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观察及对HBsAg、HBeAb的影响

2018-12-13 02:50冉蓉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4期

冉蓉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免疫檢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观察及对HBsAg、HBeAb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参照组,每组44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参照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对比其两组患者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以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HBsAg、HBeAb、HBeAg三项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cAb、HBsAb两项血清标志物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诊断情况及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于乙肝的诊断效果更好,确诊率较高,血清标志物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4.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4-00-02

乙型肝炎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一般具有1~6个月的潜伏期,其发病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厌食、腹部胀痛、乏力、恶心、肝区疼痛等,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可伴有蜘蛛痣、脾大、肝功能异常等现象。其传染性极强,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家族性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1-3]。有鉴于此,本文特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就诊的8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观察及对HBsAg、HBeAb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8例,所有患者皆满足临床医学中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心、肺、肾脏功能衰竭患者以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以及参照组,每组44例,其中,试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2~78岁,平均(51.2±18.7)岁。参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76岁,平均(51.5±1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本次研究已经成功取得患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凌晨空腹进行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共采集静脉血液5 ml,将血液标本置于抗凝管内,后采用离心机进行血清分离,离心机转速为3 000转/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分离后将血液进行冷藏。试验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使用设备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参照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使用设备为:酶标免疫检测仪。主要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b、HBeAg、HBcAb、HBsAb。本研究方法全过程均由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流程执行[4-6]。

1.3 观察指标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对比两组患者HBsAg、HBeAb、HBeAg、HBcAb、HBsAb5阳性检出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方法诊断准确率。本文将患者的检测结果分为:确诊、误诊及漏诊。诊断准确率=确诊/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SPSS 19.0软件检测,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情况对比

试验组4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检出31例(70.45%),HBeAb阳性检出为14例(31.82%),HBeAg阳性检出17例(38.64%),HBcAb阳性检出32例(72.72%),HBsAb阳性检出8例(18.18%)。参照组4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检出21例(47.73%),HBeAb阳性检出为6例(13.64%),HBeAg阳性检出8例(18.18%%),HBcAb阳性检出31例(70.45%),HBsAb阳性检出6例(13.64%)。试验组患者HBsAg、HBeAb、HBeAg三项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cAb、HBsAb两项血清标志物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诊断情况及诊断准确率对比

试验组44例患者中,确诊42例,误诊1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参照组44例患者中,确诊36例,误诊3例,漏诊5例,诊断准确率为81.82%。试验组患者诊断情况及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其传染性较强,因此,其预防工作需要引起重视,其主要预防内容为:控制传染源,限制传播途径。携带乙肝病毒患者,禁止从事饮食行业以及教育行业等,同时不可以献血。同时,易感染患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抗体。其诊断工作也较为关键,将乙型肝炎一般分为急性乙肝以及慢性乙肝,急性乙肝的诊断标准为近期出现消化道症状或黄疽等,血清ALT和AST升高,同时HBsAg检验为阳性[7-9]。慢性乙肝为:急性乙肝感染6个月后仍体现为HBsAg阳性,或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大等临床症状。血清ALT反复升高。临床医学中,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常见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拉米夫定、泛昔洛韦等。同时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常见药物为:胸腺素α1、胸腺素及免疫核糖核酸。同时中医对于乙型肝炎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乙型肝炎主要药物为:茵陈、栀子、赤芍、丹参等。具有良好的症状缓解以及保护肝功能的效果[10-11]。本文主要针对乙型肝炎的诊断进行研究,着重研究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影响,特选取乙肝患者88例,分为试验组及参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参照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可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HBsAg、HBeAb、HBeAg检出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化學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于乙肝的诊断效果更好,确诊率较高,血清标志物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明高.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10):51.

[2]买买提伊明·吐尔逊,桑国耀,葛金莲,等.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4):346-347.

[3]闫晓琳.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108-110.

[4]李彩东,吴斌,陈锡莲,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 HBV DNA 和 HBV-M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7):936-938.

[5]马玉杰,薄芳,所佳宁,等.黑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2(10):1485-1488.

[6]吴洪秋,张永良,黄坚尧,等.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4):415-418.

[7]林如妹,陈文锋,邹辉祥,等.阳江市江城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免疫预防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54-156.

[8]陈雪花,雷艳君.2003-2014年安康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接种情况调查[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1):147-149,153.

[9]曹晓.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及Hepatitis Bvirus-DNA浓度的检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5,22(5):23-24.

[10]刘彬.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与HBV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9(14):295-296.

[11]冯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其DN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及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298-300.

(收稿日期: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