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华
周末,应镇文联亭林文学社的邀请,去歇马桥村参加文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采风活动。说来真是惭愧,作为一个在本地工作了多年的“土著”,对歇马桥村竟然知之甚少。借着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参观歇马桥村老街,了解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歇马桥村,坐落于昆山市的东南部,距离歇马昆山城二十公里左右。从苏沪高速公路千灯(东)出口处转入机场路,到歇马桥村只有三四分钟的车程,交通极为便利。
这日天公也作美,一扫昨日的阴霾灰暗,突然变得晴空万里、天高云淡起来。站在歇马桥老街的牌楼前,我立刻被这座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吸引。四根朝天石柱支撑起了整座牌楼,牌楼上面的屋檐、横梁精雕细琢,构思巧妙。中间两根柱子上分别写着“东夷故址华夏发祥地”“吴越水乡淞南第一邨”,牌匾处则书写着三个大字:歇马桥。
看到这三个字,我心里在问,这个村为什么叫歇马桥呢?和马、桥又有着什么不解之缘?我们跟着村里的陆导游,一起走进老街寻找答案吧。
我们一行人在陆导游的引领下,漫步在五百米长的石板街上。和其他老街相比,这儿的老街显得格外宁静,也特别干净。沒有摩肩接踵的游客,也没有鳞次栉比的商铺。居住在老街上的村民,有的在洒扫庭院,有的在洗衣洗菜,还有几个人凑在一块儿轻声地聊着家常。老街独有的气质,营造出了一片舒适而又安逸的小天地,让我们这些游客置身其中,尽情领略老街的风情。
依水而建的老街粉墙黛瓦、古朴清新,略显年代感的几座古桥横跨在河的两岸,近三百年的黄杨树枝繁叶茂,一百多年的桂花树郁郁葱葱。那流淌着的石浦港的水是整个老街的灵魂,蜿蜒辗转、生生不息地往老街的东南角流去。
踩着老街的青石板,我们来到了“韩世忠纪念馆”。推门而入,韩世忠的塑像映入眼帘,韩将军身披铠甲、身材魁梧、英姿飒爽,骑在一匹高高跃起的骏马之上,侧着身子,挽弓搭箭。导游说,韩世忠是南宋有名的战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在抗击金兵的战役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后人所景仰。那他和歇马桥村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人们为何要为他建立这座纪念馆呢?
为了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导游娓娓道来:“对于歇马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多种版本,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认同的版本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带兵在此休整,为了方便江东、江西两边人员、物资的往来,便在江边筑起了一座新桥,被后人命名为‘歇马桥。后来村以桥为名,歇马桥村便从南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到了清朝中期,歇马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商贾云集,贸易繁盛,一条老街上竟然同时开着十二家茶馆……”
纪念馆内陈列着韩世忠的生平简介,还原了南宋时期的那段抗金历史。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南宋,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一起金戈铁马、驰骋沙场。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犹闻在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当我们享受安宁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铭记先辈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英雄,我们的民族依然需要血性。于是,“韩世忠纪念馆”便有了它存在的意义,民族精神也将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热土上传承下去。
这次采风活动,结识了新朋友,收获了友谊,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歇马桥村。真是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