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诗词内容的变革与发展探析

2018-12-13 02:44康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宋代内容

康萍

【摘 要】 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一直都是浪漫旖旎的代名词。本文认为,宋代继唐代之后七夕诗词内容的变革与发展同样寄托着丰富多样的意蕴,主要是:孤枕难眠的相思;坚贞不渝的爱情;报国无门的慨叹。它跳脱出了牛女传说,转而关注世俗生活,融入了个人理性冷静的态度和时代气息,也为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主题。

【关键词】 宋代;七夕诗词;内容

在中国诗词史上,宋代无疑是其中一颗极其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意蕴和丰朗的神态屹立于文坛,无论是在题材、体裁、主题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与唐代并称“双绝”。七夕节,又称“女儿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样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为文人墨客“空惹闲愁千缕”,成为了他们抒怀达意,悲愁离绪、慨叹爱情的一种精神载体。

从内容上看,自先秦《诗经》中歌织女牛郎二星之事以来,历代文学都有关于七夕的诗歌,在晋代,织女被幻化成王母娘娘孙女,成为天上神女,供人祭拜,又以思妇的形象入诗,主要吟诵女性的心灵手巧;汉魏六朝时的七夕诗以世俗生活入诗,结合典故传说构造一幅幅诗情画意。

时至唐代,更加广泛地吸收神话传说作为素材进行创作。例如诗人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七夕》)的慨叹相思;权德舆“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今日云骈渡鹊桥》)的适逢佳期之乐;李商隐“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辛未七夕》)的离别之苦;“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他乡七夕》孟浩然 )的孤寂寞落等等,开拓出一代文学之盛况。

纵横历史,七夕诗词绵延数千载,在古典诗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宋代作为又一个文学盛世,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内容和主题,推陈出新,不仅仅局限于自述胸怀、慨叹爱情,也还有友人依依惜别之际“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的感伤等等别具一格的表达思想内涵、家国情怀、时代气息、世俗生活的内容。

一、孤枕难眠的相思

合家团圆的观念一直都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尤其是节日来临之际,我们更期盼的是长相厮守,其乐融融。但愿望却无法等同于现实,多少情人天各一方,亲人无法相聚,友人孤身在外,而敏感多情的诗人们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里对月吟诵,抒发孤寂凄凉之感。

在宋代七夕诗词中,最常用的素材便是牛郎织女鹊桥短暂的团圆,诗人们感物伤怀慨叹爱情,同情有情人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愁苦以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离别感伤。

宋代词人王之道就曾写下一首《鹊桥仙(七夕)》:

断虹霁雨,余霞送日,帘卷西楼月上。银河风静夜无波,天亦为、云軿相访。蛛丝有恨,鹊桥何处,回首又成惆怅。长江滚滚向东流,写不尽、别离情。

这首词上篇写出孤寂萧瑟之感,下篇言有情人不得相见,即便是酷热的盛夏,热闹非凡欢声笑语的节日气氛里,满怀心事的有情人仍觉得天上人间皆是寒冬凌雪,遥遥相望时心内百转千回,惆怅万千。此刻时节,此刻别离,怎一个“恨”字了得?

不仅仅是男性诗人,细腻多情、敏感柔弱的女诗人们,也有着对于爱情独一无二的见解,例如与心爱的人分隔两地的朱淑真在有情人一年难得一见的悲凉中写下“如何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鹊桥仙》(七夕))的诗句,道出人间男女如同牛郎织女一般逃不开离别相思,表面写神仙之爱,实言人间之恨,自己内心之苦。

同样是女子,“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 行香子》)孤寂闺阁的李清照望着织女星,也期盼着远在他乡的丈夫寄来锦书,缓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这本应美好欢乐的节日里,诗人却与爱人此情种种,大起大落,哪怕“巧得千般争解,劝郎留”(吴儆《虞美人(七夕)》),到头来也只有沁凉的床榻,微湿的玉枕相伴,孤枕难眠,饱尝相思之苦。

同样是写离别,与夫君阴阳相隔,相思成疾的宋代女诗人张玉孃,写下了一首哀婉悲戚的《瑶琴怨》:

凉蟾吹浪罗衫湿,贫看无眠久延立。欲将高调琴,一声统断霜风急。骨膠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掩咏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独此统断无续明,梧桐乐上不胜悲。抱琴晓对菱花镜,得恨风从手上吹。

这首诗通篇用词清冷,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聚,得以团聚的神仙夫妻是何等的幸福,总好过黄泉之畔“巫阳无准”(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天上的明月哪里晓得她的惆怅,独立回廊,衣衫早已被冷风湿透,西风吹过,没有半分曾经恩爱两不移的影子。哪怕月下“乞巧”千万次,案前红丝穿尽数万条,终究是黄泉陌路,见面无期,怎能不“心愈戚”?此时情苦的心境恰如唐代七夕诗中的“莫嫌天上 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世间有离别自然便有对于相守的期待与渴望。七夕诗词既有别离之苦,同时也有一味甜。

回廊影下,一雙双鸳鸯在七夕时节共赴约会,“抬粉面,云鬓低垂,钿合金钗私语处”(柳永《二郎神·炎光谢》)盛装打扮的女子满面含春望着自己的情郎,惟愿年年今日,占得欢娱。哪里还晓得愁是什么滋味,爱情的滋味有苦有甜,在七夕节浓厚的节日气氛之下,更是如同午后阵雨“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李清照),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歌。

一首首细腻婉约绵长的爱情诗词道出一个个七夕节的浪漫故事,动人的月下双影唱出一首首凄美惆怅的相思之歌,凸显了女性对于爱情的坚贞不渝。这些诗词都饱含着宋代文人对于爱情的向往与眷恋,都是他们“敏感而又多情的内心世界”他们因感伤而写下离别诗词,因甜蜜写下爱情诗词,经历了《迢迢牵牛星》中的悲伤和怀恨相思,表达的不再是张先的《菩萨蛮》中“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匹鸟少孤飞。断沙犹并栖”的同情,他们有了对于爱情新的解读和更为纯真的追求和理想。

秦观有词《鹊桥仙》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勝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故事表现人间的爱情。上篇先写景,云彩流星和银河变化,赞扬织女高超的纺织能力,接着转而又写相隔“迢迢”许久不见的恋人有说不尽的悄悄话,道不尽的相思,情意如涓涓细流,柔软细腻,秋风白露的短暂相聚,美好纯真的爱情终究是羡煞了人间恩怨情缠的男男女女。

结尾两句写得最是巧妙,字字珠玑,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道出了诗人内心对于爱情的态度。爱情本就应该是坚贞不渝,要经得起离别相思的考验,保守初心,不受外界的挫折和诱惑。不能单单止步于朝欢暮乐的庸俗,爱情更应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元缜)“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卓文君)的矢志不渝。

三、报国无门的慨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这些描写的浪漫、别离、相思的主题,宋代七夕诗词中还出现了另一类爱国伤怀,报国无门的题材。

赵宋政权渐渐走向衰落与瓦解 ,这种伤痛与怀恨也被诗人投射到了七夕诗词中 ,竹友居士谢薖赋词一首《鹊桥仙·月胧星淡》: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全篇词不再是儿女伤别,只用天上、人间的对比,抒写人间不平、世路艰险,王朝衰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词人赵长卿也讥时诮世,影射社会生活,道出宋朝国难之际一大批无心匡扶国家的达官显贵们骄奢淫逸,只知“人间巧”,不知“民何生”(《菩萨蛮》)。“民无余力年多恶,退士私忧实万端”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癸丑七夕》中也对因国家多方战争而民不聊生的现状,报以极大的讽刺和哀痛,抒发着自己内心被主和派打击贬斥,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一腔愤懑。

硝烟渐起,山河不再,故人难逢,本应是完满的七夕,孤身的李清照却只能哀叹一句“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行香子》);报国无门的辛弃疾也只能道一句“飘零”(《绿头鸭·七夕》);洒脱不拘的陈东更是“独卧西风”(《西江月》)感叹时局不稳,政治昏庸。面临覆灭的悲慨,面对无休止地侵略带来的离别,宋代文人满怀热血,在作品中倾注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

在这些宋代七夕诗词中可以看到的是不同于前代的变革和发展,它跳脱出了牛女传说,转而关注世俗生活、人间之事,融入了个人理性冷静的态度和时代气息,也为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主题。

【参考文献】

张锡梅.从七夕词看宋代文人的爱情观[J].读与写杂志,2007.4(6).

【作者简介】

康 萍(1998—)女,陕西榆林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宋代内容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