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方太
1949年,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55师163团当文化教员,教干部、战士学文化。鉴于当时部队没有可供教学的书籍和教材,我就每天写几个字,教大家认,行军时也写几个字,贴在前面战士的背包上,边行军,边认字。那时就想自己要有几册藏书该多好啊!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和书接触多了,便根据喜好今天买一本,明天买一本,逐渐有了些积累,又在想要是有个书架该多好呀!
1956年,在组织的关心下,我分到一间半住房,住宿条件得到了改善,爱人、孩子挤着住。我的书也是桌上放几本,床上放几本,柜子塞几本,地上摞几本,需要用书时,满屋子找,很是费力费神。为了装书,我就到军械部门要了两个废旧的弹药箱装书,总算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的书有了安身之地。
1982年,我转业到青海省话剧团工作,恰逢团里为职工盖宿舍楼,我分到了一大套,我的卧室可以容下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写字台旁的柜子可以放书,我十分高兴,就里一层,外一层将我的藏书摆放上架,这就是我最早的书房。可是在这个柜子里放书有一个缺点,当我需要用书时,得把外层的书取下来,才能查找到里层的书,很是費劲,很不方便。
2008年,儿女们为了改善我们老两口的住房条件,给我们购置128平米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时,孩子们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毫不犹豫地说:“我要一间书房!”孩子们满足了我的这个心愿,给我装饰了一间雅致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一面墙的书架和宽大的写字台令我十分喜悦。书架直达屋顶,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就像走进了历史的长河,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墨斋”,意思是我可以在这里舞文弄墨了。这个书房和文人们相比,藏书不算多,书房面积也不算大,但是,在这个书架上,摆放着“世界文学名著”“中国十大名著”“唐诗宋词”《孔子家教》;摆放有“国学精粹”“名人名言录”等等。我的藏书历史藏书与现代藏书共存,精品荟萃与大众读物相宜,雅俗共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一切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我在书桌的案头,放一盆雅致的盆景,有山、有水、有江河,我读书,我写文章,我绘画,我练书法,惬意得很!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我追逐改革开放的年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代替了部分纸质书籍,然而,对于我这个年近九十的老者来说,我还是珍视我这个散发着书香气息的“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