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敏
摘要:科幻文学作品用充满科学性的文学语言展现了一个更大的可能世界,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工作,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构架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要寻找主题建构、课程整合、手脑并用三个关键点,构建立体系统的科幻阅读课程体系,上好科普绘本阅读指导课、跨学科融通的科幻主题课、科幻创作指导课,开发科幻阅读的周边产品,从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科幻阅读;主题课程;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A-0063-04
科幻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领域,它用充满科学性的文学语言反映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在小学阶段,建构科幻阅读主题课程,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培养其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素养。
一、课程价值
(一)展现一个更大的可能世界
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有力手段。”与一般的阅读材料不同,科幻文学作品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补充了传统文学在文笔方面的短板。科幻文学作品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读者带来对未来世界的遐想。科幻阅读,这类文学与科学结合所带来的新兴阅读材料的最高价值将得以体现。
(二)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首先,科幻文学将视角投向宇宙。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读者将自身立于迥然不同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甚至是站在时间之外,以数千上万年的尺度来看待作品中描述的现象。
其次,科幻文学作品的特点决定了阅读必将走出单纯的文本阅读的局限,走向超文本阅读。这种跨时空的“超媒体”阅读能够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提高思维能力。
(三)产生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
科幻文学作品虽然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但仍然是一种幻想性的文学作品。甚至有些科幻小说还具有预言和启发科学发明的功能。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被誉为“现代潜艇之父”,他在1870年阅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险。他的公司于1898年成功制造了第一艘“潜艇”,并收到了凡尔纳的贺信。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正处于最旺盛的发展时期,科幻阅读能满足学生对于无数不可知的渴望,并将这种渴望与期待转化为前进的力量。
二、课程定位
(一)主题建构
在开放型教学系统中,学习主题居于核心位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师生的教学行为等均围绕教学主题展开[1]。科幻阅读主题课程建设中,形成序列化、关联性的阅读主题至关重要。
1.主题的序列化。以小学为例,要形成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阅读主题,星际战争、时空穿梭、未来世界、古武机甲、超级科技、进化变异、末世危机等学生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话题均可入选。各个主题之间相互并列,却又相互关联,由此形成小学六年系统化的、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层级建构的主题课程体系。
2.主题的关联性。科幻阅读主题的确立,既要基于国家课程,二度开发国家课程中含有“科幻”元素的教材;又要自主建构,充分寻求与国家课程中“科幻”元素同一类主题的其他阅读材料,使得这一科幻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拓展。以“海洋”为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海睡了》《海洋——21世纪的希望》《海底世界》都要融入,更要拓展阅读凡尔纳海洋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乃至其他的海洋科幻小说。
(二)课程整合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提倡“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就是将同一个科幻阅读的主题贯穿于多个学科中进行教学。学生在跨学科的架构上研读“事件”和“现象”,得到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1.“in学科”——以深带广。“in学科”是指借助国家课程中的多个学科,经由原本独立的学科体系,用相同的探究主题把原本割裂的学科串联、凝聚起来。这样的融合既尊重了学科本身内在的科学性,又让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全面。例如围绕“海底世界”主题开发科幻阅读主题课程,语文学科可以借助教材《海底世界》,带领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科学学科可以解密海底地貌,探究生活在海底的动物、植物;美术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幻画的形式创作学生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同样是一个“海底世界”的主题,各个学科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融合,将同一主题不断向深处开掘,构建“以深带广”的课程整合版块。
2.“in活动”——以广求深。“in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同样是“海底世界”的科幻阅读主题课程开发,“活动+”更侧重于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之外,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感知、创新、解决(改善)问题的能力。例如,引进和“海底世界”相关的科幻电影《深渊》《深海狂鲨》,阅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通过科学实验感受作家假想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水中自如运动的原理,更可以通过捏、画、演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
北师大褚宏启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目前培养核心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即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推动素养的提高。”无论是“in学科”,还是“in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通过课程及活动的多元整合,打破单一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壁壘,由此带来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学习途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更大空间。
(三)手脑并用
以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不仅仅是“阅读”,更以“阅读”为基本载体,借助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开放、自由、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儿童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大胆实践,让想象落地。
1.玩中有乐——让思维放飞指尖。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的建构中,除却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画,游戏是课程建构中的最吸引人的亮点。
在课程设计时,要探索那些能使儿童边玩边学习的阅读材料,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摆弄、探索材料而形成经验。功能游戏、模仿游戏、建造游戏等都应该积极地引入课程教学中,使其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儿童会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增强对文字的敏感性,充分调动思维和想象能力。因为,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
2.学中有创——让创意照进现实。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教育思想,提倡从活动中学、从真实体验中学,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知行合一[2]。以儿童想象力为核心的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既强调广泛地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更鼓励儿童将科幻文学作品中的奇思妙想在创客空间中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模拟实验等应用技术工具,实际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发现创新。在创客学习中,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转化为创新创造,他们的奇思妙想拥有了落地生根的平台。
三、课程实施策略
(一)整体设计,构建立体系统的科幻阅读课程体系
1.横向拓展——课程之间融会贯通,体现课程的联动性。世界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之间有其密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我们完全可以打开学科间的壁垒,使其融会贯通,以弥补分科教学所带来的遗憾。
以“科幻阅读”为主题,各课程之间可以形成一条指向明确、相互关联的“课程链”:电影欣赏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创造思维)—阅读写作课程(学生创编科幻剧本)—绘画手工课程(设计科幻故事中的形象)—动漫设计课程(将文本故事变成影视作品)—奇幻短剧课程(将科幻故事搬上舞台演出)。
2.纵向延伸——学段之间上下贯穿,体现课程的层次性。知识是有系统的体系,尽管在不同的学段对知识的达成目标不尽相同,但学段之间、知识的前后之间却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把知识比作一条线段,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封闭的线段向前后延伸作射线,将旧知与新知加以综合,使知识更为系统化。
科幻阅读主题课程在建构时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在课程的垂直方向方面重点研究上、下年级之间的衔接,使活动内容有层次性,体现一定的梯度:低年段以科普类的绘本阅读为主,中年段科幻童话为主,高年段鼓励阅读科幻小说。从绘本到童话,再到小说,课程内容逐级爬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台阶,体现了知识之间的纵向衔接。
(二)进入课堂,上好不同年段的三类课
学习的阵地在课堂,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应纳入日常教学中,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时间以及这个课程能够普惠到每一个学生。针对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重点上好三类课。
1.低年级:科普绘本阅读指导课。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这种“自由”,绝非毫无根据,任意妄为的“自由”。它以科学为基础,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科幻的入门,是科普,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在科幻阅读的起步阶段,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的文学作品。《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用孩子的方式讲科学》《神奇校车》《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等科普类读本都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图书。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上好科普绘本阅读指导课,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
2.中年级:跨学科融通的科幻主题课。跨学科整合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热点,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来连接不同学科,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间的联系[3]。
以“海底世界”为主题,语文学科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感受海底动物世界的奇妙,再由课文拓展到课外阅读著名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用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科学学科立足科学精神,站在科学解密的立场上解析阅读中涉及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储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美术学科侧重于学生大胆想象之后的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动手、去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共有三位教师一起参与。不同的资源在三位教师的协作下得到了巧妙的统整。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整理、加工资料,得到了更为宽广、更为深入的学习空间。
3.高年级:科幻创作指导课。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彼此之间一衣带水。广泛的阅读,最终要提炼升华为个人的独立创作。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尝试指导学生大胆地发挥奇思妙想,创作科幻童话,乃至科幻小说。在科幻创作指导课中,我们强调两个核心要素。
思维,还是思维。“科”是根基,“幻”是水平,高水平的“幻”建立在合理而灵动的思维之上。要想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就要能摆脱窠臼,展现与众不同的思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谁说今天的奇思妙想明天不能成为现实呢?让儿童放心去想,不论对错,不计过往,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科幻创作指导课的主要目标之一。
科学,不是科学。对科幻作品的评价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 :它能够预示科学发展的前景,或者是它的科学预言经常被科学发展所证实。这是一种实证法的评价标准。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对照当下我们在做的研究,我们很汗颜。因为学生了解并熟知的科学知识实在不多,我们所说的“科幻”,幻想有余,科学味儿还不浓,很大程度上与“童话”更为接近。如何让學生的作品有更多的科学味道,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是今后研究中亟待努力提升的一个方向。
(三)结合活动,开发科幻阅读的周边产品
围绕科幻阅读,我们已经开发成功了它的周边产品六个,见表1。
这六个“科幻阅读”周边产品的成功开发,既充分尊重了儿童爱动手、爱动脑的年龄特征,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又丰富了“科幻阅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时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小学科幻阅读主题课程,旨在把儿童天真的思维方式、大无畏的童心、创新开拓的精神引入学生阅读中,为发展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打下扎实的根基,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王林发,符蕉枫.项目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76-77.
[2]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8-13.
[3]刘洁.主题课程整合的路径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74-77.
責任编辑:石萍
Abstract: Science fictions unfold a bigger possible world with the scientific literary language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new thinking styl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ir imaginative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the thematic curriculum for primary school science fiction reading needs to search for the three key points of them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using hands and brains. Also, teachers should set up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atic science fiction reading curriculum, and give good lessons of science picture book reading guidance, trans-disciplinary science fiction themes, and science fiction creation guidance.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tap into related products around science fiction reading to stimulate childrens fertil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science fiction reading; thematic curriculum;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