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第三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谢谢刚才主持人的介绍。我们会议的组织者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大豆生产技术创新跟可持续发展。我在今天刚从美国回来,今天早晨两点钟才到这个旅馆,所以一天有这么多的人来参加,而且各个行业,因此我想专门谈生产技术可能有点局限。那么我的讨论内容可能要稍微宽泛一点,从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谈我们中国大豆产业怎么发展的问题。
刚才有的领导同志已经提到说我们中央领导对大豆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提出来说提高大豆生产和竞争能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大豆的生产,中国大豆的竞争能力作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中间的一个重要内容来看,这就看我们怎么落实。他说多种植大豆既能满足居民食用消费的需要,又能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优化种植结构,特别是在玉米出现结构性过剩、收储消化困难情况下,可能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要以培育优良品种为抓手,提高大豆亩产和品质,提高大豆生产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这给我们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示。我们从中美贸易战来说起,中美贸易战中间把大豆作为一个内容来看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面,我们考虑在中美贸易战中间,大豆产业的发展是提高了第一的地位了,要发展大豆产业。现在中国大豆的消费量,每年差不多有1亿吨以上,其中中国自己自产1400万吨。大量的要靠进口,进口来的大豆主要的是做饲料。在做饲料的同时副产品是油脂。如果说我们大豆的供给侧这个方面不能得到满足,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肉食品的供给问题。所以我们说我们中国在全世界来讲,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尤其是食物应该基本自给,辅之以国际调剂。在这么大差距的情况下面我们需要来逐步的缩短这个差距。但是因为中国耕地面积的限制,所以我们很难一下子全部说要自给。但是从我们科学技术上来讲应该立足在自己的打算来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国内资源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包括18亿亩的耕地,60亿亩的草原跟大面积的海洋可持续利用的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保障,首先是轮作复种制度的完善和耕作技术的改进,要全面研究规划各省区的作物轮作复种制度,包括间套作制。
我国的食物保障耕地是瓶颈,良地应该优先保障食粮,饲料可统筹耕地、草原、海洋资源。必须研究耕地资源的扩展、改良与替代的科学技术,现有耕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科学技术,以及非生物逆境应对的科学技术,并做相应的研究计划和顶层设计。
这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谈我们未来的发展。我们从全国来讲,看起来必须要针对重大的科技需求来做出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围绕大豆的产业有如此大的差距,必须进一步来规划我们大豆的生产发展未来的计划。那么新时代中国大豆产业需要创新升级,我们看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间,作物的轮种复种布局、品种突破与栽培技术三者互为前提的,是重要的方面。我们大豆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合理的布局,首先要考虑按照刚才中央领导所提出的抓住品种的突破,以及栽培技术。我们从大豆产业的发展,除了生产的发展以外,关键还在于新产品的开发跟产业的新工艺的发展。
那么中央,特别是在十九大上面提出来我们未来的农业应该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根据我们的理解是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是绿色的。对环境来说是无公害的、环保的、清洁的、生态的。对民生来说是健康的、营养的、安全的。对资源利用来说应该是低碳的、低能耗的、资源低消耗的、可循环利用的、节本的。所以我们未来农业的发展应该考虑到绿色发展的需求。我们大豆产业发展同样必须考虑绿色发展的需求。
根据前面几个方面联系到今天我们所提出来的主题大豆生产技术的创新,下面我想按照这六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第一,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的趋势。这张图显示我们大豆原产在中国,然后在亚洲扩展到朝鲜半岛,扩展到日本。然后再扩展到东南亚,从18世纪向欧洲发展,又从欧洲转到美洲,主要在19世纪在美洲开始发展。在北美,在1952年的时候中国是全世界的最大的生产,大概全世界大豆产量1200万吨左右。但是1952年以后美国超过中国的生产成为全世界的第二大豆生产。到现在为止,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概要种到60亿亩左右的土地。然后又从美国扩展到南部,一直到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扩展到巴西阿根廷他们分别都有数亿亩的土地种植大豆。所以从权世界来说作物的边界发展的最快的是大豆,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大豆在发展,在各个作物中间是最快的,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当时考虑生产粮食,没有把大豆作为主要粮食看待。因此,中国的大豆产业维持在一个水平上面,因此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概产了3.5亿吨的大豆,中国只产了1420万吨的大豆,4%左右,占比迅速的下降。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我们想想为什么国际上面都这么重视大豆?它的原因因为大豆既是一个油料作物,还是一个蛋白质作物。所有大部分畜牧业的发展都受到大豆生产发展的推动。
而且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说我们把中国的大豆,中国的大豆我们说分成三个地区,东北大豆跟黄淮的大豆跟南方的大豆,这种文化,现在在这个图上面,这代表美国在美洲的大豆,在北美,美国北部的,美国南部的跟南美洲的大豆,它们在遗传上面,在亲缘关系上面跟中国的东北大豆最接近,而跟中国的黄淮跟南方大豆距离比较远。这说明我们东北大豆的种植发展到全世界,而成为全世界的一大产业。这是我们东北大豆资源对全世界的贡献,或者说全世界大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面得到了中国东北大豆的种植资源。
昨天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的科学家告诉我,说今年即便中美贸易战,美国的大豆播种面积,今年第二年超过了玉米,说还在发展。尽管可能有贸易战的影响,但是它已经安排了120个亿说准备补贴给农民。所以农民继续发展。因此这个情况下,总体的发展来讲,全世界是一个继续发展的趋势。那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问题,说我们中国大豆产业怎么办?完全依靠进口我们具有一定的风险,要依赖于别人,受制于别人。如果说我们要不受制于别人,那么我们在目前的生产上面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科学技术怎么来缩短跟国际的差距。这是一点我想要跟大家说的。
那么我们国家已经考虑了叫做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农业上面也改革了,提出来的叫做“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保口粮,保谷物,其中把大豆包括在里面说准备要增加4000万亩左右的面积。原来我们已经下降到1亿亩要扩展40%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就是这两年之内还没调整到我们的目标的4000万亩的增加的幅度。当然还有其它“三稳、两协调”。从“两保、三稳、两协”调来看,我们国家的农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所以未来的发展如果按照现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能发展到一亿四,一亿五千万亩,那么现有的是1240万吨的产量,这个产量只够我们做大豆食品加工的需求。至于饲料、油脂还不在我们自己生产能力范围之内可以来解决。所以这推动我们去考虑怎么在这一亿四千、一亿五千万亩地的专场上面能够最大限度的来缩小我们的差距或者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对科学技术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而我们目前的距离是相差很大的。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说我们的挑战涉及到生产和供给确实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如果说我们首先满足食用,食品加工用,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目前的估计大概都要1000万吨以上的大豆需求。
过去以往农民,农村豆制品的供给,或者说大部分营养来源主要都是豆制品,过去农村自己吃一点种一点,然后再加上买一点。现在情况不同了,农村大量的商品供给,包括食品供给,都需要依靠市场。所以对于食用的这部分需求越来越突出。我们发现在每个县、每个市都在发展大豆的豆制品的加工。这是目前首选的加工产业,都已经逐步逐步的规模化。全国2000多个县,多少个市,都在发展大豆豆制品的生产,越来越多的要依靠市场的供给。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这一部分的大豆作为豆制品加工需要的是蛋白质。所以我们的生产要适应这个方面的要求。
当然,饲用、饲料加工,美国的大豆企业家非常聪明,他到中国来推销大豆看中我们的需求,来推销作为饲料,来教我们说,给他们宣传,怎么用大豆做饲料,一直包括做鱼类的饲料。这方面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大,几乎要成为刚性的需求。
第三,工业用的,当然我们行业部门油脂加工,这个作为饲料的大豆,转基因大豆严格来讲一般不能流到食品市场,只能做饲料加工,可以做油的加工。因此,这里面我们未来如果我们要发展,我们可能第一个要解决食用的问题,第二,要考虑饲料需求的问题。前几天在美国他们的研究中间还专门研究了大豆作为饲料的品质改良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步。那么在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大豆的加工作为油脂的加工,现在主要依靠进口。蛋白质的加工我们国内已经有一批良好的植物蛋白加工的工厂,而且能出口,而且有国际的竞争。所以这方面我们未来的大豆供给需要考虑国内的加工企业。特别是大豆蛋白加工企业的需求。当然,另外一方面从食品来讲,目前发展大量的都是豆制品的生产或者豆奶的生产,或者有关饮料的生产。这些来源,这些加工都是基于中国传统产品的现代化加工问题,进一步的怎么扩展大豆食品,怎么能够把大豆的蛋白质来代替肉类的蛋白质,节省作为饲料转化为在动物的肉品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方面我们的研究正在进行,但是我们还很少有突出的产品。有一次我在美国,他们也强调要做食品,比如说听到广播说是中学生的作物制食品是大豆的食品,而在我们中国还没有得到新的产品,除了豆制品延伸产品以外,我们还很少有新的终端产品能够大量的来替代传统产品。所以我们面临加工业的发展有待迅速的改进跟发展。
当然,大豆的产业面临的挑战,刚才谈了是很严峻的,在国际上面是一个严峻的局面,在国内大豆和玉米的两个作物,同作物饲料应该是相匹配的,玉米也主要为饲料,大豆除了食品以外,也是饲料。但是这两个作物的配合上面存在比较严重的分歧。所以使得我们的大豆生产每年波动很大,跟着价格的起伏而产生面积的波动。我们到现在为止,我们作物的布局是按照计划来考虑的。但是国际上面的布局它是按照耕地的需求合理的轮种来布局的,但是也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比如我刚才说美国今年的大豆面积能够超过玉米,这不仅仅是价格上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他们合理的轮作复种问题,所以这些方面我们都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那么目前来讲,特别是国际上面的转基因大豆价格比较低,而我们国内的大豆生产价格成本比较高。所以转基因大豆低价格的压力对我们中国的豆农产生了很重的压力。那么这个方面必须推动我们生产成本的降低跟效益的提高。否则我们无法跟国际的大豆来做竞争。因为转基因的低价在中国还出现了一些非法的现象,在转基因大豆本来不应该流向食品市场的,只应该进入油脂加工跟饲料市场,但是有些非法的单位就中间把转基因大豆流出来了。我们说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油脂是安全的,美国也推广转基因,但是我们跟美国的科学家交流说美国的主粮是不做转基因的,美国的小麦不做转基因,到迄今为止没有转基因小麦,他们说这绝对不会出现的,因为国家严重控制了。但是我们进入中国以后就转到了主粮,转到了食品市场。这个对我们豆农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面我们中国的大豆农民,我们中国大豆生产企业面临着多种的挑战跟压力。
那么怎么办?一共一亿四千万亩地或者一亿五千万亩地,我们最多能生产多少?我们得有计划来考虑,哪些是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去解决的,你必须要考虑的。那么我们想在目前来讲大豆的生产首先是培育品种。当然培育品种需要一个周期,所以我们认为目前要从科技的角度来提高大豆生产的,首先应该是怎么发挥现有品种的生产潜力,来提高种植大豆技术或者创新栽培技术,来适应我们目前现有品种的需要,适应现有品种的潜力。特别是我们在东北地区,因为这是主产区,我们发挥现有品种潜力的科技方面,我们第一个要研究的是群体结构问题。一亩地里面怎么能够充分利用光明的条件,吸取的光明都能转成大豆。这是一个群体结构的问题。现在已经创造了一些栽培的模式,但是我们说还有进一步推动的必要。
根据国际的经验,或者在国际的统计,说一个品种的生产潜力大概像红的是100%,那么我们实际能够实现的产量在田间大面积的产量,大概实现了50%的潜力。如果说碰到了灾害,可能只能实现了它的20%的潜力,也就是绿色的这一块。栽培技术好一点,群体结构好一点,可能实现70%到80%的潜力。因此,我们说现有我们中国大豆全国平均120公斤,240斤,我们东北的地区,也超不过太多,200多斤产量。这大概相当于紫色这一块实现了50%左右。还有50%没有实现。现有品种有这种潜力。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实现现有品种不到100%,如果能争取到70%到80%,那么我们整个产品也提高了。所以这是我们第一个考虑,希望在我们栽培的技术上面能够不断的提高。
在这个技术上面合理的轮作复种技术是必须的,我们现在不是连茬玉米,就是连茬大豆,合理的在适合的一个地区一个地点,适合的复种制度要自己摸索,不同地区有不同。这是第二个考虑,第三个考虑大豆的特点是有根瘤菌,它可以节省很多的氮肥,在现在我们要提倡“双低”的条件下面,跟根瘤菌协调的施肥技术现在需要考虑。我们最近今年在黑河地区跟有关工厂跟研究机构商量以后,开始实践炭基肥,说如果我们能够一次播种,播种的时候把肥料都施下去了,不要做其他的作业,但是这个肥料需要它是缓释的,不是一下子雨水一来都冲刷掉了。这个技术就是缓释的技术,看起来更有效。因此如果能够跟根瘤菌的配合,然后再研究施肥的技术我们可能既节省肥料,又提高生产。
第四,病虫草的控制技术,特别是草的控制技术,看起来未来化学实务草是一个必经的步骤,因此除草的技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再一个生长条件的技术,长不够怎么样能够促进,你怎么能够判断过旺了,或者是还不高,这就是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生长的情况做一些诊断,然后再去促进或者控制的措施。
那么最后我们现在中国跟国际上面最大的差距是机械化问题。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小一点,但是东北地区机械化了,要注意我们这的机械化基本上引进国外的机械。我们并没有创新,在国外的耕作技术基础上面进一步来改进,来提高我们的效率,这还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必须要考虑的。那么涉及到我们其他两个产区,黄淮海跟南方产区现在机械化的程度太低,特别是南方丘陵地区机械化程度太低太低,几乎没有实现系列的机械化。因此在这个条件下面同样这1亿多亩地,但是我们没有机械的配合不能快速的抓住机械,有的时候还要受到气候的影响还有很多波动,这个时候我们的生产能力就提不上去,这是第一个我想我们的科学技术里面要考虑一个最重要的方面,目前重要的方面。但是这个方面现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根本的还是品种,我们虽然优种经过很多的努力,但是我们优种改进的程度还滞后于国际的速度,前几年他们在美国谈,他们说他们的品种每年是增加的速度,是每年0.5个英亩,差不多每年每一亩30斤,这是几十年之内持续不断增加的。但是我们发现我们30年前的品种跟现在的品种如果种在一起,有些地方差不了多少。实质上的影响进度没有很明显。所以我们要赶快来规划品种改良的速度。我们说现在至少我们品种产量应该每亩有300kg的潜力,有200kg平均的产量,这个指标就在我们北京,在我们200公斤还没有实现。
如果说我们分阶段来实现,来考虑的话,来计划的话,我们的品种应该实现多少斤,现在200多斤,第一期至少要实现到300斤吧,第二期到350斤,第三期平均400斤。而这个指标需要我们优种很大的努力。但是除了这个以外,我们中国的种业发展比较滞后,我们成了品种以后,品种的销售、生产,跟销售过程中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这就是说要实现绿色大豆的话,要绿色化的时候我们的品种还一定要实现“双减”的,减肥,减农药,要能减肥减农药,首先要能够很好的跟根瘤菌合作来提供肥料,来减施肥料。第二,我们用的品种要能够抵抗病虫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所以这方面是我们未来的绿色大豆发展的优种的必须需求。再加上我们种业的发展中间光有品种还不行,要生产优良的种子,优良种子我们现在国家提出叫做育、繁、推一体化的体系,这方面我们现在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最近中美贸易战开始以后,国家也在考虑说,因为大都是农药,所以现在考虑大豆及其进口替代作物产业链的科技创新问题,一个考虑大豆本身,第二,考虑大豆进口替代作物是什么,我们怎么来发展科技。所以根据这个方面现在的规划来考虑我们未来科技的发展,我们根据前面的一些讨论,我们的意见做这样一个目标的发展,我们恩应该考虑到的近期内能够提供大豆及其进口替代作物产业发展的技术,尤其是实用技术,要使得产量有明确的增加。例如第一阶段全国能够实现到280到300斤/亩,第二阶段330到350斤/亩,第三阶段到380到400斤/亩,如果说我们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对于我们今后对品种的要求,要按照这个目标来实现。因此针对产业发展目标要解决的科技创新问题,我们建议首先是现有品种生产潜力发挥的技术创新问题。重点要解决下面一系列的问题,我不一一念它了。
第二,要提高品种生产潜力选育高产品种来进一步发展大豆产业。这个需要有突破。我们目前品种改良的进度,我们术语叫做遗传进度太慢。美国是每年0.5个英亩,我们还不到它的四分之一。所以美国的品种改良经过了几个大的突破,第一个大的突破,能够美国的高土壤肥力,推广到它的品种,推广到南美洲以后,他们全国的平均产量都在180到200公斤,就是实现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第一步。那么他们早已实现了。第二,克服了抗耐性,内肥抗耐性,第二,克服了机械化社会中的裂荚性,第三,他克服了内肥性,第四步,克服了除草问题,所以它发明了化学除草,这一步一步都有很深刻的全国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科学技术上面具有里程碑式的大豆的技术还很缺乏。第三,我们还是强调全国,包括一个地区,一个省市都要有合理的布局,农村生产并不是随便加个100亩地,加个多少地就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它有不同的搭配跟合理的轮作。因为根部有不同营养的需求,需要有恢复,需要轮换的季节,最后我们还想说未来我们怎么发展,一亿四千万亩地能不能解决我们未来大豆需求?还不够。所以我们说中国有一个传统的技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利用大豆内因的特点,很可能是中国未来解决耕地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好,这是谈谈技术方面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我们国家大豆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面它决定于政策的调控,所以我们提出来我们希望种植业的政策需要国家有所调整。美国人,特朗普能够答应拿120个亿来解决中美贸易中间的,解决大部分农民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补贴给中国农民,而要都去补给美国的农民呢?第二,进出口政策,我们要提高25%关税,这是可以调整的。本来我们低关税的政策对我们中国的豆农,中国的豆农一个是面临低关税的政策挑战,另外一个就是缺少补贴。我们的补贴很低。第三,就是转基因大豆随便流向食品市场控制的政策问题,第四,加工业政策,以及科技政策。我们说我们希望在发展大豆产业的措施中间,科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条件的关键还是政策。
如果按照现有的情况来做一个预期,全国从目前情况不适宜中国自己来解决油脂跟饲料,就满足一部分油脂和饲料的要求,然后首先解决我们食品市场的需求,那么我们大概估计应该有2500万吨的优质大豆。那么估计需要1.5亿亩的地来生产,也就是说每亩至少要达到166.7公斤,才能食鲜这个目标。其中我们大概估计有1500万吨用于豆制品的生产。这是我们平时的老百姓的蛋白质的营养来源,500万吨用于蛋白质,300万吨用于现实,豆芽和发酵类产品,200万吨用于工业品生产和国际的调济,东北至少生产40%,1000万吨,在黄淮至少要生产35%,875万吨,南方有25%,有625万吨,这样加起来才能基本满足中国对于大豆的消费的需求,还不包括油脂方面的需求跟饲料方面的需求。因此,我们想在不同的地区,东北地区应该是一个主力。因此东北大豆它的特点是规模化的生产,应该成为中国主要大豆加工产品的原料基地,所以应该是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上云集的基地。原料生产中间就需要解决相应的科学跟技术的问题,本来有一段时间提出东北是要以高优的品种为主,现在看起来如果油脂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的话,可能东北的大豆生产要以蛋白质为主,因为我们国内有若干个大豆蛋白生产企业,包括豆制品生产企业,它都依赖于东北的原料。所以我们说可能这个方面是我们在东北大豆方面应该赶快来调整的。
目前东北大豆生产大概只有39%、40%,高的到42%的蛋白质含量。而南方跟黄淮可以达到45%,有的甚至于到48%的蛋白质产量。所以这方面未来的发展,当然我想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将来可能是随着加工企业要求的不同而多样化的。但是总体来讲我们东北大豆的生产要发展高蛋白的大豆生产,以适应原料需求的发展。在黄淮地区相对比较不那么集中,未来我们说可能是要加强规模化的生产因为它是一年两季为主的,主要是麦茬豆。所以在黄淮地区的未来要解决它的机械化的问题,它本地的蛋白质含量一般比较高,所以可以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南方地区更分散,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南方地区每个县都已经建立了豆制品加工厂,就是现代的管道化生产的豆制品加工,他们需要原料。所以我们希望南方每一个县、市的原料能够直接自己供给,不一定能够成为商品大豆的生产基地,但是如果能够解决了南方老百姓的豆制品生产的需求,那么就减轻了我们对商品大豆的压力,最终我们可以发展东北的商品大豆。所以南方它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这对于豆制品是很好的。但是南方最大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呼吁的是机械化问题。播种收获都没有能够实现完全的机械化,所以未来发展是有困难的。
所以我们想呼吁国家要重点来投资攻克中国黄淮跟南方的大豆生产,其实不止大豆,包括各类作物的机械化问题。没有机械化的设施这个生产想得到提高是有困难的。当然如果说我们谈到食品加工,中国的食品加工,大豆食品加工是很发达的。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目前的主要产品都是传统的产品。在传统产品基础上面做些改进,豆浆、饮料、豆腐干增加了许多新的产品形式。我们很希望将来我们科技上面能够把大豆作为蛋白质营养主要的食品做一些改变。包括国际上面仿肉食的,以及仿奶的这些制品,来简化从种植到消费的环节,这些来消费,来使用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食品,为什么中国人这几千年来都能够长寿不衰,靠着中国大豆的蛋白。大豆的营养中间大家可以看,这里面蛋白质、脂肪、糖类,在各类作物中间大豆是最丰富的,你可以比较。大豆作为优质的油料也是非常适合于食用的。
当然最近我在美国他们的方向又提出新的方向,他们发现大豆油中间他们要把油酸,现在大概百分之二十几,他们说要提高到80%左右。把亚麻酸降低到1%、2%。他们认为这样一个组成可以更健康,是健康的油脂。所以他们改良它们的成分,就是不改良,我们现在来看,大豆含有的,对于人类的健康比起动物脂肪是好得多的,那么更重要的大豆含有最完全的氨基酸,必须的氨基酸成分都有。所以我们有些企业想用大豆的蛋白来仿制牛奶,仿牛奶的成分,或者高一级的食品成分这是有基础的。所以这些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食用大豆的基础。而且我们追溯历史,说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包括《诗经》记述了三千多年前古人的说法,“蓺之荏菽,荏菽斾斾”。种大豆,说明当时三千多年前很重视了。“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大豆是其中之一,像水火一样。而且还说“天子居明堂太庙,食菽与鸡”。是什么呢?是大豆跟鸡。“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这是中国的传统。那么再加上这张图说豆腐生产,中国在两千年以前就发明了。现在整个产业链形成了各种产品,现在我们很希望大豆的产品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扩展。大豆产品的扩展依赖于大豆生产的发展,以及品种的不同品质需求品种的发展。所以我们这次论坛来推动我们大豆产业的发展,我感觉到非常的好,这是在全国有这么大规模来推动大豆生产机会很少,我祝愿我们这次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