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一、个案介绍
我们班有个小曹同学,小名叫能能,大家都叫他曹能能。能能同学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不爱见太阳,总说自己怕晒黑,不过做出的事情确实挺“能”。
体育课:不听课,自己玩自己的,围着队伍翻跟头。同学们跑圈,他自己跑到一半时从操场中间插过来,偷懒不跑步。不是说腿疼,跑不动,就是跟老师耍赖,课间却能见到他活蹦乱跳的身影。
美术课:老师让学生互相画别人的头像,他把别人画得面目全非,边画还边说“丑八怪”。别的同学提出意见,他不仅不接受还动手打人,转着圈挥舞拳头,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被他打过。
课外辅导时间:因为有不会做的题目而大发雷霆,大哭大喊,来到办公室后趴在地上哭闹长达半个小时。半小时后由趴改为蹲又改为坐,也不哭也不喊了,问其原因,嗓子喊累了,腿蹲麻了。
他爱惹是生非,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周围同学的感受,不愿意接受失败,不愿主动承认错误。不管做什么只要他输了,就挥舞手臂打人。
二、背景分析
1. 家庭教育
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能追溯到家庭教育的原因。于是我决定先从能能的家庭入手寻找原因。他的母亲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的教育理论,还提醒我们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注意教师的言行,一直在维护自己的孩子。在与其母亲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孩子三岁前一直跟奶奶生活,奶奶的脾气不太好,孩子一犯错,奶奶就打。三岁后接回来与父母同住,孩子的父亲平时很忙,一周只能见孩子一面,见到孩子后就想跟孩子亲热,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责怪。孩子对父亲没有太大感觉,缺乏安全感。母亲因从小将孩子送到奶奶家,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溺愛孩子,凡事都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能能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满地打滚,其母亲也不制止。最后母亲只能妥协,满足他的愿望。
2. 个体因素
(1)攻击性行为。从能能的成长经历看,在他的成长中,“爱”的获得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无论是奶奶的“棍棒”教育还是父母的补偿式“给爱”,都让他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让孩子失去了是非观,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是错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会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并且每当这种攻击行为发生后,尽管他在学校里受到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可是回到家后,父母只是进行“关爱式”的批评。在他心里面这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并且感受到了打人的快感,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自我中心认知。
(2)人际沟通不良。自我为中心限制了能能和同学们的交往。父母长期不良的教育方式,让能能失去了自我评价的客观性,不能正确地对待同学的评价,当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提出不同看法时,他就认为别人是在“冒犯”自己,是在找茬和挑刺,是在“欺负”自己,于是他采取了主动攻击,用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久而久之,班级的同学没有愿意和他交往的,尽管他很渴望朋友,但是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让同学们对他“退避三舍”。长此以往,能能被同学们边缘化了,导致了他的性格更为孤僻,内心的失衡感和孤独感进一步加剧。
(3)学习适应困难。由于在生活上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也影响了他对学校学习的适应性,表现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听讲不认真,专注性差,经常被无关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记不清记不全,丢三落四,错误率高。当教师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时,家长不以为然,认为树大自直,年级高了就好了。
三、教育对策
1. 调整家庭教育
(1)给孩子传递正能量。首先,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要做表率。比如,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自己就不能手机不离手。其次,要明确是非观念,对于不正确的事情,要敢于批评,并帮助孩子分析对错。
(2)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父母要帮助他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孩子建立成长手册,让孩子列出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每天对自己优点发挥情况和缺点矫正情况进行评价。在孩子评价之后,父母要进行总结。可以据情况进行奖励,奖励积累到一定等级,可以换取自己心爱的礼物。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能能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建议能能的父母每天都要抽出1个小时跟他聊天,让他谈谈学校的趣事儿和当日学习生活方面的收获。此外,建立了家庭亲子读书制度。父母和他一起共读一本书,每次读完后,家庭成员畅谈心得体会。周末父母要陪孩子参加外出活动,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社会,通过亲子互动,培养信任感和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2. 学校教育引导
(1)加强心理疏导,使其宣泄负面情绪。为了帮助能能尽快融入班级,我每个周三放学后都会约他进行谈话。我会让他把自己感到委屈的事情向我倾诉,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他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让他列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同学,谈谈这些同学为什么受别人欢迎,并让他试着也采取这些方式与同学交往,慢慢地他学会了转换角色,不再一意孤行,与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变化。
(2)及时激励正向行为,强化积极情绪体验。在每个周一的班会上,我都会让能能起来总结一下本周的收获,对于他取得进步,要求班级的文明导行员进行评价,并给予奖励。从班级打扫卫生到帮助班主任发作业本,从班级图书整理到帮助老师取送教具,他每次都能都做得很认真。对于他的这些变化,我和任课老师们约定,一发现就及时表扬。我还让能能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每天进行总结。在正能量的涵养下,能能的积极情绪增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参与班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班干部轮换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受到民主的氛围,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强化责任担当。在与能能交流中,我发现他对科学知识比较感兴趣,就让他担任科学小组的组长。每次小组举行活动前,他都会查阅好各种资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每当得到大家的认可,能能就会更加努力。在小组管理中,他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说话,能够面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态度也积极起来,学习有了自信。
3. 团队助推
个体离不开团队的支撑。在对能能的帮助中,团队的接纳是最重要的帮助。为了让同学们接纳能能,我充分发挥班级骨干的作用,由中队长牵头成立了雏鹰小队,每天放学后,雏鹰小队的成员都会在一起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足球、合唱等内容。这些活动都需要互相配合,班级中队长特别注意调动能能的积极性,大家在活动中鼓励他、支持他,慢慢地,能能的足球天赋得到了发展,成为班级足球队的主力,并在学校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团队的帮助,让能能学会了包容,对他人的接纳也让他走进了同学们的心里,成为大家的朋友。
四、效果与反思
通过构建学校、家庭和同辈团体三级互助体系,能能逐渐走出了孤僻的情绪,投入班级大家庭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学习成绩迅速提升,阳光、自信、快乐荡漾在他的脸上。
从能能成长的变化中,我再次感受了爱的力量。在对能能的帮助中,我把教育的焦点对准了生活,从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让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维度,都浸润在爱的滋养中。正是由于爱的力量,他完成了成长的蜕变,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