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
——关中本《释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欣赏

2018-12-13 08:12
江苏教育 2018年77期
关键词:千字文小川王羲之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代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韵文,在古代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所见最早的名家书《千字文》当属传为隋朝时期释智永和尚的《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释智永,俗姓王氏,名法极,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居永欣寺,由陈入隋,系王羲之第七世孙,世称“永禅师”。曾闭门学书数十年,所退笔头可盛五大簏,葬而为“退笔冢”。工正书、草书,索书者踏破门限,因以铁来裹门限,故有“铁门限”之称。史传智永手书《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诸寺,而这八百本流传至宋代,足本已不多见,残本似乎相对较多。智永能传王羲之家法,是江左王氏笔法由陈隋入唐的过渡性人物,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于智永和尚的书法成就历来不乏论者,大都认为他的书法精熟过人,但缺少奇逸之姿,在笔法系统上较好的继承了王羲之的遗规。但宋人苏轼发现了智永书法精熟之外的审美旨趣。苏轼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苏轼对智永书法的这段经典评论对后世影响至深至远,而且苏轼借智永书法的境界提出了“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的著名论题。

目前存世传为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有宋代薛嗣昌刻于关中的刻本(见图1,翁方纲以为该本为北宋时伪造,翁说非是),日本小川简齋藏墨迹本(见图2),还有群玉堂残本以及蒋善进临本等。小川本目前藏在日本,19世纪初首次影印行世,后罗振玉重印,并跋云:“此本多力丰筋,神采焕发,非唐以后人所能仿佛,出永师无疑。”罗氏此说一出,天下莫不以小川本为智永千文之真迹,影响之范围远出关中本。李郁周先生则专文探讨了小川本的若干问题,认为该作不是智永亲笔,甚至也不是智永真迹的第一手摹本或临本。刘熙载云:“今摹本《千文》,世尚多有,然律之以东坡之论,相去不知几由旬矣。”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分析,小川本中的钩挑转折等用笔颇多鼓努为力者,乃至有经生气味,与苏轼所谓“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的境界相去甚远,故而推测小川本或为善书的经生所临。因此,笔者以为,就目前所见的足本《真草千字文》中,比较接近东坡之论的当属宋刻关中本了。

图1

对于艺术史上的过渡性人物及其艺术创造进行赏评时,总会围绕着继承与创新之关系的议题展开。前面提到,唐代诸多评论家以为智永书法的继承性远远大于创造性,自苏轼开始则看到智永书法平淡高妙的境界,其中蕴含着一种不易发现的创造性,这种历史接受的流变就关系到了如何认识智永继承与创造之关系的问题。首先,智永学书数十年临池不辍,可以看出他在技能锤炼上下的工夫之深。欧阳修云:“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这就是书写技巧精熟的功用。而书写技巧的训练得益于前贤确立与完善的技法范式,精熟则考验的是对这种范式理解、研究、掌握与运用的水平。智永的这种锤炼是建立在规模家法的基础上的,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种继承。智永拥有王羲之的书帖,在书法上绍继王氏家法,对王羲之不激不厉的技法体系和特定内涵完成了实践上的体认。其次,智永临池学书,下笔没有刻意炫奇,而是平实地写字,以不激不厉之笔写不偏不倚之字,这种情况下,智永精熟的书写技能就发挥了作用,即落笔该如何便如何,看起来不经心、不造意,却是因地制宜、触境生发的创造性过程。因此,这种“淡”不是毫无滋味、平平无奇的“淡”,而是“外枯中膏”的淡,其内质充实而绚烂,从容而膏润。

以上从形而上的角度分析了智永书法的审美价值。下面笔者结合关中本《真草千字文》谈谈其书法艺术本体的特色。

关中本《真草千字文》与其他诸本一样,一行真书、一行草书并举而行,由于该作可能是作为浙东诸寺沙弥学书之用的范本,故而字字独立,即便草书也绝少牵连者,这是章法特点。真书祥静,草书流动,二者点画均秀润圆劲,真书的点画相对轻灵,而草书的点画则较丰腴,各尽其宜。就用笔而言,无论真书,还是草书,都是一搨直下,运笔起讫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华饰动作,这一点也是魏晋以来江左书法用笔的共性。具体来说,真书用笔沉静深稳,强调空中取势,露锋入纸,长横尤其如此,中段略微提起,筋力可透穿纸背,其捺画尤能见风致,静穆而蕴藉,颇有余韵。在结字上,以平正为主,鲜有欹侧者,中宫已呈紧收之势,而长戈、长捺则纵意伸展,却没有刻意寻求的迹象,有峻拔清洁之感。草书讲究变化、流动,该作或许因为形制的限制,其草书部分气息也比较安详,用笔清晰简洁,点画果断分明,挥洒自由俊雅,气息格调流露出清逸之感,给人以平淡古雅、天然宽和的审美感受。智永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拥有精熟的技法体系,下笔以平和心为之,故而能够纵意所如地创造书法艺术形象。关中本的刻制较为精良,温润圆劲,八法尽显,能够较好地反映书写状况,确有小川本不及之处。

明代董其昌在智永《真草千字文》卷后跋曰:“永师《千文》,当以虞伯施笔意为之,方有逸气,文徵仲虽极力模拟,未窥此窍耳。”董氏这里提出学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应当以智永弟子虞世南的笔意来上溯,唯有如此,方能得其逸气。因此,我们也可以借助虞世南的笔意来解读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如此,或可对王羲之书法谱系之源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2

猜你喜欢
千字文小川王羲之
《真草千字文》
王羲之送字
“热闹”的动物医院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聆听幸福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