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琦博
【摘要】目的 探究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实验组24例经桡动脉途径,对照组24例经股动脉途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并对术后并发症觀察对比。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59.20±11.20)min,对照组(60.25±9.52)min,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均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但经治疗后消失,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整体手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实验组8.3%,对照组2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间及疗效相当,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更少,有利于安全的抗凝治疗,值得采用。
【关键词】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十分凶险的疾病,病死率非常高[1]。早期开通急性梗死的冠状动脉血管再灌注是临床治疗的主导,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两种治疗方法。其中较为有效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如果介入困难可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事先进行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并发症会大大减少[2]。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样本开展此次研究,均于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过系统治疗。分为两组研究,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入选24例患者。实验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5±2.5)岁,冠状动脉梗塞部位:9例左前降支,6例混合多支,5例右冠状动脉,4例左回旋支;对照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3.2)岁,10例左前降支,8例混合多支,4例右冠状动脉,2例左回旋支。两组患者在以上及其他相关病历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经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给予波立维300 mg及阿司匹林600 mg在手术前服用。对整个手臂及手掌常规消毒,并对腹股沟部位消毒,将无菌巾铺好,采用局部1%的利多卡因麻醉后,行右桡动脉穿刺用穿刺针,穿刺成功后置入含有肝素的中长桡动脉鞘,使用适合的球囊支架依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手术完成后将桡动脉鞘管拔出即可,进行止血、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手术完成停用肝素后,将动脉鞘管拔出,指导患者平卧,限制活动对手术穿刺下肢。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完成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手术未造成患者死亡,完成时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减少超过40%,残余低于20%,冠状动脉血流完全灌注且血流正常,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视为治疗成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处理,术后并发症用n(%)形式表示,卡方检验数值结果,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59.20±11.20)min,对照组(60.25±9.52)min,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例患者因右侧桡动脉生理性扭曲,改行侧桡动脉将手术完成,还有1例出现血液灌注复流情况,其余患者均未在手术途中出现异常情况,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两组均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但经治疗后消失,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整体手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实验组8.3%,对照组2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并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心肌梗死患者行充分、快速的再灌注,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如何减少并发症是该类手术重点考虑及预防的内容[3]。无论经股动脉还是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效果基本类似,均能取得预期的疗效。但因股动脉止血难度更大,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使得治疗时间延长[4]。而经桡动脉因为有着较浅的解剖位置,且没有血管及神经分布在周围,使得术后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并发症更少。
此次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出现轻微并发症,即两组均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在临床介入技术不断进步下,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将进一步降低,并且手术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冠状动脉介入再灌注治疗的过程中,因事先进行了抗血小板的治疗及抗凝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经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两组差异明显。而实验组中,术后有1例出现了心绞痛,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可以术后舌下含服用硝酸甘油控制,以将患者痛苦减轻。此次研究还显示,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血肿,而实验组仅1例,这是因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股动脉途径,术后暂时将肝素输入中断,会促使发生反跳性血液高凝,直接威胁到靶血管构成[5]。而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将动脉鞘管拔出,并不间断给予肝素,大大将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性提供。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均较高,手术时间及过程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无差异,与庞明杰等人员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充分把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要点,两种疗效方法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更少,更有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刘瑜玲.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心得[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9):71-73.
[2] 张丽,丁世芳,蒋桔泉,等.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56-1160.
[3] 耿旭影,徐明明,牛鹏飞.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6,20(02):388-390.
[4] 敖钦,马进,王新旺,等.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68-69+72.
[5] 范吉利,孙步伟,薄晓红,等.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07):917-918+921.
本文编辑: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