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解构研究

2018-12-12 07:12王慧英王慧敏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效率区域生态

王慧英,王慧敏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逐渐关注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生态效率也将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1]。本文对我国生态动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剖析我国生态低效率的原因,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适用于评价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位的相对效率[2]。本文选择DEA方法对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予以定量评价。选择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MPI)进行生态效率的动态评价。全要素生产率变化(MPI)又可以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动(Effch)和技术效率变动(Techch)。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动(Sech)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Pec)。

1.2 样本数据

选取2012-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用水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指标作为投入指标,用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效率评价的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为主。研究范围包括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实证分析

2.1 全国生态效率的特

全国各地区的总体生态效率较低。2012-2016年,仅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地区的生态效率有效,仅占研究对象的10%,其余27省(区、市)的生态效率均为无效,如表1、表2所示。中国整体的生态效率值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77左右的平均水平,生态效率上升趋势不明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西部地区省区(市)综合生态效率评价值得分很低,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西部省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徘徊在0.3~0.6,其中,宁夏的综合技术效率值最低,2012年宁夏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仅有0.297,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纯技术无效率。区域纯技术效率平均值显著低于同期的规模效率平均值,与规模无效率相比,纯技术无效率是区域生态无效率的主要根源。

北京、天津、上海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率,连续5年处于全国的前列,而海南、广东、内蒙古在近一两年内排名不断下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以资源高投入低利用、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制约了生态效率的提高。

2.2 全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

各省区(市)的生态效率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态效率较高,宁夏、贵州、山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效率则较低,其中,宁夏的生态效率最低,在观察期内,宁夏生态效率的最高值也仅有0.67。

表1 2012-2016年我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一)

表2 2012-2016年我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二)

三大地带生态效率高低的排序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中部略高于西部地区,东北生态效率最低。东部地区生态效率高于全国生态效率的均值,且变化幅度较小。而中部、西部、东北低于全国生态效率的均值。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生态压力,其生态无效率受技术无效率和规模无效率的双重因素影响。

2.3 全国区域生态效率类型

依据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值,将30个省级行政单位分为4种类型。

第一类是完全生态效率类型,即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且生态效率较高的标杆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这类地区经济发达,生态效率也很高,这类地区得益于其合理的经济发展和较高的生态技术效率。

第二类是不完全生态效率类型,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态效率较高的地区,如天津、北京、陕西、海南等。这类地区得益于其合理的经济发展和较高的生态技术效率。

第三类是不完全非生态效率类型,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生态效率较低的地区,如湖南、四川、湖北和辽宁等。这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却建立在生态环境的高投入的基础上,因此如何提升生态效率、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是这类地区发展的关键。

第四类是完全非生态效率类型,即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生态效率较低的问题区域,如青海、山西、广西和云南等,这类省区(市)数目比较多。其中大部分省份生态效率的提升非常困难,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导致生态技术效率的提高更加困难。

2.4 区域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2012-2016年,我国区域生态效率整体上呈逐渐改善的趋势,全国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PI)平均值大于1,分别为1.117、1.161、1.141、1.123、1.068,说明全国生态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上升的幅度有下降的趋势。全国整体上处于平稳的波动状态,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中国各个地区的MPI均大于1;2014-2015年,2015-2016年大部分地区的生产率继续保持上扬趋势,仅海南、广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小于1,表现出这些地区一定的衰退趋势,生态效率有待改善,这表明宏观政策的调整转变了资源利用方式,对一些地区生态效率产生了明显影响。

3 结论

全国各地区的总体生态效率较低,基本保持在0.77左右的平均效率水平。东部地区的总体生态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压力依然巨大,实现生态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全国生态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纯技术无效率。提升技术效率和合理配置资源是提高综合技术效率的基本途径。

猜你喜欢
效率区域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分割区域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区域发展篇
跟踪导练(一)2
生态
“钱”、“事”脱节效率低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