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主体发展的田园特色课程实践

2018-12-10 12:12石伟克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幼儿

石伟克

[摘 要]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坚持“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需要,从空间改造与课程整合两方面入手,精心打造田园课程,探索出一条让幼儿在富有田园气息的物质、人文环境中自由、自主发展的田园教育之路,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灵活性、选择性,发挥了环境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幼儿;田园课程;自主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倾向逐渐加剧,孩子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近几年,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坚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主体发展需要,精心打造田园课程,探索出一条促进幼儿自由、自主发展的田园教育之路。

一、田园特色课程缘起

儿童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要考虑儿童的需要,考虑儿童能得到什么。

由于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幼儿对种植略有了解,比较容易收集各种植物和种子,因此各班的自然角都很丰富。但是幼儿中有这样的讨论:“我奶奶种的西红柿长得好高,结了许多西红柿,为什么我们班的西红柿长不大,也不结果子?”“我家有一把锄头,可以锄地松土,可惜花盆太小,不能锄。”……由此可知,幼儿们想要一方天地,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而不是只能选择花盆里种得下的植物;他们希望观察、记录、欣赏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因陋就简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片段;他们希望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浇浇水。

鉴于此,幼儿园精心打造了田园特色课程,在了解幼儿需要的前提下,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让幼儿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让各种形式的种植园地成为幼儿亲身体验并获得主体发展的乐园。

二、田园特色课程资源

1.空间改造为田园课程奠定物质基础

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有二十年的办园历史,但教室小、院落小,种植园地只有几平方米。为了满足幼儿们的需要,幼儿园反复讨论,实地测量,最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空间改造。

(1)立体种植:小空间大作为

小小的院落决定了横向拓展的空间有限,故打造立体种植园地成为首选方案。一是楼顶平台。由于对建筑承重和防水性能没有充分把握,幼儿园采用了可移动的大木箱填土。二是围墙和楼体。利用栅栏围墙和废旧轮胎组合出别致的种植空间,利用向阳的楼体和水泥空心砖组合出极有情调的种植墙。这些改造既美观又实用,大大提升了园所环境质量。

(2)盘活死角:小投入大收益

立体种植远远满足不了幼儿们的田园梦,他们需要更大更真实的土地。这次改造的对象是厨房与围墙之间的一片空地。这片空地曾经规划盖一座餐厅,因居民反对而搁置,但餐厅的钢框架已搭建好,像一座葡萄架,北面的墙已经砌了0.7米,与围墙之间形成了一道长50米、宽0.5米、深0.7米的沟,雨天积水,平时经常有落叶、垃圾充斥其中,是一片卫生死角。就是这样一片区域,幼儿园将其化腐朽为神奇:撬开水泥地,在沟里填上土,把它改造成了一片春种菜、夏赏花、秋收获的种植园地。

(3)废旧利用:小制作大变化

为了让种植环境更具多样性,幼儿园把废旧材料“一物多用”发挥到了极致:旧轮胎,在墙上是造型多样的“花盆”,在树下是围栏,错落有致地堆叠,填上土,种上各种花草,就变成了一座赏心悦目的微型“蘑菇山”;大大小小的泡沫箱子比花盆更经济实惠,摆放更加美观、整齐;奶粉桶、饮料瓶、废旧洗手池,在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打造下,都变身为种植“神器”。

2.课程整合为田园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创建种植园地不是目的,怎样将种植活动与课程整合,让种植园地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建构独具特色的田园课程,才是幼儿园追寻的目标。

(1)与五大领域相结合,构建田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尝试将种植活动与科学、社会等五大领域结合,构建田园特色的课程文化。如大班的“我们去种菜”,结合创建种植园,从选土、选种、种植、管理等方面,鼓励幼儿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愉快的种植活动中获得认知、技能、情感的发展;中班的“蔬菜汤”体现了音乐活动特色;小班的“小兔拔萝卜”则是一个练习双脚向前跳的体育活动。

(2)与季节相呼应,丰富田园课程内涵

幼儿园种植园地真实地体现了四季的交替,课程也随季节而动,利用种植、管理、收获环节挖掘田园课程的丰富内涵。

种植是种植园地产生课程价值的首要环节。春季来临时,幼儿园从分辨、选择适合当季种植的种子,到整地、播种,引导幼儿全程参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还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培养幼儿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同时也经历观察的过程。幼儿园通过“我是值日生”“菜园小卫士”“我会观察”等日常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种植园地的管理,细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记录,对植物的一些重要变化进行讨论、交流。幼儿在操作、体验、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管理任务,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收获环节包含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发展机会。收获的过程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他们通过看、摸、嘗、嗅等进行体验和感受,用语言加以描述,在兴致盎然中实现发展。如在“我们一起来收获”活动中,幼儿们协作配合,尝试不同的收获方法;在“品尝收获的果实”活动中,幼儿们欣赏、品尝自己收获的果实,深入关注不同植物的特征;在“我是小厨师”活动中,幼儿们一起将不能直接食用的瓜类、豆类等进行加工,把做好的成品送给其他班级分享。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充分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以及合作、分享的快乐,用语言和“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自我发展。

3.生成课程让田园课程富有弹性

种植园地为随机生成新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大五班的种植园地里长出了几棵龙葵。龙葵曾经是很多农村孩子的美食,而随着除草剂、农药的使用,如今在农村已经不多见。而这几棵龙葵便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龙葵的名称及特征、龙葵的管理与繁殖、龙葵的分享等。对于这些课程,幼儿们完全是主动学习与体验: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查资料,向老人请教;小朋友之间交流得到的信息;采摘后送到其他班级,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们在这些活动中兴致勃勃,这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差别。

三、田园特色课程成果

种植园地是幼儿们喜爱的小乐园。幼儿园充分利用种植园地,深入探索、发挥种植活动特有的价值,引领幼儿们乐享田园。

1.种植园地让教育活动变轻松

种植园地作为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阵地,在组织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将部分集体教育活动引向室外、引向自然,让幼儿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变教师生硬的讲解为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表达。

如在“好吃的蔬菜”活动中,教师把幼儿们带到种植园地观察园里的蔬菜,让幼儿们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蔬菜,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及人们吃每种蔬菜的哪些部位。幼儿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芹菜吃茎和叶”“茼蒿和香菜都吃茎和叶子”“黄瓜吃果实”。还有的幼儿说:“土豆吃根。”但有幼儿说:“不对,土豆吃块茎。”两个幼儿争得面红耳赤,但教师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所有幼儿:“土豆到底吃的是哪个部位呢?小朋友可以回家查一查资料”。

种植园地这本活教材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鉴赏力,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促进了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

2.种植园地让户外活动更丰富

户外活动是幼儿们走进自然,亲近阳光和新鲜空气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体魄,培养积极、乐观、勇敢的人生态度的有效手段。种植园地让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内涵更丰富。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与种植园地亲密接触,幼儿园把晨间的区域活动拓展到户外,带领幼儿进行种植、管理、观察、记录等活动。幼儿园每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则根据天气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延长10~20分钟,进行种植园地相关活动。中午散步时,只要天气允许,教师也会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转一转、看一看。

在教师的引领下,种植园地这个微缩的大自然让幼儿们更直接地感受四季的变化,探索世界的奥秘,赋予户外活动更加宽泛和深厚的教育功能。

3.种植园地让游戏活动更生动

种植园地不仅成为幼儿们游戏的场所,还衍生出许多游戏的题材。

为了改造种植园地,幼儿园拉来几车土,在院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吸引了幼儿们的眼球。于是,幼儿园不急于把土填到种植园里,而是让这座“小山”保留了几天,让幼儿们和泥土进行了一番亲昵“互动”:在“小山”上爬上爬下、做泥塑、摔“泥娃娃”......

由于幼儿们对种植园地青睐有加,所以在许多游戏里都有种植活动的影子。如在小班表演游戏“三只羊”中,幼儿们添加了小羊去山上种玉米的情节;中班的搭建活动中,幼儿们自发进行现代农场的搭建。

“青青校树,萋萋庭草,欣沾化雨如膏。”园所环境陶冶人的性情,也是重要的潜在课程,使教育在草木扶疏中完成大半。在这所田园情趣浓厚的幼儿园,教师也多了一份閑情雅致,在和幼儿一起劳动、交流中,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而这正是基于幼儿主体发展的田园课程建构的首要条件。一切刚刚开始,幼儿园将继续在这方小天地里,为幼儿们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让他们在这片别样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试析地方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策略
信息时代下职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探微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