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燕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与手外科,广西 南宁 530011)
在骨科临床上为了降低手术后切口的感染风险,手术前常规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准备就是备皮。传统骨科备皮方式是,术区剃毛后连续3天3次的更换无菌巾包裹术区,但目前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术前的剃毛更容易导致皮肤损伤引起细菌生长,并且在3 d后是皮肤炎症的高峰期,反而更容易导致术后的切口感染机率[1]。皮肤表面有大量的常驻菌存在于皮肤皱褶和毛囊处,以及暂居菌如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均具有致病性,手术时皮肤一经切开,组织即可被自身细菌污染,为研究不同备皮方式对骨科术后感染的影响,特进行了应用P.P粉液浸泡膝关节以下待术皮肤实验。
P.P粉具有消炎、消肿、除臭、收敛等特性,主要作用是将微生物酶中巯基,氧化成硫硫基,让酶失去活性后,导致微生物死亡[2]。0.02 %的P.P粉溶液在20 ℃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5 -10 分钟,杀灭率高达 100 %[3]。在骨科临床中广泛应用。 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按入院单双日施行随机分配原则选择40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进行实验。
1.2 备皮方式
1.2.1 对照组
运用传统骨科备皮方式。第1天术区剃毛后,用肥皂水清洗术区擦干、予络合碘消毒待干后用无菌巾包裹,第2天再用肥皂水清洗擦干、络合碘消毒待干后用无菌巾包裹,手术当天重新用络合碘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4]。
1.2.2 观察组
采用术前晚上和术晨应用0.2%P.P粉液浸泡膝关节以下待术皮肤30min,清水冲洗擦干,无需剃毛发。
1.3 采样方法
两组患者进到手术室,于消毒前后取样本。方法: 由专人用5cm×5cm的标准规格灭菌板放在手术区皮肤表面,用泡着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无菌板内往返涂擦整个方格内部,并转动棉签,手抓部位剪去,然后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内送检。
1.4 判断感染的标准
如患者体温达38.5℃以上、并且脉博快、白细胞增高、以及已缓解的疼痛再次加重、术后24 h~48 h,切口出现红肿或有分泌物[5]。
1.5 干扰变量的控制
2组病人术前都没有局部以及全身感染。手术室空气、物品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备皮操作、手术区皮肤采样、培养计数,均由专人进行。
1.6 统计学的处理
采用SPSS10.0 统计学的软件处理数据,进行x2检验。
2.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肢体手术前细菌培养结果的比较。
x2= 13.85, P<0.05。
2.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侧组术后15h细菌培养结果的比较
x2=0.90,P>0.05。
2.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 患肢体感染的情况比较
x2=0.14, P>0.05
3.1 术前的备皮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然而传统的骨科备皮方式,术区剃毛后连续3天3次的更换无菌巾包裹术区,不但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也会因为术区反复的剃毛消毒对术区的皮肤造成损伤,反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
表1显示,两个组术前皮肤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这证明运用术前晚上和术晨,应用0.2% P.P粉液浸泡膝关节以下待术皮肤30min,清水冲洗擦干,无需剃毛发方法比对照组好。
表2和表3显示两个组,术后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因为切口感染不仅和术前皮肤准备有关,也是综合因素所致。
而表3所显示的改进备皮方法,对照组其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观察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这个与国内外研究者结果相符[6]。Seropian[7]研究发现,剃毛组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5.6%),比手术前不剃毛患者的 (0.6%)明显高很多。Cruse[8]及杨熙平[9]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3.2 鉴于高锰酸钾溶液在骨科临床能广泛的应用,以及所具有的:消炎、消肿、除臭、收敛等特性,将高锰酸钾溶液运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前皮肤准备研究就显得尤为有意义。其能起到减少术区皮肤皱褶和毛囊处常驻菌的作用,那高锰酸钾溶液其 pH 值与皮肤一致,能较好的去除皮肤表面的暂居菌,又能减少传统的术区剃毛后,连续3天3次的更换无菌巾包裹术区的麻烦,是目前较佳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其能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从而证明这是一种操作过程简便、经济、绿色环保,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实验证明,这种简便、行之有效的备皮方法,运用到骨科下肢围手术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