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欣 三明市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1
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动物疫病时时刻刻制约着养猪生产,是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的监督指导,尤其是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的免疫指导,更是责无旁贷。为充分掌握规模养殖场口蹄疫免疫情况,笔者对30家2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开展了抗体监测工作。
表1 30家养殖场口蹄疫监测结果统计表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口蹄疫抗原直接引起患病生猪生产力下降及幼畜死亡,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种猪、育肥猪及其产品频繁调运,使得口蹄疫的传播更容易。为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我国对口蹄疫实施 “强制免疫”政策,要求应免家畜免疫率达到100%,并规定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控口蹄疫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猪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
2.1 30家养殖企业口蹄疫抗体效价监测具体情况通过抽样检测发现,部分猪场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抗体水平参差不齐,达不到国家强制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预期的免疫保护效果,监测结果见表1。
2.2 分段对比口蹄疫效价监测情况 监测结果表明,存栏量5 000头以上的6家养殖企业,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70%以上标准的达5家,达标率83%;存栏量1 000头至5 000头(不含)的8家养殖企业,抗体合格率达标的养殖企业5家,达标率62.5%;存栏量1 000头以下的15家养殖企业,抗体合格率达标的养殖企业8家,达标率53%(见图 1)。
图1 生猪口蹄疫抗体达标率分段对比柱状图
根据30家养殖企业口蹄疫抗体监测结果,笔者结合各养殖场日常管理情况,总结分析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3.1.1 自身无法建立科学免疫程序 部分猪场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型规模养殖场,都是管理者兼任兽医人员,其自身对科学免疫接种知识了解甚少,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存在着免疫程序不合理,或是无免疫程序根据自己时间空闲进行免疫。
3.1.2 免疫程序不当造成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不当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如对仔猪过早免疫,仔猪的免疫应答能力还未健全,加上不可忽视的母源抗体干扰,自然达不到免疫效果,产生免疫失败现象;如果过晚免疫仔猪,母源抗体衔接不到位,造成免疫空白期,在这个时段又极有可能因仔猪抵抗能力低下导致口蹄疫发生。
3.2.1 疫苗保管不善 笔者在采样过程中,发现部分生猪养殖场没有冷藏设备用来储存疫苗,疫苗是在需要注射之前通知经销商送货或是仅靠保温箱储藏。
3.2.2 疫苗剂量不合理 部分养殖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不良反应、注射方便或使用的注射器未准确调试导致注射疫苗的剂量不足,导致免疫失败。
3.3.1 疫苗使用不规范 疫苗使用前未摇均匀,可能造成疫苗注射剂量有差异。
3.3.2 疫苗注射器械选择不当 当针头大而浅,疫苗容易只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影响动物机体对疫苗的吸收或是疫苗易从大针孔流出,减少了疫苗的剂量。
3.3.3 注射部位不到位 部分养殖场免疫注射过程中生猪无法妥善保定,出现打“飞针”的现象或注射部位过浅造成注射部位不准及注射剂量不足。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4.1.1 免疫程序的建立 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免疫接种程序,也没有永久不变、一劳永逸的免疫程序,决定什么时间接种何种疫苗,什么时间进行首免或加强免疫,必须依赖于抗体水平的监测。因此,养猪场在进行免疫接种时,不能生搬硬套或者盲目仿效别场或一味听取疫苗生产厂商及经销商推荐的免疫程序,必须依据本场猪群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为依据,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疫病实际发生特点,猪群的种类、年龄,季节,疫苗的性质、类型,免疫途径、饲养管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在有资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接种程序,并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切不可盲目、频繁或超剂量使用疫苗,以免造成疫苗间相互干扰及猪体产生免疫麻痹或免疫不全,导致免疫失败。
4.1.2 免疫程序的及时修订 免疫接种后,还要适时抽样检测即时免疫抗体水平或抗体的动态变化来判定猪群对某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一旦发现免疫效果不好,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依此调整、修订免疫接种程序,使之不断完善,为确保免疫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4.2 保质保量,加强疫苗管理工作
4.2.1 疫苗购买注意事项
4.2.1.1 选择正规企业购买疫苗 养殖企业应结合本场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正规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购买疫苗或是到基层兽医管理部门领用政府统一采购的口蹄疫疫苗,不要在一些非法经营点购买,以免买进伪劣疫苗。
4.2.1.2 观察疫苗外观 购苗时要认真检查核对疫苗产品及生产厂家名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期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对一些无批号、无生产日期、已过或临近有效期、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物理性状异常、瓶塞松动、瓶身破裂、标签模糊不清以及来源不明的非正规疫苗,绝不可购买,以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4.2.2 疫苗储存运输关不可疏忽
4.2.2.1 运输过程中疫苗的保存 保证温度是疫苗质量合格的基本要求,口蹄疫疫苗的保存要求一般是2~8℃。疫苗保存温度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疫苗质量,在运输及携带疫苗时一定要确保口蹄疫疫苗冷藏环境温度在2~8℃,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这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尤为重要。
4.2.2.2 养殖场内疫苗的储存 口蹄疫疫苗储存应有专门的冷藏设备储存,运输到养殖场内及时放入冷藏设备储存,避免因突发情况遗忘储存等导致疫苗失效的现象发生。日常管理中尽可能减少打开冰箱(柜)门的次数,尤其是天气炎热时更应注意,防止温度时高时低而反复冻融疫苗,从而降低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4.2.3 疫苗使用时注意观察
4.2.3.1 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使用口蹄疫疫苗前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和瓶签标识,了解其瓶装量、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并逐瓶仔细检查,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松动、无瓶签或瓶签不清及瓶签与说明书不相符、超过有效期、出现分层,以及有异物、异味、霉变、有摇不散的凝块等现象,一律不得使用。
4.2.3.2 预温疫苗 使用口蹄疫疫苗前,应从冰箱取出后平衡疫苗温度,并把握时间用完为好,尤其炎热天气更应注意,否则存放时间过长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4.2.3.3 疫苗更换 对于首次使用的疫苗或换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疫苗时,要先做小群接种试用,详细观察,无异常反应后再扩大接种面,以确保安全。
4.3 真抓实干,规范免疫操作方法 免疫接种有它的特殊性,若忘记免疫时间、遗漏操作步骤,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应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适时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4.3.1 针头正确,剂量准确 选择正确的注射针头是实际操作规范的重要关卡,免疫接种时应根据生猪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注射针头。免疫接种剂量一定要按使用说明规定要求做到足量或适量。
4.3.2 生猪保定好,注射方法正 免疫注射过程中猪只须妥善保定,做到部位准、消毒严(用酒精棉球从里向外擦拭消毒,若注射部位受污染应先清洗干净后消毒)、剂量足,操作时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地面平行且与皮肤表面保持45°角,迅速将针头刺入皮肤、肌肉,深度依猪只大小及体重而定,禁止打“飞针”、“白针”,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不准及注射剂量不足,快进快出。
4.3.3 选好注射时间 免疫接种时间,冬天最好避开早晚,夏天避开炎热中午,并最好安排在饲喂前1 h左右进行,免疫后喂饲,这样可分散猪只注意力。
4.4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4.4.1 加强日常管理 从抗体监测区间对比可以看出,养殖场规模越大,管理越到位、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越高。任何疫苗都不可获得100%保护率,而且免疫注射接种对猪只来说都是一种应激,因此,养殖场的管理在口蹄疫疫苗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企业应充分了解口蹄疫疫情的危害性、口蹄疫疫苗注射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学习,才能使养殖场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4.4.2 加强疫苗接种期管理 在免疫接种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投喂营养平衡日粮,供足清洁饮水,搞好清洁卫生,控制正常温湿度,尽量为猪群创造一个舒适、干燥、清洁、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4.4.3 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要严格消毒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作无害化处理。做好隔离工作,控制场内人员、物资和车辆的流动,禁止工作人员乱窜猪舍,确保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