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报警信息素对不同药剂防治桃蚜增效作用研究

2018-12-17 10:37谷彦冰张永军谢微胡修俊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桃蚜吡蚜吡虫啉

谷彦冰 张永军 谢微 胡修俊

(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16)

前言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1]。桃蚜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为害果树、蔬菜等不同种类的作物,其寄主范围多达50多科400余种[2]。桃蚜群集于植物叶片及幼嫩组织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植物叶片扭曲变形,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果品质量,且随着蚜虫数量的增加为害逐渐加重,严重时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3,4]。桃蚜个体小,生活周期短,繁殖量大且繁殖速度快,能传播多种病毒且易扩散[5],目前对桃蚜的防治以化学制剂为主,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抗药性也逐渐增加。据报道,桃蚜对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抗生素类及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6-9]。因此寻找、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桃蚜防治药剂及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减缓桃蚜抗药性产生,对保护环境、降低农民用药成本、提高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报警信息素是蚜虫在遭受天敌捕食或寄生时,从腹管分泌警示同伴逃跑的极易挥发液体物质,其主要作用成分为反-β-法尼烯 (E-β-farnesene,EβF), 能引起桃蚜、豌豆蚜、麦二叉蚜、棉蚜等多种蚜虫的行为反应,造成蚜虫停止取食、分散逃逸或从植物上掉落[10-12]。李时荣等人[13]的研究表明,EβF在0.1~10ng/L时对麦长管蚜有明显的趋避作用,且用其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芽率明显增加。对于EβF诱导蚜虫后代翅型分化的机理,Kunert等人[14]提出了“类拥挤”假说,该研究认为EβF能导致蚜虫走动频繁,增加种群内个体间接触频率造成种群密度过大的假象。对于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神经和分子机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王桂荣团队研究表明,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为位于触角第6节的ApisOR5嗅觉受体,该团队将蚜虫ApisOR5基因转入到果蝇触角特定神经中,该神经获得了对EβF的灵敏反应,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除后,蚜虫报警行为丧失,ApisOR5嗅觉受体与ApisOBP3或ApisOBP7绑定蛋白的任一种相互作用,建立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控制蚜虫相关的行为反应[15]。在蚜虫报警信息素的田间使用上,张钟宁在1990年就提出了其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防治蚜虫的思路[16]。冯琳琳[17]、刘金艳[18]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蚜虫报警信息素和吡虫啉混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杀蚜率,有效减少30%~50%吡虫啉农药用量。陈爱松等人[19]的研究表明,蚜虫报警信息素对核桃黑斑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药后9d防效仍然保持在74.21%,与吡虫啉混用可显著提高防效,较等量的单剂处理增效38.83%。Podjasek等人[20]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蚜虫报警信息素达到一定剂量后也能对蚜虫起到毒杀作用。根据蚜虫报警信息素的这种特性,在田间使用后,能减少蚜虫聚集、增加蚜虫活动量,其和杀灭蚜虫药剂混合使用,增加了蚜虫尤其是卷叶内蚜虫和药剂接触机会,提高药剂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在目前的研究中,均未提及蚜虫报警信息素防治桃树桃蚜方面的应用,本试验研究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和不同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对桃蚜的杀灭作用,为桃蚜防治提供新的用药方式,为蚜虫报警信息素在田间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试验对象为桃蚜;

试验作物为桃树,品种为蒙阴蜜桃 “早久保”、临朐晚熟蜜桃 “金秋”。

1.2 试验药剂

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及5%蚜虫报警信息素乳油由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地情况

2017年试验地设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镇,种植品种为蜜桃 “早久保”,树龄为5a,株行距为3m×3m;2018年试验地设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岗镇,种植品种为晚熟蜜桃 “金秋”,树龄为5a,株行距为3m×3m。

1.4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11个处理,4次重复,共44个小区,每个小区选取3棵树,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见表1。由于蚜虫报警信息素具有驱避性,各处理小区间设立隔离带。使用背负式可调电动喷雾器喷雾,要求喷雾均匀一致,树体内部外部均喷到,不重喷、漏喷,每棵树喷药液5kg,空白对照喷等量的水。

表1 试验设计

1.5 调查和防效计算方法

1.5.1 调查方法

小区内的3棵树均做调查,在每棵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均标记1个枝条,统计枝条上5片叶及嫩梢上的活蚜数量,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统计活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根据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效。

1.5.2 防效计算方法

按下列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P<0.05)。

虫口减退率 (%)= (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 (%)=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蒙阴地区各药剂对桃蚜防治效果

药后 1d,吡蚜酮 4000倍、吡虫啉 4000倍、噻虫·高氯氟2000倍小区防效分别为 61.15%、80.42%、81.34%,表明在速效性上,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小区要显著优于吡蚜酮小区,其中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两小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三者和1000倍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施用小区的防效分别为67.83%、86.01%、87.43%,较药剂单用小区有明显提高,差异性显著。吡蚜酮6000倍、吡虫啉6000倍、噻虫·高氯氟3000倍和蚜虫报警信息素1000倍混合施用小区的防效分别为65.79%、85.17%、86.36%,降低药剂浓度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使用,其防治效果要比药剂常量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施用小区稍差,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比药剂单用小区防治效果好,且具有显著差异。药后3d、7d,各小区防效均逐渐提高,其中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小区的防治效果在第3d就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施用的几个小区均达到93%以上,吡蚜酮防治效果最好的小区,吡蚜酮4000倍加蚜虫报警信息素1000倍小区在药后第3天的防治效果仅为79.62%,到药后第7天才提升到较高水平。药后15d,各小区防效均较药后7d有所下降,其中药剂单用小区下降幅度较大,添加蚜虫报警信息素小区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且不同药剂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用小区的防治效果要普遍优于药剂单用小区,提升幅度最低的为吡虫啉6000倍加蚜虫报警信息素1000倍小区,防效比药剂单用小区高8.55%,提升幅度最大的为噻虫·高氯氟2000倍加蚜虫报警信息素1000倍小区,防效比药剂单用小区高12.07%,其余小区提升幅度均在10%左右,差异性显著,添加蚜虫报警信息素小区中,药剂常量和降低药剂浓度施用小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蚜虫报警信息素单用小区,在药后1d,防效达到49.44%,在药后3d、7d逐步提升,在第7天达到最高防效为67.47%,在药后15d下降到与药后1d相似水平。

表2 蒙阴地区各药剂对桃蚜防治效果

2.2 临朐地区各药剂对桃蚜防治效果

临朐地区整体虫口密度要低于蒙阴地区,其防治效果整体上也稍优于蒙阴地区,除个别小区防治效果稍有波动外,各药剂对桃蚜的防治效果整体趋势相一致,起到了相互验证的效果。药后1d、3d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小区的防治效果提升较快,吡蚜酮小区的防治效果提升较慢,表明在速效性上,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要优于吡蚜酮,药后7d这3种药剂对桃蚜的防治效果相当,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15d,噻虫·高氯氟小区防效较药后7d下降幅度较大,其防治效果要显著差于吡虫啉和吡蚜酮小区,表明噻虫·高氯氟的持效期要差于吡虫啉和吡蚜酮,吡虫啉和吡蚜酮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1d、3d、7d、15d,添加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小区均要优于药剂单用小区,差异性显著,在添加蚜虫报警信息素小区中,降低药剂使用浓度小区防效要稍低于药剂常量使用小区,但两者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蚜虫报警信息素500倍单用对桃蚜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药后7d达到了72.78%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对于蚜虫报警信息素的研究以原理探讨及稳定性改进为主,对于其在田间的具体药效报道较少,冯琳琳[17]、刘金艳[18]、陈爱松[19]研究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和吡虫啉混合使用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吡虫啉以外的药剂未见涉及,本试验研究了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单独使用、和5%蚜虫报警信息乳油混合使用以及降低浓度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使用对桃蚜的防治效果,且试验在蒙阴、临朐桃树种植相对密集的两地分2a进行试验。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区的防治效果稍有差异,临朐地区桃蚜虫口基数要小于蒙阴,其防治效果稍优于蒙阴地区,但整体趋势一致。药后1d、3d、7d、15d,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使用的防效要显著高于药剂单独使用的防效,表明蚜虫报警信息素能提高这3种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期,吡蚜酮、吡虫啉由4000倍提高到6000倍,噻虫·高氯氟由2000倍提高到3000倍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合使用,其防治效果要稍低于药剂常量使用和蚜虫报警信息素混用小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维持较高防治效果情况下,蚜虫报警信息素能降低这3种药剂至少30%的使用量。在观察试验结果期间发现,喷施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小区,其卷叶内的蚜虫要明显少于未喷施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小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Kunert[14]等人提出的 “类拥挤” 假说,表明喷施蚜虫报警信息素后能在促使蚜虫从卷叶内钻出。蚜虫信息素500倍单独使用,对蚜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临朐地区药后7d其防治效果达到72.78%,这表明报警信息素本身就能对桃蚜起到一定的毒杀作用,验证了Podjasek等人[20]的研究结果。在桃蚜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药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本研究对以后的抗性桃蚜新药剂的开发和高效防治技术的甄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桃蚜吡蚜吡虫啉
桃树抗蚜材料中桃蚜取食行为的初步分析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22%氟啶虫胺腈SC对桃蚜的防效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农药及空间大小对桃蚜翅型分化的影响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