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2018-12-14 10:11周铁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5期
关键词:超声诊断

周铁茹

【摘要】目的 以我院63例疑似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63例疑似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病例资料,分析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观察患儿的幽门管长度、腔内径、幽门管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等。

结果 63例患儿均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63/63),幽门管长度(20.08±3.71)mm,腔内径(1.45±0.32)mm,幽门管直径(16.31±1.98)mm,幽门肌厚度(5.74±0.71)mm;

均可明显观察到“宫颈征”及“靶环征”特征图像。结论 在诊断小儿CHPS中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手段,具有

较高的准确率,且具有其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可作为临床诊断CHPS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5..0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由于幽门肌肥厚与水肿导致的胃幽门不全性梗阻的消化道畸形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在0.03%以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发生器质性相关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患儿随着日月龄增加,呕吐症状越发加重,严重时可引发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的确诊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的高频超声已经逐渐被推崇为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选手段[2]。本文以本院63例病例资料为对象,分析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与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63例疑似为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63例患儿男48例,女15例,男:女为3.2:1,年龄15天~4个月,大部分1~2月大,均有反复呕吐症状不伴有呕吐胆汁,首次呕吐时间为出生后8-86天,22例患儿可发现胃蠕动波,49例患儿呈明显消瘦状态,24例患儿剑突下或上腹部可触及包块。

1.2 超声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在检查前禁哺4小时,检查时让患儿处于常规仰卧位,让其处在安静或睡眠状态,必要时可使用水合氯醛辅助镇静帮助检查顺利进行。先观察胃腔及贲门结构,右向下先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根据显示图像观察幽门形态,测量幽门肌厚度和幽门管长径,然后原位置将探头旋转直角度数显示幽门短轴,测量幽门外径,测量完后观察幽门管腔是否狭窄,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管是否受阻,有无逆蠕动或蠕动消失,特别注意幽门管长轴切面的“宫頸征”是否随胃蠕

动消失,如观察不清楚,给予喂糖水后采取右侧卧位观察。

1.3 诊断标准

幽门管长度≥16 mm,腔内径≤2 mm,直径≥14 mm,幽门肌厚度≥4 mm[4]。

2 结 果

2.1 结果准确率

2012年1月~2017年1月63例 疑似为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患儿,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为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患儿均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高频超声准确率为100%(63/63),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幽门管长度(20.08±3.71)mm,腔内径(1.45±0.32)mm,幽门管直径(16.31±1.98)mm,幽门肌厚度(5.74±0.71)mm。

2.2 影像学显示

63例患儿高频超声检查均具有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典型影像,可明显观察到“宫颈征”及“靶环征”特征图像,可观察到胃内容物在通过幽门管时受阻,在近幽门部胃容物蠕动消失 ,还有部分容物呈逆蠕动的现象。

3 讨 论

但是由于超声检查时患儿肠道积气较多、或患儿吵闹不配合检查,或检查者在检查过程中未注意识别幽门蠕动变化情况等等原因,高频超声可存在一定的漏诊现象,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时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提高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与类似疾病如幽门痉挛、肠梗阻等的鉴别水平,提高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尽管如此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诊断中仍扮演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本次研究,以我院63例疑似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病例为研究对象,幽门管长度≥16 mm,腔内径≤2 mm,直径≥14 mm,幽门肌厚度≥4 mm为诊断标准,探索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3例患儿幽门管长度(20.08±3.71)mm,腔内径(1.45±0.32)mm,幽门管直径(16.31±1.98)mm,幽门肌厚度(5.74±0.71)mm,均符合诊断标准,且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说明高频超声在诊断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中具有十分高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诊断小儿CHPS中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具有其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可作为临床诊断CHPS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邹婵娟,李碧香,周崇高,王海阳,许 光,夏仁鹏.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05):440-442.

[2] 刘玉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2):6439+644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超声诊断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