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路径探析

2018-12-13 02:05郑涛卫娟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思政课教学质量

郑涛?卫娟娟

【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现状与原因。从教学资源整合、手机加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课下网络学习安排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的路径,以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问题;原因;提升路径

一、高职院校原理课教育状况

1、高职生学习原理课状态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出版社2015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而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发现该课程的知识概括性和理论性强,高职生们倍感感觉抽象和晦涩。在对高职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发现,教师需对每一个原理缘由、背景讲解清楚,学生才可能理解,学生们多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内容学起来吃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能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能够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更少,即便是教师找到同学起来回答时,他们常常会用“不会”、“不知道”来回答老师。作为互联网主要群体之一的高职生在课上更加偏爱玩手机,在本次课题问卷调查中发现89.2%的高职生日上网达到6小时,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度过高。有的甚至在睡觉时都将手机放在身边,上课不抬头,看视频玩游戏,成为“低头族”,他们上课时为了远离老师的视线就靠后排坐,有的即使上课不玩手机而是人在课堂心在别处,有的则时常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看课外书籍、睡觉。据问卷调查,读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书籍的同学仅为5.2%。

2、原理课的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的原理课往往是采用合班授课,这样的授课结果是人数多,难以管理以及难以展开教学互动,课堂气氛不理想,高职学生迫于原理课是必修课,他们上课是奔着考勤来的,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无心学习状态,学生对原理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讲完教材章节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愿学习并认为是浪费时间。

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的生源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难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往往降低生源要求,使得高职院校生源多样,有的是应往届的高中学生参加高考的,有的是高职院校单考单招的,有的是初中、中专毕业的“三校生”,有的是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生。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家庭条不允许他们通过复读方式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只能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有的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才来高职院校;有的是由于学习成绩一般,抱着学技术的心理进入高职院校。有的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并非自主选择,是他们父母“强迫”来的,这样的高职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他们毕业时的选择就是直接就业。高职的生源质量呈现参差不齐。

2、家庭教育状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部分来自贫困农民家庭,一部分来自城市里的低收入家庭。这些学生有的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有的是家庭关系紧张。高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许多在家庭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地问题,他们教育孩子方法单一,他们要么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要么对子女无原则的溺爱;他们要么亲子关系不融洽,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无法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身心受到伤害的孩子接受到了缺乏爱的教育,在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3、高职生的自身状况

高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在心理,自我管控能力等方面亟待改善。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习惯,他们学习动力取决于老师的监督程度,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成绩不好,缺乏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处于困惑之中,当他们的学习遇到困难时缺乏积极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甚至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当他们的心理遇到困惑、挫折时,便不知所措心理也变得更加脆弱,甚至自卑,主要是社会对高职生认识偏见,高职生对自身认识也有偏差。他们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时间、纪律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较差,手机几乎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心理寄托。

4、原理课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原理课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程基础上浓缩的,“98 方案” 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为48-54 学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40 学时,现在使用的原理课内容增加了一倍,而课时没有增加,而高职院校这门课的学时却减少至36学时。教材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基础性较强,它的原理多、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多,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只是简单概括不能详细阐述, 高职生感觉“原理”课尤为抽象,它的每一个原理是由抽象的概念和缜密的逻辑组成,都出自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相比较原理课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更强。高职院校的原理课教学多采用大班授课,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在一起上课,教师注重理论讲解,在学过程中难以开展交流、互动,学生听起来枯燥,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实效性欠佳。如何让高职生喜欢上原理课,这是高职院校原理课教学最大的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摸索高职院校原理课教学。

三、提升原理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1、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数量达7.24亿,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5小时。中国真正进入全民互联的时代。95.1%网民手机上网,学生上网的首选途径是智能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势所趋,探索新的原理教学方式方法是毋庸置疑的。本课题组结合“原理”课课时少, 内容理论性、逻辑性、基础性较强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动手能力强不擅长学习纯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知识性灌输教学方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将课程划分三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又按照内容分为若干专题,每一个专题是由教材中的若干问题整合提炼成专题。每个专题均有与高职生相贴近的视频。在设计每个专题之前要摸清他们对那些方面的时事热点、难点新闻事件感兴趣,将这些热点、难点时事新闻设计成教学案例,让他们搜集整理案例,教师事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通过新闻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他们在留意新闻案例时能专心于课堂,主动参与其中。以此让学生直面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手机加原理课的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杜绝高职生课上看手机的现象是不可能的,许多学校为了杜绝课堂上玩手机采取很多措施,例如: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没收手机,在教室里设立手机存放处来破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顽疾。实際上,这些措施收效甚微,有的学生有两部手机,即使在手机存放处放一部手机,手里还有一部手机,有的学生抵触情绪强烈,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架空这些规定,使其形同虚设。手机给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禁止了手机,我们也不能以此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我们可以变堵为疏。在原理课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有效利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在备课时提前准备一些需要学生上网查阅的资料或者需要学生观看的相关视频,明确规定学生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允许在学生动手中相互讨论。使高职学生由被动听讲学习变为为主动参与学习,这也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探索,同学们学习原理课的热情明显高涨,有5组同学参加了新疆自治区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教学展示,有2组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教学展示获得优秀奖,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展示是与全国的普通本科学生同台竞技的。

3、课下网络学习安排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学习所学课程。他们通过使用手机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有较多抽象概念、原理。教师上课用的PPT、新闻视频、教学资料可以在课后上传,学生通过微信、QQ等方式重复浏览,他们能通过资料中的图表、图片消化吸收抽象的概念、原理。教师在教学资料中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发展具体呈现,通过具体化的方式呈现抽象概念,生动呈现基本原理的内容及其论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完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作业与考核。在课题上没有很好消化学习内容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里补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交流讨论环节中把课程中相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导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寻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该课程组的多位教师以团队形式完成相关资料,学生依据内容和感兴趣的资料,线上线下与同学或者与老师展开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成绩通过网上作业取得,课后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或者借阅相关图书资料来完成自己选定的作业,完成作业需要仔细地阅读、思考。学生们在检索、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思考的过程,这样既增强了高职生对原理课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原理课的时效性,提高了原理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当下,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网上有先进积极具有正能量的信息,网上也充斥着虚假、低俗、反动和暴力等方面信息。巴克莱曾经说过:“真正的好教育不是教学生想什么,而是教他怎样去想”。我们的高职学生不能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面对。我们的原理课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给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高职生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自觉防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真正有技能、智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纹伽.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文化学刊, 2016.5.

[2] 王昆仑等.提高“原理”课程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实效性路径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1.

【作者简介】

郑 涛(1974—)男,汉族,河南商城人,硕士,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卫娟娟(1986—)女,汉族,山西浮山人,硕士,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思政课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