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生态+”效益 漳州美丽蝶变

2018-12-12 19:32朱亚圣
闽南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湖四海漳州市漳州

朱亚圣

漳州市民期待已久的“水上看漳州,唱响龙江颂”夜游船10月1日试航。游客分批次从南湖码头出发,前往水仙花大桥方向,再调转船头,穿过美丽的南山桥,行至中山桥附近掉头回到南湖码头,饱览“一江两岸四桥”美景。游船枕着一江微波,在九龙江两岸霓虹环抱之中航行,漳州的自然生态之美、夜景工程之绚如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南湖里惬意游动的天鹅,空气中充满着音乐的味道。当弦乐五重奏《多瑙河之波圆舞曲》的音符在大草坪上跃动,当历史悠久、旋律动人的锦歌、南词在南山书院飘荡,当草根歌手在烂漫花草间引吭高歌……9月29日—10月1日,“南湖之声”音乐会在美丽的南湖畔举行,依托南湖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6个演出点同时进行,为漳州百姓带来一份音乐大礼。

每逢周末,美丽的碧湖生态公园总是游人不断,家长陪伴孩子在这里与大自然亲近,或是三五成群嬉戏抓蝴蝶,或是自由奔跑放风筝,开园以来,碧湖生态公园让漳州市民多了休闲娱乐好去处。随着园区夜景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桥梁增设等,今后的碧湖生态公园人气还会更加旺盛。

秋高气爽,在漳州东立交桥市民公园,不少市民带着孩子赏花、玩耍;花海里,老人或悠闲地散步聊天,或下棋,或健身。这是“四季花海”项目之一,原是漳州东立交桥所在地。由于交通量剧增及超载严重等问题,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东立交桥桥梁病害严重,成了“危桥”。2015年5月,经过调研論证,市政府决定整体拆除东立交桥,改为平面交通,并利用剩余用地建设市民公园。

……

种种可喜变化,得益于漳州市近年来全面实施的“生态+”战略——以生态引领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把生态建设具体化、项目化、资产化,提升生态红利的“可感度”和“含金量”,推进生态文明共谋共建共享。

“生态佳”变“生态+”城市发展有了新定位

漳州越来越水灵灵,这是大家的共识。其实,这一切,源于“五湖四海”的定位与建设。

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提出着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向上,积极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近年,漳州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在中心城区全力加快由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的“五湖四海”项目建设,做到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城市绿色空间扩大了,民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做到“冬有暖阳、夏有荫凉,爱走就走、想坐就坐,清新呼吸、悠闲发呆,自由自在、畅享生态”。

“五湖四海”建成后,漳州中心城区水面面积将占城区的10%以上,水绿比例保持在1:1,将加快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建设目标。从“生态佳”走向“生态+”,漳州市探索出了一条天人和谐、统筹兼顾、合力并举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产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也是漳州最具优势的城市竞争力。”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说,基于自身实际和错位发展需求,漳州近年来持续致力于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

檀云坤认为,生态是漳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因此生态建设绝不只是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而是要做好“+”文章。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施政谋划和治理布局中,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相结合,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水为脉绿为媒“五湖四海”成为新名片

漳州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间,河道、溪流、湖塘如蛛网密布,丰富的水系滋养了一方人。城里城外,水陆相通,见证着岁月沧桑和城市繁荣。

站在漳州市南山文化生态园内,但见南山湖波光粼粼,成群结队的白鹭时飞时栖。南山寺的妙修法师说,一年前,南山湖还只是寺里的放生池和老百姓的鱼塘,垃圾遍布,湖水黑臭。经过整治拓宽,南山湖与周边水系贯通,死水变清波。南山寺有感于环境变化,让出60亩闲置地,建成了漳州市最大的三角梅主题花海。

2017年初,南山文化生态园项目开工建设。当地在原有南山湖面基础上扩宽延伸,与蜈蚣湖连通起来,将山、湖、江、寺等有机串联,配建桥亭、栈道等基础设施。重塑之后,千年禅寺和漳州老工业基地焕发出“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丹霞伴秋色、乐活享南山”的新鲜活力。

南山文化生态园属于漳州市“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中的南湖,与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构成“五湖”;“四海”则由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

这个以水为脉、以绿为媒的系统性生态建设工程,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边角地”脏乱差的局面,也为城市的“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提供了空间。

西院湖的“前身”是个废弃水塘,杂草丛生,淤泥恶臭,垃圾成堆。经过整治,西院湖先前的“脏、乱、差”彻底消失,依湖而建的公园湖体雏形已成,湖体还与三湘江贯通,引入九龙江活水,进一步改善水环境。

南湖、西院湖如此,西湖、九十九湾湖也将旧貌换新颜,加上碧湖的景观提升,漳州尽显水乡灵秀。

湖泊的建设、水系的整治,不仅还原了漳州“水城”脉络,也为未来城市建设留下空间。“五湖四海”项目所在地大多是滞洪区、未利用地、城中村和传统农产品集中区,是发展的相对“洼地”和城市公共配套的“短板”。 “五湖”项目建成后,城区排涝滞洪能力新增1000万立方米,全市排洪排涝能力达到30年一遇的水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五湖四海”项目建设,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轴线,南北拓展、东西延伸,以漳州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瓜果花卉等元素为基底,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重新雕塑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福利。

生态美百姓富同频共振催生系列蝶变

深秋的芗城,惠风和畅、景色醉人。走进天宝珠里村,一眼望去,蔟蔟蕉叶翠绿欲滴,随风摇曳,阵阵淡淡的蕉香徐徐而来。穿梭园中,温文儒雅的“林语堂先生”安详而坐,北线栈桥上的游客们络绎不绝,大家无不被这万亩蕉海所深深吸引。不远处,一座红瓦白墙的中欧式建筑格外夺人眼球,这就是林语堂天宝故居,大到房屋坐向,小到家具纹理基本仿建于林语堂台北故居。天宝镇香蕉种植已有1300多年历史,建有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约2000公顷,年产量高达20万吨。香蕉海融合语堂文化、蕉园风光、玉尊朝圣三大元素,从文化创意、景点提升、产业发展等入手,打造成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置身蕉海,畅游园间,亲近自然的感受油然而生。

10月10日,位于圆山脚下的水稻田迎来了今年的最后一次收割。不少市民抓紧时间来到这里,体验农事,看颗粒归仓。这片田地位于“水仙花海”区域内,当月下旬,按照水旱轮作的传统做法开始种植水仙花。

“生态+”加出的双赢路,在漳州遍地开花。曾经默默无闻的天宝镇珠里村,因“五湖四海”之香蕉海建设成为“明星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卖香蕉、开餐馆、开旅馆。站在荔枝海的制高点——鸡母石上俯瞰四周,漳州城区景色尽收眼底,几十万株荔枝树形成的“绿色海洋”蔚为壮观,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荔枝海,是漳州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除了荔枝收成,保护起来的荔枝海还带动了旅游,再加上林下种植,村民收入翻番。

春看风铃花,夏赏蓝花楹,秋品黄花槐,冬观红花紫荆……随着“四季花海”建设及城市道路景观改造提升,今后穿行在漳州市區,不论城市干道,还是街头拐角,景观将不再是单调的绿色,而是“随处见花、随处即景”。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发端于生态建设,催生出城建、产业、民生、文化、营商环境在内的系列蝶变,生态建设的具体化、项目化、资产化,提升了生态红利的可感度和含金量。漳州“五湖四海”的建设,充分贯彻了“生态+”的发展新理念,这成为漳州市吸引项目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现在,“五湖四海”周边的生态旅游、总部经济、金融中心、大型商圈已渐成气候。在“2016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名单中,漳州榜上有名。“2017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漳州位列十强.。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说,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延展“生态+”效益。用心做好“生态+”文章,因地制宜实施一批“生态+”项目,把产业加进去,效益做出来,让漳州更宜业;把文化加进去,旅游带起来,让漳州更宜游;把服务加进去,品质提上来,让漳州更宜居,努力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猜你喜欢
五湖四海漳州市漳州
情调漳州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加入全球汉诗总会有感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成语题
人无完人
疯狂编辑部之疯狂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