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银花
【摘 要】 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体验现实生活,尝试以数学内容为基点,从多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我们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要只关注表面知识的认识,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初衷,只为了能学有所用,将数学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融合,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关键词】 数学课堂;缩影;生活
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起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表明,数学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上,老师要发现和孩子们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生活是数学的起源,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生活中的事物带到数学课堂中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收放自如,而不显得十分拘束,有亲近的感觉。赋予课堂生动、活泼的氛围,引导学生们学习,诱导他们爱学习的内心,让他们自己能主动地动手操作、开口询问和转动脑袋去想问题,最终找到答案,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及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在提升学生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促进着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培养自己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论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立足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生活的周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教学基地,里面蕴含着无限关于数学的资源,只要老师将课本上的内容和生活资源相融合,那么,学生们就能轻易地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同样也会懂得书面知识以及想向学生们传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数学学习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课程,而变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也会乐在其中,数学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解答。了解学生们喜爱的事物和感兴趣的内容,将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更好的是两者产生和谐的沟通,促进学生们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折扣》中,会有如下的情景题:王老师昨天去逛街,发现有A、B两家商场,出售着完全相同的商品,但是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A商场标着九折优惠,B商场标着八折优惠大酬宾,同学们认为老师应该去哪家商场买这件物品呢?同学们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想要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直接去B商场,因为八折比九折的价格低;有的说去A商场,可能他原本的价格比较低;还有的说两家商场都去,先看看价格,计算一下,再决定在哪家买。老师回复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就学习折扣的相关内容……”由生活中的一件常见的事情引入今天上课的主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保持一个积极、兴奋的态度听课,主动地跟老师互动,自主的思考。
在遇到陌生问题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逃避的心理,所以,我们首先要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结合,让他们在课堂中有存在感,就会慢慢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回归生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都是數学中常用的原则。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因此,我们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对于小学生们而言,“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这一想法是模糊的,也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开阔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把数学知识带出课堂,带进生活,引导学生们在处理问题时多多运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凸显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要设计一个调查主题,再一起外出收集相关的数据,随后再根据统计的结果绘制图表,感受统计的步骤。
同时,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获得的知识才是现实而有用的。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们:“我们学过了很多形状,那么如果要制作一个东西,多用什么形状最好呢?”经过这个问题,学生们会认识到三角形的特征——稳定性。然后再带领着学生们用三角形和别的形状一起拼凑、粘贴出一个物品,再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这一讨论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经过这些体验,验证了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数学也是分散在生活的各个部分和领域,将数学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用处,真正地体会数学的意义,让“学有所用”发挥到极致。
三、走近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还要回归生活,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意味着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应让学生接触生活,参与生活了解生活实际状况,知晓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运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
比如,在进行单位转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带塑料制的卷尺,先告诉学生们怎么认卷尺,卷尺上是什么单位的,再将同学们两两分成一组,互相为对方测量身高,然后记在纸上,紧接着,老师教学生们100cm=10dm=1m,那么,学生们看着自己纸上的数字,将他们以厘米、分米和米为单位进行换算,然后老师以一个学生的数字110cm为例子进行教学,110cm=11dm=1.1m,最后让学生们对比着老师的例子修改自己的答案,如果有不懂的也可以举手示意,让老师单独去教学。
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进而学会了单位的转换。身高的问题无论是孩子们还是家长们对这一话题都十分关注,学会了这节课,在日后的每一次测量中,孩子都会在心中不由地将自己的身高用多个单位互相转换,在达到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也有了经常巩固的效果。所以说,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是必要的。
这种把社会生活带进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新颖、逼真、富有趣味性,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喜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变高了,不再排斥学习数学,反而变得更愿意上数学课。学生们在数学课堂的活动中乐此不疲,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愿意主动做课前的准备,课上会和老师积极的配合。老师已然完美地将数学与生活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让课堂成为了学生们与两者间的交流所,也将数学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生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