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祎
一、0~3岁托育需求兴起的背景分析
1.0~3岁托育需求旺盛
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以及计划生育带来的生源不足,针对0~3岁幼儿的托儿所这一形式逐渐消失。所以当下我国针对0~3岁幼儿的托育服务尚处于空白阶段,存在巨大缺口。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进行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家庭对0~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需求旺盛。
2.0~3岁托育服务受到政府重视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首次将“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0~3岁幼儿的托育服务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出要“合理规划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托育机构可按规定申请设立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或就业见习基地,培养专业服务队伍”。这些都释放出积极信号:0~3岁托育服务的发展急需专业人员,而作为承担学前领域内专业人才培养重任的师范院校,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号,积极调整自身人才培养方案,以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3.少量师范院校开始尝试0~3岁早教人才培养
近年来,有少量师范院校已经开始0~3岁早教人才的培养,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部分院校将重点放在了早教机构亲子活动类的教师培养上,针对带有日托性质的0~3岁托育服务人才培养较少涉及。与0~3岁亲子活动的教师相比,0~3岁日托的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更全面的专业技能。所以,尽管有少量师范院校开始尝试0~3岁早教人才的培养,但是0~3岁托育人才培养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二、师范学院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分析
在0~3岁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
其一,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人才培养一直都将重点放在3~6岁幼儿园阶段,0~3岁阶段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从教育的角度看,0~3岁早教阶段与3~6岁幼儿园阶段存在一致性、连贯性与相通性,但是这两个阶段的幼儿及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要求师范院校在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时,要各有侧重、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其二,从现有办学条件来看,师范院校从3~6岁阶段的人才培养拓展到0~3岁阶段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困难。是单独开设0~3岁早教专业,还是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0~3岁早教方向?新开设出来的0~3岁人才培养如何与现有的3~6岁人才培养相融合?相应的师资团队如何打造?实验室如何建设?见习实习基地如何搭建?这些都是需要师范院校学前专业设计者深思熟虑的问题。而无论选择哪一种解决方案,都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调整。这些都是师范学院在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挑战中的变革与出路分析
第一,及时调整。通过上述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下0~3岁托育服务将迎来一个大发展。而相应的人才缺口将比3~6岁幼儿园阶段更为严重,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将对师范院校能否输出充足的0~3岁早教人才充满期待与要求。而师范院校从自身长远发展来看,也应及时直面与适应这样的转型挑战。因此,作为学前领域人才的重要职前培养机构,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应及时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不应固守在3~6岁幼儿园阶段人才的培养上,而要将0~3岁早教人才的培养任务担起来,构建0~6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借力打力。师范院校3~6岁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成熟的,那么可以在现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来进行扩充与拓展,即“借力打力”。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将原有的3~6岁课程内容扩充至0~6岁阶段的内容。以“心理学”“卫生学”课程为例,0~6岁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本就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原来的“心理学”“卫生学”课程教学上,本就会教授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是原来是将重点放在3~6岁幼儿身上。但是现在可将重点重新分配,在课程门数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学时,将0~3岁阶段也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教授。让学前专业学生不再是仅仅掌握3~6岁儿童身心發展的规律,而是全面掌握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三,特色单列。对于学前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来说,学校只要做好适当的扩充与拓展,0~3岁教育阶段与3~6岁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都是可以共享教学的。但是对于部分涉及0~3岁教育阶段的特色课程内容来说,学校需要单独列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部分特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在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这块的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而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跟0~3岁的早教活动设计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需要单独设置课程。比如可以设置成综合课程“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也可以分领域设置“0~3岁婴幼儿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交、情绪、审美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具体为哪种设计方案,可以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课时与教育资源而定。
第四,资源共享。师范院校开设0~3岁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就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0~3岁阶段与3~6岁阶段可以实现共享,比如钢琴室、舞蹈室、声乐室、美工室、电脑室、微课室等。这些技能是0~6岁整个教育阶段都需要的,学生可以一起训练。除此之外,训练学生实操技能的重要场所——见习实习基地,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实现共享。随着0~3岁托育服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与早教中心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如幼儿园通过往下开设托班,早教中心通过往上开设幼儿园,一线的托幼机构都在往0~6岁托幼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进行拓展。那么师范院校可以优先考虑将这一类机构作为见习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实现0~6岁整个学前教育阶段的技能模拟与训练。对于部分没有这类0~6岁托幼一体化机构的地区,就可以单独寻求与提供0~3岁托育服务的早教机构进行合作,与3~6岁的幼儿园并列成为院校配套的实训场所。
参考文献:
[1]王颖蕙.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111-113,125.
[2]陈雅芳.把学前教育及师资培养的视线延长到0至3岁婴儿期教育[J].教师,2011(23):110-112.
[3]龙明慧.师范院校0-3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