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方法

2018-12-15 10:30杨懿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杨懿

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的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现在很多学校把课堂情境作为一项课题去研究。恰当的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趣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一课时,我采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二次赛跑,当它们来到场地时(一个正方形场地、一个长方形场地),因为谁跑的路程长而争论起来,通过让学生帮助它们来解决问题而引出本课内容。因为学生发现,要想判断谁的路程长,就得求出两种图形的周长。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帮助乌龟和兔子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课后的练习仍然以龟兔赛跑的情境贯穿,以比赛后的奖品和奖状作为练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计算。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进行学习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一课中,笔者设计的是学生熟知并非常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把钟表上的时刻作为密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进入羊村的密码。进入羊村后又用“找朋友”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整时的汉字写法和电子表写法,用“设计密码”的活动让学生在表盘上拨出整时的时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创设这些恰当的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

但是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当注意,故事性的情境比较适合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如果应用在高年级的数学课上就会略显幼稚,起不到相应的作用,高年级的数学课上应当以生活情境贯穿,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或者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更能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 “吨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感知“吨”这个比较大的量。教科书上提示25个学生的体重大约为一吨。笔者就先找出班级中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一名同学,让几名同学上来背一背,说说感受。然后又问学生:“多少名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加起来就是一吨呢?”当学生回答出40名时,我叫起班级内的40名同学一起跳一跳,进一步来感知“一吨”的重量。然后又让学生拎一拎教室中一桶纯净水,因为一桶纯净水的重量大约是20千克,50桶水的重量大约就是一吨。整堂课都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在教学“平方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知1平方米有多大,我找出4个学生张开双臂围成一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就是1平方米。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阶段,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缩短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重点拨,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方法

在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时,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笔者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繁”,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算法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

四、重空间,提供学生主动参与机会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一个问题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第几”的拓展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操作材料:4根火柴和1支铅笔,请他们把这些材料摆一摆,使铅笔排在第二的位置上。等到交流反馈时,学生不仅仅摆出了我预想中的两种情况,即把它们排成一排,从左、右分别数过去, 铅笔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还有一位学生把这些材料摆成了两排,火柴为一排,铅笔在第二排。这是多么灵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啊!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练习的环节设计了送信、找朋友的活动,我送给学生一些题卡,让学生计算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答案的信箱或是“好朋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本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不容易,要想教好数学更不容易。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学生的学习应是实际应用数学的过程。“新课标”中也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把握住问题尺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真正地做到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