷火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通过观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泰州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未婚育,年龄15~29岁;②符合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诊断标准,出现明显的下腹坠胀痛,或放射至肛门、腰骶部等,严重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等症状。③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④患者经妇科检查后无明显异常,且无器质性病变或附件肿物、盆腔结节等。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者,盆腔炎,子宫肌瘤等[2];②肝、肾、心、脑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等;③近期服用避孕药及接受激素治疗者;④备孕、妊娠期、已生育、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类疾病以及不能耐受雷火灸中医护理干预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选择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穴等进行中医治疗。于每月经周期前3 d开始直至月经结束,每日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将雷火灸灸条点燃后,放入专用灸盒中,在患者穴位处行温和灸治疗方案,具体判定依据为患者表面皮肤发生明显潮红变化。每次30 min,施灸时用毛巾将灸盒及患者身体包住,避免外感风寒。同时取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点燃雷火灸灸条置于单孔灸盒内,固定于腧穴处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次每穴不少于15 min。
1.2.2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月经来潮前1 d开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2粒,连用3 d,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3 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两组均给予经期护理、饮食护理,试验组同时给予雷火灸护理。①经期护理:嘱咐患者做好经期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剧烈运动、淋雨受凉,注意调畅情志、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经期卫生护理宣教,禁经期性生活,以免生殖道与泌尿系统感染[3]。②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注意经期饮食调护,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温热的饮食,对于瘀血型患者建议多摄取海带、紫菜、胡萝卜、山楂等[4]。禁止摄入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如冰淇淋、螃蟹等,以免加重病情。③雷火灸护理:护理前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雷火灸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等,建立信任,提高依从性。治疗时确保病房舒适、安静,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用屏风遮挡,嘱患者平卧于诊床上,充分暴露下腹部,将灸盒置于患者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至患者感受温热、舒适、可耐受、局部皮肤微红为宜。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反应,避免灼伤皮肤。
1.3 疗效观察
1.3.1 疼痛评分标准:根据妇科疾病诊断标准[5]中痛经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计分。患者在经期前后出现明显小腹疼痛为5分,疼痛情况加剧1分;影响正常生活1分,休克2分;使用止痛药能缓解0.5分,反之1分;伴有恶心、呕吐、小腹坠胀、肛门坠胀、坐卧不宁0.5分,疼痛周期超过1天,每增加1天则增加0.5分;如需卧床休息1分。具体疼痛评分标准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来进行判定。
1.3.2 治疗效果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标准,减分率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患者痛经症状恢复情况良好,在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内无复发情况;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小腹疼痛、恶心等症状基本消失,基本能保持正常生活状态;有效:患者痛经症状评分降低,腹痛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情况,或是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疾病恶化等。其中治疗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判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对比(±s,分)
表1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对比(±s,分)
注:①P>0.05,二组痛经患者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总体无差异;②P<0.05,治疗组疗效由于对照组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8.756±1.875① 1.850±2.841②对照组 40 8.771±1.887 3.378±3.206
2.2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在中医的理论当中,痛经表现为周期性的腹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现剧痛而晕厥。中医中对于痛经的辨证分为几种不同的证型,包括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湿热、寒湿、血瘀等。作为女性常见的生理问题,在现代医学的理念上,认为痛经可以由多种因素所导致,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的异常变化,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二者的差异体现在生殖器官是否存在明显病变,本次研究中的原发性痛经也多出现于年轻女性当中。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案是通过口服避孕药的方式来减缓疼痛,但避孕药的不良反应明显,治疗效果也难以长期维持。基于中医对痛经的认识,临床采用雷火灸治疗原发型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雷火灸是在古代雷火神针实按灸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改良而来,在艾绒中配伍主要成分为沉香、穿山甲、木香、麝香等芳香走窜及活血通络的药物,能够在施灸部位形成高浓药区,燃烧时产生具有较高穿透力的红外辐射,热力、红外线辐射与诸药协同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目的。小腹部为胞宫所在部位,关元、气海、中极为任脉小腹部腧穴,为治疗痛经常用穴,灸之可温养冲任、调补元气、散寒止痛;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保健穴,灸之可温经止痛,培元固本。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交会穴,灸之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温养冲任,散寒止痛。
笔者运用雷火灸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辅以精心护理,临床疗效确切而显著,几乎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