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兰
摘 要:第二课堂是除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大学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其中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现知行合一,也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需要建立完善的組织保障、制度保障、正向激励措施。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3.075
1 第二课堂的内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其专著《高等学校管理》(1983年出版)中率先提出了大学“第二课堂”的概念。即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
大学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一课堂是指依据教学大纲并且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除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目前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课外科研与科技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开阔视野、培养学术品格和进取精神的学科学术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2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根据国家三部委2015年10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后,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重点,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续,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能够较好地弥补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足,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及保障措施。
2.1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现知行合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地位,指出实践育人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高等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行合一。因为第二课堂多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用到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围绕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以围绕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的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实践活动,把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两年我们共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东北区域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内选拔赛、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例如2017年5月和2017年10月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共30名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经营管理大赛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东北区域赛。第五届房地产经营管理大赛聚焦房地产专业核心技能,面向房地产开发类岗位、营销类岗位、经纪类岗位,选取了房地产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地块开发、项目营销、经纪实务以及楼盘推销等核心技能来竞赛。竞赛过程是对房地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升。参与学科竞赛与专业技能大赛的学生通过参加赛前的训练及正式比赛都有深刻的体会,都认为参加这种学科竞赛与专业技能大赛是把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很好途径,赛前训练及比赛内容模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职业情景,使学生初步接触其未来就业所进入的环境和角色,增加职业情境化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过程。2014级参加学科与专业竞赛较多的学生由于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较高,在毕业前的校园招聘中签到如旭辉、融创、幸福基业等理想的就业单位。
2.2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一课堂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在集中的时间与地点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第二课堂支持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因为学生参与学科与专业竞赛活动的过程,一方面能够系统梳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巩固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在应用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促进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接纳、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更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助高校落实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任务。因为第二课堂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场所,学生由第一课堂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自主的学习与实践,强化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就业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2.3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团队需要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团队合作精神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尤为重要。在很多情况下,要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就需要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合作。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与团队成员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高校学生在第二课堂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例如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东北赛区房地产策划任务书是根据给定的地块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块周边配套情况及产业情况、地块周边规划、宗地四至、经济技术指标),要求学生进行项目环境分析、项目定位、产品设计、营销策划,要求每个参赛队提交一个策划报告并配套一个展示用的PPT。学生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综合性的竞赛任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团队合作的过程。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保障措施
为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及正向激励措施。
3.1 组织保障
根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地方高校要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为发挥第二课堂对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及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高校教务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应该各负其责,从宏观层面制订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对接的实践育人体系,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组织保障。
3.2 制度保障
目前许多高校都推行实践和创新学分的办法,促使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如我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达到3学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包括大创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几大类,绝大部分同学基本都能参与其中。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建议由高校教务处或学生处牵头、二级教学单位配合,每学年对学生实践和创新学分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创新活动中。
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科技发明等第二课堂活动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大多数教师主观上都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但经常会与自身的授课、科研任务等冲突,使部分专业教师客观上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足。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中青年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指导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各项实践创新活动中,从制度上保障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的效果。
3.3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
为保障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效果,应完善以正向激励为核心的保障措施,对学生除了通过实践和创新学分的办法进行考核,还要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金奖励,对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获奖教师在年度绩效考核和职称聘任中给予加分奖励。
参考文献
[1]乔江艳,孙伟.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及机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林琳等.基于第二課堂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J].中国轻工教育,2017,(1).
[3]李祥印,祝晓斐.基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