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生”教学策略探析

2018-12-12 10:50江琴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邹韬奋背影共生

江琴

读与写本身具有直通性,以读来促写,以写来引读,读与写融合,构建“读写共生”的教学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写作的意愿,在解构文本中透视写作思路,剖析写法,融入情感。通过群文阅读,来揣摩写作主旨,优化写作方向。

一、阅读文字,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趣

文字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文字,从文字中感受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背影》一节中,对于文中“背影”相关的词句,我让学生进行圈点勾画,并进行反复阅读。之后,展开小组合作探讨,分析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哪次“背影”最让人感动?我们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爱”字,在“爱”的一撇上方,依次写下“蹒跚”“努力”“沉重”“艰难”“绝望”“渐行渐远”等词语。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快速梳理出“背影”背后的深厚情感,也让学生从中激发出想象和联想。

同样,我们结合文本中“望父买橘”一段,挖掘动作描写中的情感,采用删除修饰词的方式,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与“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有无修饰词语的句子,从而感受文字的魅力,来了解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厚父子情感。

二、解构文本布局,透视写作思路

在本单元,邹韬奋的《父母的心》在文本结构上,我们提出“一波三折”的写法,根据不同人物的出场,在语言、神态及情节等方面波澜起伏。但從《背影》中也可以细数篇章结构的特点,为学生写作提炼思路。从题目分析来看,“背影”是谁的背影?我们以车站买橘为例,来呈现“背影”,导入本节主题。接着,分组交流,为什么一件买橘之事,竟写得如此感人?作者采用了那些写法?既然买橘的背影是重点,能否删减其他内容?或者,根据写作主题,我们能否用“望父买橘”来替换“背影”?这些一连串的疑问,交给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事实上,在本文写作手法上,篇头交代了特定的写作背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而由此所延伸的“背影”,既是刻画人物形象,又是呈现精神写照,更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线。

所以说,我们不能孤立地审视“背影”,而是要联系文本,抓住特定的环境,父亲爬月台去买橘,所表达的是深厚父子情。通过学生的交流,增强学生对文本结构的理解,也为后续写人、记事,设置写作线索,突出人物个性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在“读写共生”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阅读文本所呈现的生活与思想情感,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谋篇布局的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三、剖析文本写法,提炼文本情感

在阅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我们从文本反复阅读中,发现情感鉴赏应该成为该文的重要立足点。为此,我们结合分组,引入比较阅读法,来探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在探讨中,有学生提出,邹韬奋之所以改名“韬奋”,源于“韬光养晦”“奋发有为”之意,具有很强的自勉与励志之意。如今天我们的“韬奋出版奖”是出版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是新闻界的最高奖。还有学生提出,在邹韬奋的自传《经历》中,也有一段关于“母亲”的介绍,在他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而短短的十多年,如此短的回忆,都有哪些往事印象深刻呢?作者所截取的人物片段,又是怎样来刻画母亲的性格?有学生提出在文中有四次写母亲的“泪”,分别用四字成语、动词、形容词、比喻来表达语言美,我们从中来探析“流泪”的原

因,读出母亲是一个善良、情感丰富、严而不溺的母亲。

还有学生提出“母亲没有名字,才华已被埋没”,与文中“家里没有米下锅,母亲抱着二弟踱来踱去”,这里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回忆旧事,更重要的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敬佩、痛惜之情。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探究,提出在《经历》扉页上,邹韬奋写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深意?文本写作年代为1935年,正是中华民族饱经战乱的年代,邹韬奋将对母亲的爱,延伸到对中华民族,对所有中国民众的爱,由此来折射对祖国的情感。

四、融入群文对比阅读,梳理写作主旨

在本单元中,关于母亲的文章,还有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如何结合母亲主题来渗透“读写共生”教学?我们将该文置于《我的母亲》后,且在课堂伊始就提出质疑:该文之所以被置于后续阅读,原因是我个人对该篇选文认为不妥。朱德是重要的开国元勋,曾担任军委总司令,在1944年他的母亲去世时,曾在《解放日报》刊载《母亲的回忆》,后来,在延安举行公祭,这似乎与中央的“八项规定”不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章,以编者身份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为什么新增该文;该文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从这些问题的抛出,学生很快进行了分析,对《母亲的回忆》与《回忆我的母亲》修辞与写法上更具指向性,避免“回忆母亲”还是“母亲的回忆”引发歧义。

对于新增该文的原因,需要从阅读后再分析。而对于该文写法的梳理,从结构上,两篇文本都是“总、分、总”结构,首尾以议论抒情,中间以叙事回忆,升华主题。不过,在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截取四个生活片段,来表达对母亲的回忆,展现母亲的性格、精神、才华,以及对旧社会的憎恶。而在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却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达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

总之,“读写共生”教学,将文本阅读与写作相关联,从阅读中来分析文本,联系生活,吸取有益的写法,促进学生从阅读中把握写作要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甲初级中学( 226155)

猜你喜欢
邹韬奋背影共生
两个背影
背影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背影
共生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