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辉:写在人生边上

2018-12-12 02:25张敏
中国汽车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黄埔广汽本田

张敏

“人的一生很短,只来得及做一件事情。虽然我们这一代人还远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但可以预见的是,我只会做这件事——和广汽本田在一起,为她的发展做自己的工作。”

于国辉是公司元老了,从1999年大学毕业来到当时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公司。她所称的“只做一件事”,就是持续至今的广汽本田职业生涯。

广汽本田从1万辆年产量,到如今72万辆,累计产销突破600万辆;产品由单一车型发展到涵盖轿车、SUV、MPV不同类别以及入门、中高端、豪华细分市场;从负债30亿元的废墟中崛起为强大的汽车企业,更为关键的,它形成自我循环的产研联合体,盈利能力名列前茅。

于国辉目睹、参与了这一切,她为之自豪和感慨。按她的话说,人生最好的年华都挥洒在这里。从一个初出校门、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能独当一面、为他人所依靠的中坚力量。和这家企业一样蒸蒸日上,干劲十足。

在这里,她成长、成熟、结婚生子,赡养父母,尝遍了人生百昧;在工厂里她经历了百废待兴、艰苦创业,到如今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就像一条河流,从冰川下汇聚涓涓细流,经过跌宕起伏的山麓,千回百转,奔向多年冲积的平原。水面日益宽阔,流速变得和缓,从容不迫。

千回百转,矢志不渝

1999年,于國辉毕业来到广汽本田最早建立的黄埔工厂和她一起来的有15个毕业生,而今天他们大多数仍在这家工厂。可见这里能留住人,让人有长期的归属感。

刚来的时候,于国辉被分配做总装设备工作,她是为数不多的生产线设备工程师,到后来成了惟一的女性。她笑称“平时很受照顾”,但这个专业需要的机械专业技能、甚至是大负荷的体力劳动,传统上很少有女性涉足,可于国辉干得有声有色。

一开始环境白然是艰苦的,广州黄埔从梅雨季节到蒸笼式的夏天,厂房里都没有空调,靠几台大风扇吹,有时只能起到安慰作用,劳动强度一上来,汗水汇成片,一会儿整个人都像水里捞出来的。

那时,她和同事需要8个小时连续安装一个工位。而到黄埔工厂的路还没有通车,短途火车有时也会延误取消,总装设备科的所有人需要备点干粮,做好在工厂过夜的准备。于国辉也不例外,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就要求特殊化,而是和大家一起为生产线扩张连夜奋战。

在广汽本田黄埔工厂建立的头几年,产能迅速扩张成了家常便饭。从1万辆到1.5万,再到3万辆、5万辆、12万辆、24万辆,每年每月都在扩张,“设备科整天跟打仗似的。”于国辉回忆道。

她开始做设备并没有什么经验。但领导信任、师傅提携,同事们帮助,于国辉自己也比较爱动脑子,爱琢磨,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主管生产线设备的工作有点特殊。按照于的话说就是“永远在岗”。“别人上班我们上班,别人休息我们还要上班。”

头几年的春节她都在厂里过。因为一到春节,生产线暂停,设备科就利用这段时间做大型的设备改造,将大装设备全被拆掉换新的。五一、十一、春节,是设备科最忙的时候。

生产线刚刚建立的时候,自动化程度不高。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改造方向显然要朝着自动化方向。而中国当时生产线自动化的技术储备不多,需要日方合作伙伴的帮助。

工厂都是边做边学习边储备,还要思考伙伴提供的方案有什么缺陷,怎么能做得更好。等到增城工厂建立的时候,广汽本田已经不需要日方的方案了。

于国辉称,那时中方占了主导力量。“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干很多自己的事情。”

她认为公司的培养机制,让她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中方中层管理人员逐渐取代日方人员,到现在生产车间只有中方的科长了。公司建立了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工艺、品质、设备全都需要外方支援,到全都自己做。

于国辉没有说自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但她说的确也学到了本事,“这一套都弄通了。”

在2004年,广汽本田的扩产达到疯狂的程度,一年内从12万辆扩张到24万辆,翻一倍。又是在春节,设备科的规划细到每个小时做什么工作。理论上16个小时轮班做,但于国辉认为有些事还是不方便,她最长连续做了36个小时。“那会儿年轻,回去睡一觉也就缓过来了。”她对此轻捕淡写。扩张生产线算是“战时”。平时的时候,值班和跟进就需要一套管理方法,于称,向外方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

单生产线一开始一天只能出60辆车,后来一小时就可以60辆车,每分钟都有车下线。而生产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了,有空调、孕妇休息室、厂区花园、大楼都建起来了。于国辉就像看着白己的家庭越过越有奔头一样。在这中间,她自己也的确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她在工作期间读了研究生,一切都按照预想走上正轨。

跌宕时刻

和电影的情节有点像,考验时刻总会到来,在主人公最顺遂的时候。2008年水灾,黄埔工厂附近决堤,厂区一片汪洋。工厂的生产线全停了,工厂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这时的于国辉已经到设施管理科,负责供电、空调等基础设施工作。大水一来,基础设施首先遭灾,设备间被大水和淤泥冲击得面目全非,全厂停电、停水、停气,停止了一切运转。

全厂人员,不管高层中层基层,一线二线,当班的下班的,都回来抢险。不要谁去喊人,去组织,这就是“向心力”。人到位了,但首先要恢复供电,这时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的基础。全厂都看设施科的了。

于国辉对空前的考验也没有更多的渲染,她只是说“做了该做的事”。简单说就是先拉闸保安全,再排水、清淤泥,找设备厂家修复受损的变压器和线路,检修所有生产线设备,维修受损部分。

她没有说,谁第一个冒着被电的风险蹚水进入设备间断电;也没有说不敢动用挖机,担心设施被碰坏,用铁锹、簸箕、水桶、刷子等“原始工且,清除淤泥;更没有说,因为水灾设备厂家的维修人员无法抵达,如何派出人员,迂回出厂,想尽办法把维修人员接到厂区里来抢修设施。

“干了十几天吧。”她总是淡淡地娓娓道来,仿佛是不相干的人做的事。她没有讳言其中的危险和风险。

“做设施的,不是只保个空调温湿度和电力,总有些风险。碰到风险不能躲起来,我是科长,必须冲到一线具体指挥和动手做。何况,所有在家的高层也都在一线督着呢。”

于国辉摇了摇头,不愿意继续回忆那个糟糕的时刻。她只强调,这是个有人情味、有战斗力的集体,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你站在那里,面临这么大的难题,整个工厂都指望你恢复供电,你要么在压力面前垮了,要么咬紧牙关抗住。“领导同事们都是支持我的。”于国辉很有信心,“到今天也是这样。”她说。

这都是碰上事儿了。就是平时,你困难的时候,公司不会不管你,一个是支持和关注,另外一个是能力上的辅导。不是说你能力不足了,就把你踢开不用了,还要给你各种培训,帮你成长。“公司的向心力就这么来的。”她总结道。那时,她就预感到要在这家公司做一辈子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

在设施管理科做了8年之后,最近两年,于国辉调任总务部总务一科。她把自己又定位成“服务员”的角色。

“我们不是管理部门,是服务部门。”她分析道。

这1.2万人,对工作餐怎么想,对交通怎么想,对工厂建设的环境怎么想,她想做家庭保姆来了解大家的需求是什么样子。

单是喝水就不简单。有想喝饮料的、有想要咖啡、奶、果汁茶水,不一而足。经过全厂调查,于国辉选择用“大数据”来排“水单”。比如60%的员工喜欢果汁和牛奶,那么供应这两种饮料的资源要占据60%左右。而咖啡、运动饮料也有20%多的员工喜欢,那么可以两周发一次。这样确保少数员工也能得到关照。多发少发用数据说话,这样才公平,是大家意见的综合。就喝水一件事上,能够让1.2万人满意,于国辉的能力可见一斑。

总务的工作有点琐碎。餐饮更是众口难调。于国辉和总务科的同事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系列调查,分析员工的喜好,结合营养学,科学配比餐饮。同时隔一段时间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

她做了母亲之后,以一个母亲的心态去做这个工作。虽然从工作角度没有必要做得如此细致,但于国辉选择了最麻烦的做法,为了员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岗位。“吃不好喝不好就很难踏实工作。”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全厂的工作效率有重大意义。

不止吃喝,还有员工子女入学、交通、厂区人行道的防雨设计、员工通勤车管理等,事无巨细,都要于国辉操心。

总务科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便利,将很多审批流程搬到网上,利用微信平台等提交申请、在线审批,这样让一线工作者少跑路、少耽误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拍照片把行驶证驾驶证在微信里发给总务部门,后台就审核然后就通过就可以进来,就不需要员工跑来跑去的了'比如修电话需要填纸质的单,以后拍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就可以修了……

于国辉称:“就像我们的品牌口号一样,让梦走得更远。”个人有个人的梦想,企业有企业的梦想,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可以调度出最大的输出,和这个企业一起成长。

“我很自豪在广汽本田服务了这么多年。”回顾19年的职业生涯,她眼角有点湿润,转而迅速平静了。就像一条河,经历了那么多路程,总是越走越宽阔,就像我们的企业一样。在她身后,“广汽本田黄埔工厂”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黄埔广汽本田
广汽AcuraRDX钛金暗夜限量版
广汽本田型格INTEGRA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