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四
儿时,我常觉得我是一个和煦的小太阳,母亲是悬于夜空的一轮朗月。由于农事繁忙,母亲总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便出门了,直到月亮挂上树梢,有时候我深寐的时候才收工回家。
虽然同住一个家,但白天见不到母亲,晚上也只能在梦里相见。因此,等待母亲回家,成为我童年记忆的一大主题。那时,只要看到月亮挂上树梢,月光在河面上泛起碎银子般的光点,我就知道下地劳作一天的母亲要回家了。于是,我总是在村前那棵孤树下的小溪边徜徉,等待。
我家村前那条小溪叫石赏江,在我家的前面十几米远处,江水在夏天雨季时涨到岸边,在秋冬季节水位下降,但浅浅的江水仍然没过铺满鹅卵石的河床。江水面只有七至八米宽,最深时亦不足一米。江水一年四季澄澈如镜。即便是多雨的季节,下雨时水是浑浊的,但雨一停,很快江水又变清澈透明了,甚至可以看见江水底下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大人们说,正是这江下面铺满了鹅卵石,所以这条江水才这么清澈。
大人是不喜欢小孩子到江边玩耍的,可孩子们天性就是贪玩,偏爱往江边聚集,戏水打闹。我也常常趁父母不在无人管束时,和小伙伴到江边去玩耍。天空晴朗,江水宁静、清澈。一旦人走进江里,江水荡漾起的涟漪惊了鱼虾,一刹那鱼虾都躲到江水下面的鹅卵石缝里,再觅不到踪影了。即便是雨水丰沛时节,江水也不是很深,靠岸边的地带,大一点的小孩站到水中,大概水只能没过膝盖,再往里走,可能会深到肚子,最深的地方,也不会没过人的脖子。
我爱玩,但我惧水,所以只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嬉戏。水是流动的,生物也在其中悠闲地穿梭,充满了无限趣味和生机。村里不时有老妇将鸭子或鹅赶到江里游泳,惊吓得江中的鱼虾和小孩四下散开。
江岸上一畦畦小块菜地,都是村民们开辟出来的。原本这里没有地方可种菜,但人们借着江水的便利,利用在狭窄的岸边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像是一块块文艺园地,在上面种上青椒、菜心、葱花、蒜、红薯叶、空心菜等,有的还种上红萝卜、白萝卜。这些作物犹如诗歌、散文、随笔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因为江岸边有沙子,沙地里种出来的红萝卜白萝卜特别的甜。每到萝卜收获的季节,这些甜美的果实在地里就已经被消耗掉将近一半了——小伙伴们拔起来在江水里洗一洗就生吃,又脆又甜。偶尔被种菜的东家看见,追着孩子们漫山遍野地跑,结果还是追不上。孩子们看见大人不再追赶,乐呵呵地转头又来拔了一个洗了吃。
江边的一切生物都那么神秘,关于这条江的故事总是生动而鲜活。小时候的大部分时光,因为父母总是忙着干农活,这条江及江边的田地菜地,就是我的乐园。我在这里消磨时光,在这里停留守望,在这里看鱼虾嬉戏,观赏日出日落。等着夜幕降落,父母就会出现在回家的小路上。
但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愿意在这里流连,不愿在这里消耗那么多时光。如果不是父母总是下地干活很晚才回家,我一定不会傻傻地站在江边里看鱼虾游泳,也不会和伙伴们偷拔别人的萝卜来解馋,更不会在夜幕降下时还在这江边的菜地里晃荡。
小时候,我觉得,我和父母就像太阳和月亮。
我醒来时,父母早已下地干活;我入睡时,父母还没回家。等到我长大一点,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不想像太阳和月亮总是不能相见一样,总是见不到父母,我决定等,等到父母回家,看着他们吃下晚饭,然后和我说一声早点睡吧,我才安然入睡。
下午放学后,很多伙伴都喜欢往这条江边奔跑,但是他们很快被父母唤回家吃晚饭。伙伴们一个个陆续回去,最后只剩下伶仃的我。日暮逐渐降下,月亮升上山岗,旋即就挂在江边树木的枝头上。白天菜地里嫩绿的蔬菜好像也都变了样,也泛着白光。四下一片冷清。不知名的生物发出各种鸣响,让这夜晚多了几分诡秘。
哥哥姐姐来叫我回家,但我不想回去。他们叫我不要在江边逗留,我来到附近的小道旁,这是父母回家必经的小道。我在小道上来回走,期待父母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而每当这时,我的心就跟飞起来,欢呼雀跃,对父母的想念和疼惜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父母看见夜幕中徘徊的我,急忙牵着我的手回家,这大概是我最想要的时刻,也是我一天中能享受到的最美时光。
为了不让父母那么操劳,为了让父母能早点享受到轻松惬意的生活,我从小就在心里种下梦想: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让父母过上好生活。每一个月圆夜的皎洁月光,都见证了我挑灯夜读的勤奋;每一个晴朗的日出清晨,都照耀我为梦想奋斗的坚定步伐。
我终于上大学,离开家乡。肩上是梦想,心中是故乡。每当想念家乡,想念父母,就仰视天边的月亮。眼前,就浮现出月光洒在家乡村前的江面上的景象,就浮现出父母为供我们读书而日夜奔忙的时光。每次忆完,就顿觉梦想的沉重,一刻也不敢耽搁,一点也不敢懈怠。
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早日实现给父母过上好生活的愿望,我开始像小时候我眼中的父母一样,日夜奋战。在太阳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我已经开始一天的奔忙,直到夜空中挂着月亮,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才暂告一个段落。后来,我在省府南宁安了家,单位还分了房。我把父母都接到身旁。继而,我和父母终于不再是太阳和月亮总是见不着面,我们聚在一起,每天共享着欢乐时光。
仿佛一切的生活画面,都是梦想实现的模样。但当我发现皱纹爬满老人的脸庞,岁月让老人鬓如霜,我才开始怀疑,我的梦想是不是实现得太晚——父母已经不再是年轻时的模样,苍苍白发已经代替满头青丝,父亲腮帮上的胡子,也已经花白。他们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有主张,凡事总是靠着我,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与我商量,跟我絮叨,还要我为他们做主。他们有时还像是小孩,会做一些不值得的等待,会回忆一些无关痛痒的过往,会唠叨一些似有似无的家常。岁月似乎有些滑稽地交换了我和父母的角色——小时候的我什么都靠着父母,总是等到父母回家才肯回家;近年来,年迈的父母什么都靠着我,总是觉得有我在家心里才踏实。
父母老了,我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太阳,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也是他们温暖的力量。而慈祥的父母,他们始终是我心中的月亮,慈祥而明亮,总是照亮我柔软的心房。美好的时光总是总会陪着带来阴影。父亲四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天下着小雨,悄悄的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母亲有我们的陪伴,并不孤單。她已近八十,还能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流行歌曲。心潮涌动时,还能弹奏几曲钢琴音乐。
原来,我和老人之间,一直都好比太阳和月亮,只是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罢了。如果可以,我愿一辈子做老人的太阳,为他们驱赶暴风骤雨,给他们带来新鲜和希望,帮他们撑起一片天空,为他们源源不断输送享受岁月静好的力量。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