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平
“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阵起,哪辨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这首《七笔勾》是由清朝光绪帝的老师翰林院大学士王培棻当时到陕北来巡视,他就陕北当时他所看到的景况写了一份折子送给了皇帝,结果将人类向往的美好愿景从无定河上游的陕北一笔勾销了,酿成了一段难以了结的文字公案。不过,从其对当地自然条件的描述来看,倒与联合国世行组织官员文责文责评称陕北为“不宜居住之地”的评判一致。也与“溃沙急流,浅深无定”无定河名之意境趋同,以至在大多数国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中,无定河成了荒凉的代名词。唐人“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的诗句,似乎也成了无定河流域的标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从诗意和话说的无定河走进了历史与现实的无定河时,一条流淌史话、哺育文明、激越时代的母亲河,渐渐步入眼帘,走进人们的心田,真让你感觉美不胜收,情难自禁。
无定河从远古走来,特殊的地理位置演绎了新的传奇,又饱受蹂躏,匈奴、女真、党项打马而过,大夏、西夏分疆裂土,战火不期而遇;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天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伤感;白居易“闻说将军取乞银,将军旗鼓捷如神。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共江南雪絮春”的欣喜,真可谓:悲喜一念间;扶苏监军,永乐战役,无定河历史大舞台,英雄排阵,列队而来:貂蝉、赫连勃勃、宇文恺、李繼迁、李自成、韩世忠,各写千秋,也正是:搅风起云涌。近代,杨家沟彻夜不熄的灯火,沙家店扭转乾坤的战局,在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高歌中,又添史上神奇一笔。
无定河从黄土高原走来,黄帝是其底气,黄河是其底韵,“黄帝崩,葬桥山”、“禹治水,壶口始”,中华人文始祖之所以眷恋这块黄土地,完全是因为黄河、无定河那甘美乳汁滋养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牛马衔尾,群羊塞道”,这是汉代无定河流域的景色,正是其经济的繁荣,才能成就秦皇汉武内统外御的千秋伟业。创造蒙恬戍边“怯匈奴300里”的奇迹。即使到了南北朝,也让一代枭雄在后世七笔勾之地,发出了“美哉斯阜”的千古感叹。战火、边患曾一次次让其繁华不再,勤劳勇敢的陕北人又一次次让其实现了凤凰涅磐的奇迹。
“黄河清,圣人出”民谣,不但寄托着民族的期望,也变成了无定河儿女的行动。黄河年输2.52亿吨泥沙,“一石河水六斗沙”,让无定河成为黄河最大的泥沙输入户,它流失的是黄土高原的血液,带来的却是人们无法想象到的贫困之境。黄河因此黄,黄河下游悬河奇观成了黄河下流的达摩克利斯剑,米脂县高西沟村,向自然宣战,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实施土地“农、林、牧”三三制综合治理,开辟了一片“泥不下山,水不出沟”的人间伊甸园。
无定河从米脂流过,留下一串串历史涟漪、人间佳话。可能是上天的眷顾,无定河南下投靠黄河,将她最深情,最旖旎的身段留在了米脂,让我的家乡成了陕北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好山好水自有灵性,米脂这块宝地培育出的小米,毫无悬念成了贡米;从本地出土的汉画像石,歌舞升平,已让人看到了秧歌、信天游的影子。更不得了的是,这小米饭、土窑洞,不但因貂蝉的美人情愫,闯王的英雄气概为米脂赢得了美人县、英雄县的辉煌,也因西夏奠基者李继迁、民族英雄李自成同出一村,各领风骚数百年,而让世人称奇,让家乡人自豪。
迈入21世纪,伴入现代科技的脚步,米脂地下发现了盐田,无定河像一条穿越古今的纽带,一手挽起了陕北世界级的油、汽、煤、盐,让富裕光顾流域。无定河更像一位艺术大师,不但雕刻出河口夕照、鱼儿峁、细腰关、湿地、河边柳自然奇观,也吟唱着不朽的诗语,正一路欢歌,去迎接未来!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