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江 斌吴胜会 张世忠 蔡 羲 林 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
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是指人或动物排出感染性病原体(如虫卵、幼虫、包囊等)或病原体经过外界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水源等载体发育至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或动物而不需要中间宿主的一类寄生虫,主要包括土源性线虫以及某些肠道原虫[1]。羊场的主要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有捻转血矛线虫、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以及隐孢子虫等[1-5]。为了解福州地区羊场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对福州地区送检的60只病死羊进行相关寄生虫检查,以期为科学防控本地区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提供依据。
1.1 供试动物 调查对象为福州地区各县送到诊疗中心诊断的60只病死羊。其中2月龄以内羔羊15只,3~6月龄羔羊 15只,7~12月龄小羊 15只,12月龄以上育成羊15只。
1.2 检查方法 线虫检查按照蠕虫学完全解剖法进行,虫体鉴定参照有关文献或图谱[6-7]。隐孢子虫的检查采用粪便通过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集卵后涂片直接镜检,或对粪便进行过滤、离心后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涂片、染色、镜检[8]。
1.3 统计方法 不同日龄段羊的虫体检出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性。
2.1 病死羊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检出情况本次调查共解剖化验病死羊60只,其中45只检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检出率为75%;5只检出东方毛圆线虫感染,检出率为8.3%;2只检出蛇形毛圆线虫感染,检出率为3.3%;2只检出隐孢子虫感染,检出率为3.3%;未检出美丽筒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检出结果见表1。
表1 病死羊中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检出情况
此外还检出一些其他种类寄生虫,包括28只羊检出粗纹食道口线虫感染,检出率为46.7%;26只球虫感染,检出率为43.3%;14只同盘吸虫感染,检出率为23.3%;11只莫尼茨绦虫感染,检出率为18.3%;8只肝片吸虫感染,检出率为13.5%;3只胰阔盘吸虫感染,检出率为5.0%;1只湖北食道口线虫感染,检出率为1.7%,1只球鞘鞭虫感染,检出率为1.7%。
2.2 不同日龄段山羊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0~2 月龄、3~6 月龄、7~12 月龄、12 月龄以上4组羊的捻转血矛线虫检出数分别为5只、14只、15只和11只,相应阶段的检出率分别为33.3%、93.3%、100%和73.3%,其中3~6月龄组和7~12月龄组检出率高,12月龄以上组次之,而0~2月龄组最低。通过生物统计,3~6月龄组与7~12月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两组与12月龄以上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 0~2 月龄组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
4组羊的东方毛圆线虫检出数分别为0只、3只、2只和0只,相应阶段的检出率分别为0%、20%、13.3%和0%,其中3~6月龄组与 7~12月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两组与 0~2月龄组和12月龄以上组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
4组羊的蛇形毛圆线虫检出数分别为0只、1只、1只和0只,相应阶段的检出率分别为0%、6.7%、6.7%和0%,其中3~6月龄组与7~12月龄组对比无差异,这两组与0~2月龄组和12月龄以上组对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
4组羊的隐孢子虫检出头数分别为2只、0只、0只和0只,0~2月龄组与其他3组对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
表2 不同日龄段山羊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情况
本次共检查60只病死羊,其中有45只羊检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感染率为75.0%,主要集中在3~6月龄、7~12月龄以及12月龄以上三个阶段,而0~2月龄较少。有5只羊检出东方毛圆线虫感染,感染率为8.3%,都集中在3~6月龄和7~12月龄两个阶段。有2只羊检出蛇形毛圆线虫感染,感染率为3.3%,都集中在3~6月龄和7~12月龄两个阶段。有2只羊检出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3.3%,都集中在0~2月龄阶段。
羊场的主要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有捻转血矛线虫、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以及隐孢子虫等,其中一些属于真性人畜共患寄生虫(即人和动物易感性相同,如隐孢子虫和美丽筒线虫),这些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另一些属于延伸性人畜共患寄生虫 (即动物常发,人系偶发感染,如毛圆线虫)[2],这些寄生虫对人类也有潜在威胁。
隐孢子虫是多种脊椎动物新生仔畜及新生婴儿共患的一种新型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9],大小为5~6 μm,多寄生于动物的消化道,有的寄生于呼吸道,多为隐性感染,临床上常与其他肠道疾病并发感染。目前我国有记录的隐孢子虫种类有13种,其中常见的有微小隐孢子虫、贝氏隐孢子虫、鼠隐孢子等[10],本次试验未对隐孢子虫种进行深入鉴定。患畜和带虫畜是重要的传染源,粪便中的卵囊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又经消化道感染其他动物造成疾病的发生、流行。隐孢子虫主要感染幼畜,据报道我国某些牛场的犊牛该虫的感染率高达85%[11],此外,在散养羊场该虫的感染率也较高[4]。该虫对人类特别是婴幼儿的影响也较大,据对3 116例人的腹泻病例的调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64%[3]。
美丽筒线虫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我国自1955年在河南发现第一例病例后,迄今已报道人感染病例百余例,分布于山东、北京、河南、湖北、福建、广东等19个省市,其中山东省报道的病例最多[12]。该虫寄生于人畜的口咽部和食道黏膜下,患者表现不安、恐惧、咳嗽、口腔黏膜粗糙、唾液增多,严重者表现舌头僵硬以及黏膜浅表溃疡和出血。该虫可感染多种反刍动物及猪、猴、熊等动物。据徐占云等[12]报道,张家口地区乳牛美丽筒线虫感染率达29.8%;据王文昭[2]报道,河南省内除信阳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反刍动物中均存在美丽筒线虫。
羊场的粪便常常作为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料进行综合利用,若不经处理直接施肥,粪便中土源性寄生虫的虫卵可通过土壤和农作物直接或间接地传染人类或相应动物,进一步危害人畜的健康。1988-1992年,全国(未包括台湾地区)开展了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在18个省(区、市)发现东方毛圆线虫感染者382例,加权感染率为0.03%,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27万人。2001-2004年,全国再次进行了调查,共发现86例毛圆线虫感染者,分布在14个省,尽管该次调查的感染数量比上一次大幅度减少,但这些土源性寄生虫依然存在[1]。为此,在畜牧生产中一定要对羊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对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有堆集发酵、沼气厌氧消化、密闭储存、脱水干燥等模式[1],不同地区和不同羊场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