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毕业于同济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城建与市政事业部总经理、南方区域事业部总经理、CNCCBIM OpenRoads产品总监。
曾担任多项重大项目的总负责人,负责项目规划策划和总体实施,负责中交一公院信息化业务发展,具有丰富的信息化和工程数字化体系建设及项目实施经验,在BIM技术、智能建造、装配化施工、工程创意美学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BIM技术在公路市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独到的见解。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深圳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项目,获2017全球纵览基础设施建设Be创新奖及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
深圳,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窗,也是如今中国的创新之城,其骄人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和创新之道令世人瞩目。当下,深圳大交通与大市政的融合发展也在展现着样板的风范。
在深圳市龙华区,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公院”)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梅观高速公路清湖南段市政道路总长虽只有8.5公里,却是一条涉及3700条地下管道、1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8个立体交叉口和日均通行30万车辆的拥挤交通路线,更为棘手的是,项目工期只有短短9个月,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正是BIM技术的应用,让作为我国公路市政勘察设计行业“领头”羊的中交一公院,顺利践行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也在BIM技术应用与创新中带上了智慧城市的理想。
中交一公院总经理助理程鹏,当年满怀激情背包南下,在广东尤其是深圳的公路与市政行业深耕多年,如今负责“入湾进城”大战略的落地,同时担任道路工程BIM正向设计产品——CNCCBIM OpenRoads的产品总监,对整个行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未来,中交一公院的BIM开发与应用将走向何方?对于全行业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又有哪些启示?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寻求“利器”的过程中与BIM结缘。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遇见BIM的,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程鹏:我是从2015年开始接触BIM的。当时我们在深圳梅观高速公路清湖南段市政化道路工程项目上遭遇了瓶颈。事实上,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研究梅观高速市政化项目,但是一直难以真正推动起来。这个投资94亿元的改造和扩建项目,涉及的单位非常多,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庞杂——既要考虑原有道路的利用,又要考虑与深圳城市高水准发展的目标融合,以及对道路两边的华为和富士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影响。
问:在这个市政大工程中,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而BIM就是来解决这些难题的吧?
程鹏:是的。面对如此复杂的项目,到底该怎么推进,要采用什么新的技术手段呢?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对BIM的技术研究。为此,我们考察了很多BIM软件供应商,在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后,我们认为Bentley是其中体系架构最完善、最先进的。更为重要的是,Bentley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愿景跟我们非常一致。事实上,我们在找Bentley,Bentley也在找我们,因为他们要在中国推动本地化,也需要找一个行业领军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问:在梅观高速项目中,采用BIM能够在哪些关键节点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程鹏:从2016年开始,我们真正在这个项目上全面采用了BIM,大大加快了项目进程。
在采用了BIM之后,我们创新了很多方法和手段,让深圳市的相关管理和业务部门看到这个项目能够很好地解决很多系统性问题。以前,这个项目研究了很久都没法推动,主要是因为项目涉及的规划、拆迁、环保、地铁和轨道等相关多个单位各说各话,意见不一,很难进行统筹,缺乏有效的决策支持。采用BIM以后,我们可以将各方观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设计成果,能够清楚地看到项目未来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这就加快了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和决策,对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问:据我所知,该项目还于2017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全球纵览基础设施建设峰会上获得道路领域的 BIM 创新大奖。这对中交一公院BIM推进的意义又有多大?
图1 全景效果图模型
图2 设计模型
图3 2号天桥
图4 主干道路桥梁
图5 1号互通式立交桥实景模型
图6 geological model
程鹏:是的,我们的梅观项目去年在新加坡经过众多国际专家的评定,获得道路领域唯一的Be创新奖,让我们大受鼓舞,也让我非常高兴。只有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才能打消大家的疑虑,了解到走BIM这条路是行之有效的,给我们打了一支强心针。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的队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很多人发现我们在这个领域做得已经很先进,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更理解了我们的辛苦与付出。
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困难的工作要做,例如,建立国家公路工程BIM标准体系。
好企业都会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中交一公院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实现公路市政工程领域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这也和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中交一公院的入湾进城战略密不可分。
问:您作为中交一公院的BIM团队核心,在公路市政勘察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验和体会?
程鹏:我从1998年开始进入公路市政勘察设计领域到现在有20年了。这20年里,我参与了很多重大项目,特别是在深圳,近8年来的重大项目都是我亲自担任总负责人。深圳要求高标准、高品质,要有创新性。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当前的公路市政勘察设计领域要实现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有所突破。现在,我们这一代中交人要担负起推动BIM应用的历史使命,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问:您在公路市政勘察设计领域那么多年,怎么看当前备受关注的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BIM在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程鹏:现在,我国各个城市的管理者都在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但是对于怎么去实现,大家都还没有很明确的答案。目前,很多城市安装了传感器、监控头作为手段优化管理,但是这与真正的数字化、智慧化差距还很大。
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BIM是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要解决建筑、土木工程和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问:您认为当前公路市政勘察设计行业BIM的推进情况怎样? BIM该如何帮助智慧城市落地?
程鹏:在三维设计中我们赋予了很多信息,这样想出什么图纸就能轻松地出什么图,而且出来图纸的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这是勘察设计技术上很大的提升。
此外,现在基础设施要与包括传感器在内的很多硬件设施上的信息建立联系,这样就会看到这些模型在运行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该如何去管理、调配,才能真正将智慧城市提升到一个高度。
我现在的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我院入湾进城战略的推进——入湾是指进入杭州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进城是指进入国家中心城市。我国强调城市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要把几个城市交通连接起来,这会涉及更多复杂的体系。因此,入湾进城更需要BIM,BIM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图7 施工期间交通管理方案
图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梅观高速公路清湖南段市政道路工程
问:您能否介绍一下现在推进BIM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方面中交一公院有什么计划?
程鹏:当前,在道路市政勘察设计行业,BIM应用面临3个痛点:
第一,不能实现正向设计,这也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瓶颈。一旦我们实现了正向设计,整个行业的BIM将会快速往前推进。因此,我们计划在两年内打通道路BIM的正向设计,所以,我们联合Bentley启动了CNCC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项目。
第二,还不能打通基础设施领域BIM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目前,我们正在和Bentley共同推进iModel 2.0平台,就是希望实现公路市政工程领域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从而将设计阶段的很多想法和数据能够自动传递到建设、管理和养护体系中。
第三,在当前这个信息化和智慧化融合的时代,难以从BIM设计中提炼出大数据来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决定在某个地方需要怎样的工程,某个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等。我相信,未来传感器、智能设备、智能管理、养护系统会和BIM结合起来,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IM的全面推行,特别是实现公路市政工程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如果缺乏标准将来会举步维艰。
问:刚才您提到要在两年内打通道路BIM的正向设计,实现这个目标主要要做哪些事情呢?
程鹏:我们正在做一个国家标准。现在因为没有标准,各个设计院都是各做各的,形成不了国家级的未来能够大范围应用的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个国家级的交付标准,例如交付的时候哪些是需要图纸的,哪些是需要模型的,哪些是需要描述怎么去做的。有了这两方面的标准后,我们要做一个配套的整个软件系统。这3件事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我们同时都在推进。
问:为什么是中交一公院来承担这个制定国家标准和建设国家级系统的使命?
程鹏:中交一公院原来叫交通部第一公路设计研究院,是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公路行业的设计院。目前我院提出要全力打造“公路交通业务技术水平持续保持国内一流,城建市政业务的技术水平要在3年-5年内达到国内一流”的“双一流”业务。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队伍。在传统时代,我们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国家标准、规范的编制,在技术研究方向具有雄厚的实力。所以说,由我们来牵头制定BIM等新技术的国家标准和建设国家级系统有着自身的优势。
问:BIM的推行,团队很重要。请问中交一公院的团队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程鹏:首先,我院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不仅是BIM战略的倡导者也是大力支持者,在人才引进、体系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另外,我们有一个杰出的团队,我们的BIM团队核心团队成员都是既懂工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这个特点尤其重要,如果BIM团队成员中做软件的只懂软件,做工程的只懂工程,两者没法有效沟通,做出来的软件就会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我们的BIM团队成员都是年轻的BIM爱好者,所以特别能沉下心来认真钻研。
从深圳的BIM实践,到联手Bentley打造全生命周期BIM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国家级公路市政BIM标准,中交一公院接触BIM的时间并不算早,但是他们正在以加速度大力推进。这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也是靠理想家、工程家和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驱动的结果。
相信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渗入,中国的公路与市政群英将为世界贡献一个又一个大交通与大市政融合的绝色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