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的“休闲”致富经

2018-12-12 07:57王昌锐
晚晴 2018年1期
关键词:休闲科林养蜂

王昌锐

现年67岁的周科林老师,2011年9月从教育工作岗位上退休,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心里却总是牵挂着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而导致贫困的父老乡亲……

“百花香,采蜜忙,桃蜜李蜜菜花蜜,周老助我奔小康!”村民陈远佩在他养殖的二十桶蜜蜂周围不停地转悠,驱赶着前来偷吃蜂蜜的大黄蜂,嘴里哼着自编的山歌调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金子田,这个曾经远离城镇,且山多、缺水、无田,还属于冰雹灾害带的深石山区的村庄,人们总是无意识地把它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面貌联系在一起!但是,当深入实地与群众互动之后,才知道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原来,回龙镇金子田村是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万亩薏仁米基地,硬化的组组通公路四通八达。同时,当地群众还探寻到一条实现快速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养蜜蜂。这一切的得来,都与一位退休老教师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兴仁县回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子田村“名誉书记”、乡村退休老教师、老党员周科林。

讲起周老师,当地群众无不翘起大拇指,都说一生热爱公益事业的他,不知为自己和爱人的衣胞之地(狮子村和金子田村)做了多少好事实事。特别是在推进万亩薏仁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村里所有钉子户都是周老师去做的思想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薏仁米基地建成投产为两村人均创收2000余元,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经济农业的转化。因此,两村已于2016年底先后实现了整村脱贫。但是,人们更乐于说道的是周老师探索的“休闲式”蜜蜂养殖致富之道。

现年67岁的周科林老师,2011年9月从教育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心里却总是牵挂着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而导致贫困的那部分父老乡亲。为了帮助他们寻找一条适合于粗放型管理,且投资小、收益高、回报快的致富门路,他结合家乡实际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周老师说:“由于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山上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再加上黔西南四季如春的良好气候,常年有各种山花相继盛开,发展蜜蜂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投资小、见效快。所以,我确定试着把养蜂作为自己退休后的主导产业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

明确发展思路的周老师并没有立即向群众推荐,而是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购买种蜂,开展先行先试工作。2011年10月,他从附近乡镇农户的手中购买了8桶蜜蜂开始养殖,并查阅大量资料,积极探索蜜蜂养殖技术。经过四年的经验总结,周老师已全面掌握了养殖的核心技术,其养殖规模除了近百桶作为种蜂销售之外,现在还有40多桶,并且在全村推广发展了近10户养蜂户。目前,他与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筹建金子田村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规模化养蜂致富的新路子。

据周老师带动起来的养殖群众介绍,在金子田村,养蜂确实是一项十分经济实惠的产业。这些年,由于周围的各种山花野花和各个季节的农作物花粉都十分丰富,养蜂不用赶着季节撵花了,平时只需注意防范大黄蜂入侵蜂房、分群繁殖和冬、春季节御寒等工作就行,蜜蜂养殖基本上属于休闲式、粗放型、高回报的产业。

2015年10月,周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老干返乡·助力小康”工作中,出任金子田村“名譽书记”,该村在当年的脱贫任务是20户92人。他选择了贫困程度最深的水淹坪组冯定彪和尖坡组缺土地、缺资金,但有干劲的村民陈远佩进行扶持,各赠送他们两桶蜜蜂作为基础,启动精准扶贫工作。由于两家相距周老师家都较远,为了便于技术指导和农忙时节协助管理,他特意购买了一辆老年代步电动车,适时往返于帮扶户的养殖场,义务指导其科学管护。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扶持,贫困户冯定彪和村民陈远佩的蜜蜂都发展到了20多群,每户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7000元,超预期提前两年完成了脱贫。

“这些年,我最感谢的人就是周老师,如果没有他的扶持,我们的苦日子不知哪年才是个头哦!2017年我卖了10桶种蜂,摇了200多斤蜂蜜,总共卖得26000多块钱,再加上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的收入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年初已经在县城里住上了120平米的安置房,终于圆孩子们的心愿!”66岁的冯定彪谈起恩人周科林老师,他喜极而泣,幸福的眼泪豪无掩饰地流淌着。

猜你喜欢
休闲科林养蜂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钓鱼游戏
泡泡小精灵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