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鹭华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静脉镇痛,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进行镇痛。比较术后苏醒(T1)、2 h(T2)、6 h(T3)、12 h(T4)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安静状态疼痛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 d内镇痛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结果:T2、T3、T4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及VAS评分均较T1时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内,两组患者镇痛不全、恶心或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或嗜睡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应用于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并加快术后身体恢复。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手术; 全麻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4.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4-0-03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普及,腹腔镜手术在肝胆外科及妇科等领域已得到甚为广泛的应用,由于手术创伤小、耗时短、疗效确切且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而备受医患双方青睐。尽管如此,除无法避免的切口疼痛外,全麻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可达70%以上[1],還波及肋间、膈肌、上腹部及肩部等部位,因而绝大部分患者有镇痛需求。既往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静脉镇痛及硬膜外镇痛两种方式,二者镇痛效果尚佳,但仍存在一定镇静过度、呼吸抑制的风险[2],不利于患者预后快速康复。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神经阻滞技术,其操作简便、针对性强而安全性良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全麻腹腔镜手术镇痛方面的应用效果,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纳入标准:(1)符合对应疾病对应诊断标准且具备腹腔镜手术相关治疗指征者[3];(2)年龄20~65岁者;(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者[4]。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肺疾病、代谢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穿刺点皮肤疾病、活动性感染或慢性疼痛疾病等禁忌证者;(2)对研究内药物有过敏反应或酒精、药物滥用史者;(3)有精神疾病史、交流障碍或无法配合麻醉及镇痛者;(4)采用局部麻醉实施手术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9例;年龄24~62岁,平均(37.6±12.9)岁;胆囊切除术15例,阑尾切除术11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7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0例;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23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8例;年龄26~63岁,平均(38.1±12.5)岁;胆囊切除术14例,阑尾切除术1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1例;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2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予以全麻诱导:咪达唑仑(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2)0.1 mg/kg+舒芬太尼(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0.4 μg/kg+依托咪酯(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79)0.3 mg/kg,给氧且患者失去意识后予以顺式阿曲库铵(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2)0.2 mg/kg,等待3~5 min后接呼吸机通气;麻醉维持:0.01%瑞芬太尼(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1%丙泊酚(生产企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静脉通道泵注,联合吸入1.5%七氟醚(生产企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观察麻醉深度,按需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静脉通道接镇痛泵,配方为200 μg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生产企业: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61)10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
2 ml/h,单次患者自控镇痛(PCA)3 ml,时间锁定为15 min。观察组患者麻醉状态下取仰卧位,暴露肋缘到髂嵴区域,超声探头(频率为7~10 MHz)进行连续扫查;直到影像可清晰辨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解剖层次结构时,固定探头并平面进针,超声下推至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之间,回抽确认未插入血管,注入试验量0.375%罗哌卡因(生产企业: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73)进行梭形扩散影像证实;固定钢丝导管并在对侧进行同样操作,将患者转出手术室进行复苏,接镇痛泵并针刺腹部皮肤确认阻滞平面,配方为0.2%罗哌卡因,背景输注6~8 ml/h,单次PCA 6~8 ml,时间锁定为60 min。术后
2 d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按时进行疼痛度评估。
1.3 评估标准
采用文献[5]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观察患者面部安静状态下表情以评估其疼痛度,1~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越强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T1)、2 h(T2)、6 h(T3)、12 h(T4)时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安静状态疼痛度(VAS),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 d内镇痛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比较
T2、T3、T4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较T1时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安静状态疼痛度比较
T2、T3、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1时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多由二氧化碳(CO2)气腹所致[6],过大气腹压力牵拉膈肌、损害腹膜小血管或CO2扩散令痛觉神经敏感度失调,多以延长机械通气缓解高碳酸血症来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风险[7-8],但其效果往往因人而异,因此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尤为关键。
相关文献报道,常规静脉镇痛给药剂量及速度控制精确,但将极大程度影响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9],且所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极为明显,不利于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MAP、HR水平及安静状态疼痛度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这表明腹腔镜手术后TAP阻滞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体验与满意度,初步猜测认为,TAP阻滞在腹部手术方面能通过阻碍腹部外周疼痛信号传导,以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
传统TAP阻滞多根据体表标志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深度根据进针突破感确定,有一定盲目性,极易受到肥胖等因素影响,可能误伤脏器或大血管[10],甚至导致药物进入腹腔,安全隐患较大。相关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显示包括血管、肌肉、神经、脂肪等在内的腹壁解剖结构清晰影像[11],甚至穿刺针及注药扩散情况均可直观呈现,只需超声探头确认合适的穿刺位点并固定妥当,便可顺利制备镇痛泵注通道。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或嗜睡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安全性良好,不仅避免静脉镇痛可能导致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头晕、嗜睡等不良症状,且由于药物用量较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李玲等[12]认为,TAP血管分布较少,血管吸收药物效率低下,故神经阻滞时间较长,但其对内脏疼痛缓解效果欠佳,且单侧阻滞镇痛不全发生率较高,应结合以其他手段实施多模式镇痛。
综上,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可有效缓解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效率较高且镇痛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并加快术后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王一川,陈成宇,张民远,等.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镇痛对患者复苏期间呼吸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2):80-84.
[2]郑亚民,王悦华,李非.腹腔镜外科围术期镇痛的临床问题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0):32-35.
[3]麦克菲迪恩,黄志强,李荣,等.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22.
[4]李會军,王斌,赵琨.三种静脉麻醉方式对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20-22.
[5]张阿曼,裴晓娟,张鸿,等.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术妇科疾病患者术后VAS评分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87-89.
[6]郑昭祺,尚云龙,卞家龙.CO2气腹压力、时间对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4):303-304.
[7]冉雪莲,陈峻.不同镇痛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患者二氧化碳残留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3696-3698.
[8]戴瑜,孙雪冬,刘敬臣.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胸椎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213-1216.
[9]夏小萍,朱蓓蓓,梁樱,等.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0):973-976.
[10]陈红芽,徐铭军.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7):646-650.
[11]秦朝生,柳元铭,刘敬臣.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7):713-716.
[12]李玲,贺淑君,王雷,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869-1871.
(收稿日期: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