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或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腹部手术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

2018-12-13 07:29毕路甲闫军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罗库肌松溴铵

毕路甲 闫军杰

(漯河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河南 漯河 462300)

罗库溴铵为甾体类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通过竞争性地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上的胆碱能受体结合,以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与其它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相比,起效更快,作用时间长,且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是临床麻醉常用药物之一[1~2]。罗库溴铵给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手术时间及其他药物影响,并进行适当的神经肌监测[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麻醉药物输注系统多样化,罗库溴铵静脉给药方式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库溴铵靶控输注(TCI)和持续输注(CI)两种给药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TCI组和CI组各46例。TCI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0.15±9.27)岁。CI组男 31例,女15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0.29±9.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手术时间>2h;(2)术前未使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药物;(3)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4)体质量指数正常;(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心脏瓣膜病患者;(4)神经肌病患者;(5)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

1.3 麻醉方法 麻醉前0.5 h肌肉注射东莨菪碱(国药准字H44020567)1 ml、苯巴比妥钠(国药准字H41025613)100 mg。入室后,常规应用红外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应用Solar 8000M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无创血压(NIB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应用TOF-GUARD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刺激电极置于左侧外展前臂近腕部尺神经处。开放右侧前臂正中静脉,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64020091)5~10 ml/(kg·h),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80025)0.1 mg/kg、瑞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30197)1.5 μg/kg、异丙酚(国药准字H20051843)1.5 mg/kg麻醉诱导入睡。应用TOF-GUARD加速度仪监测患者骨骼肌松弛状态,待患者入睡后自动定标,校调第1个颤搐反应(T1)高度稳定在100%作为基础值(TC),启动“4个成串”刺激模式(TOF频率2 Hz、波宽0.2 ms、间隔时间12 s、电流强度60 mA),刺激前臂尺神经连续监测拇内收肌群颤搐。当T4/TC稳定在100%时,TCI组应用内嵌Szenohradszkay参数的TCI系统输注罗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3 μg/ml,T1/TC降至5%时将效应室靶浓度调为0.1 μg/ml,若未达该水平则在3 μg/ml基础上增加 0.2~0.3 μg/ml;CI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T1最大抑制时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间歇正压通气,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使PETCO2稳定在35~45 mm Hg。持续泵注瑞芬太尼 0.25~0.4 μg/(kg·min)、异丙酚 0.06~0.2 mg/(kg·min)维持麻醉。以维持T1/TC≤10%为目标肌松深度,TCI组以效应室浓度增减0.1 μg/ml调控罗库溴铵TCI;CI组以初始速率0.6 μg/(kg·min)CI罗库溴铵,每隔5 min以10%~20%的幅度调整输注速率。手术结束时,两组停止输注罗库溴铵,骨骼肌松弛恢复期不予拮抗,观察自主恢复情况。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罗库溴铵诱导用量(开始输注罗库溴铵至T1最大抑制用量)、起效时间(开始输注罗库溴铵至T1最大抑制时间)、持续时间(诱导维持T1/TC≤5%的时间)、维持用量(T1最大抑制后维持麻醉用量)以及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罗库溴铵停止输注后恢复至T1/TC=25%及T1/TC=75%的时间)。(2)比较两组麻醉维持期肌松效果。肌松等级:T1/TC=0,为 1级;0<T1/TC≤10%,为 2级;T1/TC>10%,为3级。肌松满意率=(1级+2级)/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术中呛咳、人机对抗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维持用量及恢复时间比较 CI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TCI组,持续时间高于TCI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维持用量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维持用量及恢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维持用量及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n诱导用量(mg/kg) 起效时间(min) 持续时间(min) 维持用TCI组CI组46 46 t P 0.91±0.24 0.74±0.19 3.767<0.05 3.72±0.93 1.27±0.36 16.663<0.05 19.54±5.27 25.36±7.69 4.234<0.05 415 397 0.88>0量[μg/(kg·h)]恢复时间(min)T1/TC=25% T1/TC=75%.34±96.87.81±93.21 4.05 21.47±6.87 20.56±5.41 0.706>0.05 28.67±8.15 27.76±8.34 0.529>0.05

2.2 两组麻醉维持期肌松效果比较 TCI组肌松满意率显著高于CI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维持期肌松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TCI组术中呛咳、人机对抗等不良事件发生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2%;CI组不良事件发生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39%。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保证肌肉松弛、避免膈肌抽动对腹部手术顺利进行十分重要[4]。TCI是一种以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为基础,调节效应室靶浓度控制麻醉药物用量的静脉给药输注系统[5~6]。本研究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TCI及CI两种不同方式输注罗库溴铵,结果显示:CI组诱导用量、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TCI组,持续时间高于TCI组(P<0.05);但两组维持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I罗库溴铵较TCI罗库溴铵起效更快。研究显示[7],肌松恢复时间与罗库溴铵用药剂量相关,高剂量会加重术中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延长恢复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式安全性均较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麻醉维持期,TCI组肌松满意率显著高于CI组(P>0.05)。说明TCI较CI更能有效调节腹部手术患者肌肉松弛度。综上所述,对腹部手术患者而言,TCI罗库溴铵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式,可有效维持患者肌松效果,但麻醉诱导期CI罗库溴铵更为合适。

猜你喜欢
罗库肌松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注射痛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罗库溴铵注射痛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