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核心问题。本文根据胜任力理论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开展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 胜任力 培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96-02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创新创业课程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开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时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成为全国高校关注的焦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有较强的胜任力做基础,因此,立足胜任力素质需求来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是成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胜任力模型
20世纪70年代,美国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提出了胜任力这一概念,他将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区分工作绩效水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等统称为“胜任力”。胜任力构成要素研究的两个典型模型一个是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另一个是由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提出来的“洋葱模型”。
冰山模型将个人素质分为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部分,“冰山”水面以上部分的基本知识、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观察与测量的,较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水面以下部分的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人特质和动机,是潜在的、难以测量的,很难通过外界的影响得到提升。而冰山水面以下部分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
洋葱模型,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把胜任力素质由内到外地设计为层层包裹的结构,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改变。该模型更强调核心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就是指大学生胜任创新创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外显性和内隐性品质和能力。这些胜任力素质呈现出从外到内,层层递进发展的特点。根据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可以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
1.创新创业意识,指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驱动力,主要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1)自我意识,包括:欲望、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希望获得成就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获得经济回报等。(2)社会意识,包括:希望获得社会地位、声望、贡献社会等。
2.创新创业精神,指创新创业者应具有的价值观、品质。包括:冒险精神、质疑、开拓创新;坚韧抗压力强、积极乐观;团队合作精神;敬业、责任心强、诚实守法;不断学习等。
3.创新创业能力,指运用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技能把握机会和整合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1)创新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等。(2)创新创业技能,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资源整合、沟通、资本运作、技术研发和转化、风险防范和控制等。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胜任力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需求,我们对正在参与或曾经参与创业、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未来计划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开展,共提交有效问卷305份,其中东部地区97份,占31.8%;东北地区51份,占16.7%; 中部地区75份,占24.6%;西部地区82份,占26.9%。
1.基本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
(1)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有很强的关联性,77.1%的被调查者认为关联很强或较强,认为较弱或没有关系的仅占6.6%。
(2)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例最大的并不是成绩最好的,而主要为学习中上等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全班前10%的学生占12%,前11—30%的占60.7%,前30%以外的占27.2%。
(3)大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有过科研项目、实践项目训练,或有较强的綜合能力。被调查者在校期间参加过科研项目的占74.4%,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或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占72.8%;有78.4%的学生担任过班级、学生会或社团干部。
(4)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家庭、社会关系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很大或较大,占80.7%。
2.创新创业胜任力素质数据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实际,按重要性对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三个层面所需胜任力素质进行打分,共设置五个级别,依次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然后整理出各胜任力要素每个等级人数比重,调查结果显示:
(1)创新创业意识层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来源,“实现自我价值”、“兴趣”、“希望获得社会地位、声望”这三项,选择非常符合的学生比例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43%、35.4%和29.5%;“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兴趣”这三项,选择非常符合或符合的学生比例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70.5%、66%和58.4%。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创新创业兴趣、提高个人素质以及重视社会认可度。
(2)创新创业精神层面,关于创新创业者应具有的价值观、品质,“冒险精神”、“积极乐观”、“开拓创新”这三项,选择非常符合的学生比例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42.6%、39%和31.8%;“团队合作精神”、“冒险精神”、“开拓创新”这三项,选择非常符合或符合的学生比例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75.3%、72.1%和70.8%。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着重帮助学生树立冒险、开拓创新、积极乐观和团队合作这几方面的精神品质。
(3)创新创业能力层面,关于创新创业活动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这三项,选择非常符合的学生比例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45.2%、41.3%和39.7%;选择非常符合或符合的学生比例排在前三位的也是这三项,“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为72.6%,“战略规划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均为71.5%。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战略规划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胜任力素质培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来实现。基于调查数据和统计结果,笔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要满足胜任力培养需要
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与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相比,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较为困难,需要更长时间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从一入学就要开始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在大学前两年,开设创新创业价值观、创新思维训练、创业企业家精神、抗压心理素质训练、团队合作训练、风险意识等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品质类课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来指导他们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自信心,激发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大三、大四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活动开始增多,此时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具时效性,可开设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市场信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等课程。
2.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体现差异性
近年来,大学生参与创业人数虽逐年增加,但仍然属于小部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考取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专业理论的意向较为强烈,他们更关注专业知识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训;实施创业活动最多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对他们中参加创业实践项目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实践指导课,包括创业政策解读、企业领导能力训练、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等;针对没有创业意向、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要增加其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能力,应增加行业实操练习和实践项目案例学习内容。
3.创新创业课程要体现专业特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其专业知识背景关系紧密,创新创业课程必然要体现专业特点、结合相关行业领域知识。课程可设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热点问题,引入行业规范和工程实际项目案例,行业内成功企业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4.探索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创业活动成功开展需要學生具有多种胜任力素质,依靠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应该探索运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科研项目提高其专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增强其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扩展社会关系等。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应立足于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胜任力进行设置[3],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着眼点,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周勇,马金平.社会融合性政策环境下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130-132.
[2]周博文,张再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8(03):23-31.
[3]刘霞.基于胜任力培养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0-13.
作者简介:
杨国梓(1982-),女,汉族,河北广宗人,教务处教研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