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各高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也采用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此课程。但是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目前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45-02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的难点
(一)综合性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基础要求高
与经管类其他基础课相比,金融学对前续课程基础要求较高,文理结合较为明显。学生除了需要具有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逻辑推理的功底。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知识水平有限,文理科折衷平平的学生占主体,偏科现象也明显,经管专业尤以数理薄弱为主,这对金融理论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学形成了障碍。
(二)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知识链形成困难
金融学课程内容涉及到资金融通的各个要素,知识点繁多,包括货币、利率、汇率、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知识点之间表面上看联系不紧,而实质上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单纯强调独立知识点而忽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金融学的教学效果就无法落到实处。
(三)知识更新迅速,教学内容需随时调整
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学原理不断深入和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产生较大的变化,教学内容需对应调整。比如,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再到消费信用、国家信用以及国际信用,信用的实现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借助征信系统及信息技术,业务形式创新繁多。然而,学生在接受这些抽象的新知识新业务时,由于接触少且陌生,极易形成理解上的障碍。此外,当新旧理论和方法存在矛盾时,如何权衡和取舍,如何把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清关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难点。
二、《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规范
金融学课程自开设以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基本上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但是总的来看大纲的制定还是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体系比较混乱。笔者运用网络资源搜集了20多所高等院校的金融学教学大纲进行了对比,发现了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在课时设置上,有72课时的,有56课时的,也有32和28课时的,虽然针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层次不同,但是差异还是过大,最多课时和最少课时竟相差44课时,随意性较大。由于课时的差异,教学内容也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有些教学大纲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没反映,比如金融市场包括的内容过于简单,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均衡相关内容全部忽略。
(二)金融创新加速,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新型产品加速推出,先后出现了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等新型金融产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不仅是网络购物的重要支付方式,也是居民理财生活的重要组成。P2P网络借贷则是为中小企业融资另辟蹊径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为产品研发提供支持的新型大众融资方式。纵观这些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普惠性、小微化是其典型特征。以银行、保险和证券为典型代表的传统金融,其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大型客户,小微客户的融资十分困难。故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群体、服务性质和服务特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目前金融学教课书仍是以传统金融为基础,阐述其理论、性质和特征,与当代金融已有差距。
(三)考核方式单一
打开金融学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是千篇一律,即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构成,只是不同的学校对两者所规定的比例有所区别。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三、改革的措施及对策建议
(一)规范教学体系及内容框架,使金融学课程教学具有可比性
针对高校制定金融学教学大纲的随意性,相关部门应作出规范,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应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学时及学分的制定上给出一个参考,各高校则在所给参考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教学大纲,这样不至于差别太大。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应作出指导,教师在保证完成所规定的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金融类专业及必修课的教学应采用大学时,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而选修课的教学重点是讲清楚相关概念,并能简单应用。
(二)根据客观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师们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传统板书的作用。在金融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手段,如关于货币及货币制度,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历史上流通过的货币图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但是如果讲述的是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时,运用板书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相对比较枯燥的方式,在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已经实现了小班或中班授课),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布置好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们提前准备,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此时教师起引导者和评判者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相关的内容,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在金融学的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应能很好的体现出该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期末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总体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成绩,大概占总成绩的60%;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40%,但是平时成绩的构成可以继续细化,如由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小测验以及相关的课程论文等构成。这样能较好的避免“考前突击背,考后全忘记”的情况,也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
(四)豐富案例教学库,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偏好案例教学,关注案例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典型性。一教师可实盘交易的产品有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第三方支付和宝宝类产品,且要以时下流行的低风险、低门槛的金融产品为主。二是教师须浏览每日金融市场信息,建立金融市场信息库,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政策动态、金融大事件等。这些及时的市场信息将为学生学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政府监管、市场问题与趋势提供现实依据。三是案例库中也要有学生交易案例,具体获得方式如建立专业学习群,教师要常与学生分享教师个人的交易经历,引导学生参与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交易。
参考文献:
[1]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7):421-424+448.
[2]张远为.关于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288-289+306.
作者简介:
张永春(1969-),女,青海海东人,汉族,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