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山东省日照市植物保护站,山东日照276826)
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分低山丘陵、平原、滨海3个不同生态类型在12个乡镇采取了系统调查和取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时间是每年春、秋各1次,开展了蝗虫种类及分布的普查,根据发生数量及危害情况,确定防治区域。
调查中,主要对山坡荒地、梯田、林果区荒滩、稻田、农田、水库周围等进行了详查。调查样方180个,校点1940个,代表面积30333hm2。通过对土蝗不同种类发生面积、密度、危害等多因子分析,日照市蝗虫优势种是笨蝗,占调查蝗虫总数93.5%,其次是日本黄脊蝗占2.5%,短角外斑腿蝗、无斑坳蝗、中华剑角蝗、稻蝗等虫种约占4%。
普查中,共捕虫5600头,制作干标本6套,根据 “中华蝗虫鉴定手册”中的分类方法,经初步鉴定。现已查明的种类有6科19属20种。见表1。
表1 日照市土蝗种类及分布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靠黄海,地形复杂,地貌类型较多。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分低山丘陵、平原和湖洼3种类型区。
包括山丘坡地、梯田和山间倾斜盆地,海拔高度40m以上,土质属棕壤性土、棕壤2个亚类,面积约有30000hm2,此区土蝗优势种是笨蝗,占93%以上,主要分布在三庄、陈疃、后村、高兴、南湖、西湖等乡镇。荒山、草坡虫口密度较高,贺庄、上下卜落崮、沈马庄等村山坡有虫10~20头/m2,最高有虫25~35头/m2;梯田及林果区密度较小,一般有虫3~5头/m2,高的有虫8~10头/m2,主要危害期在46月份。在夏秋季还发生中华剑角蝗、日本黄脊蝗、短角斑腿蝗、负蝗等,密度小,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主要包括山前平原。碑廓、巨峰、后村、两城、河山等乡镇的平原地,全市分布面积约10000hm2。海拔高度20m以上,土质属棕壤、潮棕壤土种,是日照市农业高产创建区,普查代表面积 6666hm2,占67%。该类型区以负蝗为优势种,其次是中华剑角蝗。此区域为精耕细作区,各类蝗虫密度很小,一般田内虫0~0.2头/m2,地头、地边、田埂密度也仅为0.3~1.5头/m2,因此一般不造成危害,不需要防治。
集中分布在涛雒、虎山、巨峰、两城、奎山等东部沿海地带,分布面积12000hm2,海拔高度10m以上。此区域多为稻麦两作或小麦玉米两作区,土质属水稻土、湖土类型。此区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占68.5%,负蝗占15%、剑角蝗占7.5%。中华稻蝗在稻田一般每平方米有虫2~3头,高的有5~8头,玉米百株有虫3~5头,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杂草等。
笨蝗、属于直翅目、蝗总科、笨蝗亚科,笨蝗属,学名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ure,自对笨蝗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在三庄镇王家村建立了笨蝗观测点,对其危害进行监测,基本摸清了笨蝗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消长规律。
卵块长12~15cm,直径6~10cm,呈粗筒形,无胶质部,结构紧密,卵粒平行直立排列,每块卵有卵2~3粒,多的8~15粒,少见散产卵单卵粒。
长约8cm,直径约2cm,末端有两道缢痕呈帽状。
分5个龄期,5龄蝻蜕皮羽化为成虫。1~3龄蝻无翅芽,雌雄个体间差异很小,从第4龄起开始长出小翅芽,雌雄间体长、体色、花纹等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大多呈土黄、暗褐、奶油色。
体色暗褐色,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稍倾斜,颜面隆起在中单眼附近略低凹、头顶宽短,中央低凹、呈四角形,侧缘明显隆起,后头部具网状隆线,侧单眼后窝明显呈,触角丝状,复眼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2倍。复眼下有宽大的白色竖带纹。缘黄色,前胸背板中隆起呈片状隆起,上缘弧形,中有横沟。前后缘中央呈角状突出。侧隆线位于侧面中部,前上方有白色花斑。侧隆线下面中央亦有近形的白色斑纹。中胸复板侧叶间中隔梯形,宽大于长,前翅鳞片状,倒置。顶端超过第1腹节后缘。后足股节粗短,上隆线光滑。股节上方有3个暗色斑。鼓膜器发达。第2腹节侧面具有摩擦板。雄性下生殖板短、锥形、顶尖,雌性下生殖板宽短,近方形。笨蝗各龄期主要特征比较。见表2。
表2 笨蝗各龄期主要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