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都市类报纸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把握时度效

2018-12-13 02:05张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记者

张伟

【摘 要】 文章立足个人的工作实践,认为都市类新闻报道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不可盲目追求轰动效应;一定要对时度效有准确全面的把握,切不可挑战规律、纪律底线;一定要遵循新闻基本规律和社会公德,坚决拒绝不良报道策划。

【关键词】 都市类报纸;记者;都市新闻;时度效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给意识形态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重温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感新闻舆论工作者责任重大。都市类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时度效工作标尺,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的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成了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都市类新闻报道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不可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都市类新闻大多与人们群众利益、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媒体竞争的格局不断加剧,舆论氛围、媒体布局、传播平台及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速度分众化、对象化日益明显,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已经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情况下,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如何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好同心圆,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势必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是我们的“定盘星”,时时刻刻都不能有任何偏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工作指南,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辨别能力和识别水平,促进新闻传播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的不断提升。

在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高度发达时期,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和舆论导向,强化正确舆论引导。2015年12月初,陕西眉县境内的宝鸡峡管理局魏家堡水电站发生一起挟尸要价事件。对于此事,阳光报宝鸡记者站派出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全方位深入细致的采访,但如何报道这一事件,我们没有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抢先发稿,而是及时与宝鸡市委宣传部、与报社沟通汇报,从学生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如果学习有压力要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学校也应加强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报道,从而达到了正确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赢得了群众、报社及当地宣传、政府部门的好评。

二、都市类新闻报道一定要对时度效有准确全面的把握,切不可挑战规律、纪律底线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期,社会发展也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转型阵痛期和矛盾凸显期。这就要求我们的舆论宣传工作要以新时代的大势、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握新时代脉搏,顺应新时代大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方向奋勇前进。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提升,时距不断压缩,及时性、首因效应等越来越显得日益加剧和重要。在此情况下,都市类媒体新闻要抢占“第一时间”,夺取公众“第一眼”,尤其要正确把握新闻纪律与新闻规律的关系。凡在纪律规定范围之内的,一定要严守纪律规定,不该报的坚决不报,不到时机的不要抢报;属于纪律规定之外的,要努力寻求多方需求的共同点,特别是舆论监督,一定要体现党和政府想干、群众盼干、媒体能干之事,始终牢牢把握纪律这条红线、规律底线。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部分与全部、正面与负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把个别问题说成普遍问题,不能把局部现象说成全局现象,不能把个人矛盾说成社会矛盾,更不能道听途说随意发挥,而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正面典型不能拔高,负面典型不能渲染。在报道问题时,不能讲过头话,以免负能量占了上风,要把问题讲准、讲透、讲充分;以达到能调动起各方正视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之目的,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对于有负面能量的社会新闻,都市类媒体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迎合公众而胡乱猜测,以免伤及无辜,引发次生灾害。2018年1月17日上午,有自媒体微博称,1月16日当事人自己货车手续齐全,当天去给陇县送煤。在行驶至千阳县草碧镇时遭遇交警阻拦,并让小袁去反方向的超限站,双方随即争吵起来并发生肢体冲突,小袁还爆料其中一个交警身上有酒气,涉嫌醉酒执法。对此,阳光报宝鸡记者站记者当天中午赶到千阳县,深入交警队和现场,与涉事民警、附近群众调查核实,第一时间发布了干警符合执法程序,没有违规行为和饮酒情况的稿件,使群众及时知道了事实真相,谣言很快得到终止传播,阳光报的这一报道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有关方面的赞赏。

三、都市类新闻报道一定要遵循新闻基本规律和社会公德,坚决拒绝不良报道策划

时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不少媒体加强了记者参与式的报道策划,以期争取更多受众支持。作为一名媒体派驻地方站的站长,在策划新闻报道选题时一定要在重大主题宣传的理解上,在导向的把握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必须做到“一个闸刀控制电路、一把钥匙开关大门”。

我们知道,策划性新闻报道是增强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式之一,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是前提。策划就是围绕某个目标拟订选题,对已掌握的信息资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研判,立足当下,发现已知,预测未来,从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但在策划参与式報道时,要特别注意明确目的,提高判断识别能力,选准参与方式;客观公正,防止片面性;尊重客观规律,切忌越俎代庖。这其中,增强媒体的公信力至关重要。要坚决反对那种为炒作而策划、误导舆论的新闻报道策划。

另外,要防止借民生新闻报道策划搞所谓舆论监督的不良倾向。媒体做民生新闻报道策划,必须严格把握导向,不能抢跑越位,以建设性的态度揭示社会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上为政府献策下为百姓解忧,让“负面”发挥正面效应。而不能一味为追求吸引人们的眼球,做出偏离正确的宣传导向和舆论导向的不良策划和报道。

【参考文献】

[1] 王春泉.新闻采访技巧[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2.

[2] 陈寅.时度效的内涵、应用及着力点[j].新闻战线,2014.7.

【作者简介】

张 伟(1982.11—)男,陕西周至人,现为阳光报社宝鸡记者站站长,宝鸡市记协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记者
电视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转型”的想象力
从记者到学者:转型之路困惑何在
“记者”转型“学者”:路有多选?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