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东坡的豁达

2018-12-15 00:16沈小严
参花(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安乐自信

摘要:吟咏东坡的诗句,总能扫开精神的雾霾。东坡的豁达,如潮水般拍打着中国人的精神彼岸,也影响了无数后来身处逆境的人。在他的作品中,能让人们领悟到自信、随顺、安乐的三重豁达的境界。

关键词:自信 随顺 安乐

苏东坡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传世作品为后人所传送。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东坡留给后人的远远不止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他多舛的一生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他诗、文、词、赋无不精通,善书画,通音律,亦懂茶,懂美食。直至今日,东坡肉仍然是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名菜。但是他却一生仕途坎坷,从政40年,20次变动,晚年更是在偏远的岭南度过,而恰恰是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时候,他写出了更多更深刻的作品,表现出豪迈、乐观,不被生活的磨难所压倒的真性情。吟咏东坡的诗句,总能扫开精神的雾霾。东坡的豁达,如潮水般拍打着中国人的精神彼岸,也影响了无数后来身处逆境的人。

一、豁达的第一重境界:自信

东坡的自信无人能比。20岁出头赴京赶考,初试啼音一炮而红,被欧阳修等前辈激赞。当欧阳修问他某个典故的来历时,他哈哈一笑:“想当然耳。”

那句“想当然耳”多么地豪气冲天。正如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迈奔腾,如洪水破堤一般。《江城子》《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字里行间都书写着他的自信。现如今,谁又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迈的诗句。

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就是缺少这样的底气,从不敢“想当然”,总是怕“贻笑大方”,结果畏首畏尾,畏葸不前。怕飞短流长,怕丢了面子。其实,行色匆匆,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有谁会有时间和精力多看谁一眼,又何来的贻笑大方。

东坡工作努力称职,心怀百姓,这一点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都能做到。但是我们做不到的是平日里的嬉笑怒骂,耽于玩乐,总是觉得玩乐是低级趣味。玩乐中也有诗意,借酒不一定是要浇愁,作诗不一定就是务虚。东坡的豁达源自于他表里如一的自信。其实,我们之所以患得患失,是在掩饰内心的不自信而已。

人生如戏,何妨诗酒趁年华,活他个东坡式的潇洒。

二、豁達的第二重境界:随顺

诗词本无罪,东坡却因诗词获罪。得知获罪,他是怕的,如每一个常人一样,他也想过自杀,面对挫折,谁会有辙,唯有安时处顺而已。所以,他在诗中写道:“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凄风冷雨中彷徨,唯有懂得忍受艰难。然而东坡比我们更高一筹:风雨是短暂的,晴天何尝旷日持久?苦难是短暂的,欢愉何尝不是短暂?

屡屡降职或是流放偏野,一生多达数十次的风雨飘摇,都未能将东坡的豁达泯灭。他随顺于时代,随顺于世事,更随顺于本心。心怀国家天下,耕于临海荒野,守在破屋火炉,却钟情于肉香炊烟。这是何等的胸怀?万事万物,在东坡看来都是随机的,唯有自我永恒不变。

这样界定东坡对于不如意的态度,不在客观的事,只在主观的心。困难是随机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降临到任何人的身上,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还能继续吗?

人生终归平淡,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豁达的第三重境界:安乐

在《赤壁赋》中,有苏子的感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东坡将自己置身于天地而观,这本身就是一种豁达。辉煌与困境都如梦幻泡影,真实的生活还得继续,没有一点豁达,何以应付活着的鸡零狗碎。

在黄州,当地的一位老婆婆对东坡说:苏先生,你当年荣华富贵,现在就像一场春梦。苏子很赞同她的说法,还为老婆婆起个名字叫“春梦婆”。在东坡看来,人生有梦甚好,有梦,才有精神;有梦,才有未来。安乐于世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东坡安乐于现实,无论身居何处,身居何位,饭食起居如何,都不能令其放弃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或许这是他远远高于自己文学造诣之处,也是后人每每提及东坡就肃然起敬的缘由吧。

豁达的最高境界唯苏东坡尔!

(作者简介:沈小严,女,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中学生,研究方向:文学、新闻传媒)(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安乐自信
安乐蜥,你别那么皮
军人情怀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edu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一世媗妍,不负安乐负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