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10 11:22黄河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游学人才培养

黄河

摘 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类型以及校际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阐述现代游学制的概念,以“公铁水游学”为例,从项目的运行机制、管理内容、保障措施、评价及监控方式等方面系统构建高职院校现代游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际合作;游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3.078

0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首要任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成为新形势下办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通过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拓展办学思路,开展校际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始新的探索。

校际合作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高职院校间开展校际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并不多见。校际游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值得探索与推广。

1 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培养人才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市场导向。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②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和创业能力。③实践性。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④工学结合。强调校企合作,学习与生产相结合。

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引进吸收的德国双元制、美国CBE等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实现。

1.2 校际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理念

校际合作是指两所以上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资源、科研服务等多领域展开合作,按照“主体不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约利用”的原则,建立“伙伴制”和“共同体式”的关系并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办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

校际合作形成高职院校开放的教育环境,拓展了教育空间,实现了教育的流通性,促进了不同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交融,学生在不同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中交換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有别于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这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和素质培养都有十分有益。校际合作带来人才培养理念的优化与创新。

1.3 校际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校际合作拓展了教育的边界,学生在不同院校接受相关专业优质资源的教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培养,从而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有几点: ①学分互认制。合作院校建立学分互认的教务系统,提供各自优势课程资源,提供学生跨校选课,所得学分互相认可。②交换生制。如与台湾职业院校合作的赴台交流学习的交换生项目。③合作办学制。如与国外职业院校合办的中外合作班。④游学制。如到境外高校进行短期体验学习的冬夏令营等。

2 高职院校现代游学制

2.1 游学的概念

“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体验。古代游学溯源于孔子,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近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主要是指国际性的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学生到国外或其他地区游学,学习语言、文化或专业课程,同时参观当地名校、城市和景点,体现学与游的结合。

目前,高校之间的游学活动多见于资源共享的大学联盟,其游学形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跨校选课。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开放型办学格局尚未形成,对于境内校际合作培养人才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更多出于管理机制、竞争意识、利益诉求、资源配置、地理位置以及校园安全等多种因素考虑,校际游学难落实处。

2.2 现代游学制

本文提出的“现代游学制”是指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相近专业领域和同城地缘优势的高职院校,利用各自的特色教学和实践资源,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轮换游学,通过“教师互聘、学生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补”的方式,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游学模式。

例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江苏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物流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下,我院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所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利用各自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方面拥有优势教育教学资源,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方针,以三校物流管理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公铁水游学”活动,基于校际资源互补、优势共享,通过校外游学课程模块学习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公、铁、水”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职业环境,学习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下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联合培养“大交通”复合型物流人才。

3 高职院校现代游学制的实施

3.1 现代游学制的运行

(1)学生互派。合作院校以班级为单位互派学生。例如开展“公铁水游学”的三所高职院校物的流管理专业学生于第五学期开始轮换游学,各校学生分别在另外两所学校游学半个学期,参加游学课程模块的学习以及第二课堂、选修课等其他活动。各校为来校游学的学生配备专职班主任和辅导员。

(2)教师互聘。根据游学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合作院校及企业之间通过专职或兼职聘任、短期或长期聘用等多种形式配备师资团队,充分发挥合作院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各校负责任课教师的选聘及管理工作,并将任课教师的名单及基本情况报学生学籍所在学校的相关院系备案,建立游学课程授课教师档案。

(3)课程互选。合作院校在游学期间开设各具特色的相关课程。例如“公铁水游学”的三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各具行业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安排学生在校内相关专业和相关企业学习和实践,定期举办行业讲座,学生还可以在他校参加各项竞赛和社团活动,体验不同的校园文化,所开游学专业课程见表1。

(4)学分互认。学分互认是指合作院校在认可对方游学课程的设置、内容及质量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所得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同时本校学分也为其它院校所承认。学生的选修课学分以及学生参加科技、文体等活动获得奖项,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应予认可。

3.2 现代游学制的管理

(1)管理机构。以各院校教学副校长为首,教务处、学工处、质管处及院系负责人组成的游学制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游学制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由教学副院长为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班主任为成员的游学制项目工作组,具体组织实施本校游学制项目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

(2)管理的内容。项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过程监督、责任到人”的原则,对游学期间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聘任、教学组织、学生考核、学生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资源利用等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

3.3 现代游学制的保障

(1)制度保障。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审定相关保障制度及措施,并对游学制项目的师资选聘、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决策咨询和指导。项目管理办公室是项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游学制项目实施的管理与协调,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教学工作研讨活动,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定期召开项目管理工作会议,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项目实施的先进经验;各院校项目工作组,全面负责本校游学制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检查、监督。

(2)教学保障。合作院校联合制定游学制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商定游学课程的设置;组织实施游学期间各项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教学工作落实情况,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秩序;落实校企、校内合作单位,保障实践课程的教学;落实游学制项目实施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落实游学制项目实施的师资选聘工作等。

(3)后勤保障。为游学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和行李物品;落实游学学生的住宿和饮食安排;免费办理临时学生证(校园卡),用于游学身份、听课、阅览室场所进出等证明;各校为游学学生购买短期保险,学生在游学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学籍所在学校按规定予以办理。

3.4 现代游学制的评价与监控

(1)质量评价。每次游学活动结束前一周,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及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活动,并将评价结果报送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备份;每次游学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完成游学制项目实施质量评价总结,并将总结报送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备份。

(2)质量监控。对游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定期或随堂听课的方式对游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对游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指导;搜集和反馈有关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交项目实施的质量监控报告。

4 結语

区域内高职院校以行业为背景,充分发挥各校专业优势,通过校际合作,资源互补的现代游学制共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提高办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整班校际游学作为高职院校校际合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尚属新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项目管理者和游学师生目标明确,同心协力,持续修正,一定能达到良好预期,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范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年),教发[2014]6号[Z].

[2]杨立岗.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3]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猜你喜欢
游学人才培养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剑桥游学札记
游学日志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